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兴业县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主线,以“三个结合”为抓手,推动各族人民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同谱进步发展新蓝图。全县呈现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和谐兴业心连心”的崭新面貌,获评为第六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功创建全国、全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6个,获得全国、全区模范(先进)个人4人,全国、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个,广西民族特色村寨1个。
党建引领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汇聚民族团结奋斗磅礴力量
兴业县抓牢“党建引领+”行动,突出抓好“基层党建+人才培养”,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组织基础,凝聚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力量。一方面,制定《兴业县贯彻落实〈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行动方案〉任务分工表》,成立兴业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作领导小组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会,建立县、镇、村(社区)“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以严的基调和实的举措推动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落实。以“葵峰党旗扬”为统领,创建各类星级村党组织117个,打造18个党建联建共建联合体示范点,打响“葵山石榴红”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品牌,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堡垒。另一方面,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培养各民族专业人才,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制度,将民族工作能力纳入干部考察,打造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民族干部队伍。同时,
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搭建在外人才和民营经济人士联络平台,在全市率先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站。2023年以来,依托镇、村(社区)、商会成立154个教育实践站,开展活动1600余场,促进信息共享、资源互通。
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相结合,携手促进共同繁荣发展
兴业县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压舱石”,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今年前三季度,兴业县GDP增长7.2%,超过预期、高于同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18元,增长5.3%。大力推进工业扩面提质工程,创新实施“链主+副链主”双负责人机制,推动钙基新材料、精细化工、香精香料、冷链设备制造、绿色食品、高端板材、轻工(电子、玩具、服装)等九大产业链做大做强。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大幅增长18.8%和1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9.3%,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7.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0.9%。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资金投入、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加快促进民族地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做大做精做优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强农富民产业。在多民族聚集镇,素有“广西绿茶之乡美誉”的山心镇,打造“兴业茶”特色品牌,共发展茶叶加工企业16家,茶叶制品手工作坊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多家,年出产茶叶产品2400多吨,年均产值4亿多元。全县种植示范基地、产业园遍地开花,建成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食用木薯产业示范基地、优质荔枝产业园、阳光玫瑰葡萄园等100多个。同时,聚焦交通、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投入资金推进民生实事。南深高铁(南玉段)、南玉珠高速(兴业段)等重大交通项目通车启用,兴业人民圆了盼望已久的“高铁梦”。率先在全区推行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建成启用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新业务楼、县人民医院新住院综合楼、县老年养护院、文体四馆等,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自治区和国家评估验收,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有保障。
政策宣传与文化育人相结合,加快构建共有精神家园
兴业县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及国民教育体系、全覆盖融入“三会一课”,深入开展“六进”活动,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五个认同”,归聚民族团结进步精神支柱。抓紧“宣传阵地+”行动,通过公交车、电子屏、展板、横幅等形式,全县打造了宣传阵地135个,建成同心园38个,同心亭76个,民族图书室13个,全域立体营造民族团结新氛围。依托“三月三”、民族团结宣传月等节点,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唱红色歌曲大赛、山歌表演大赛、“竹竿舞”“抛绣球”“滚铁环”“板鞋竞速”“民族体育炫”、剪纸体验等系列传统特色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近年来,兴业县举办各类活动500多场次,参与群众达18万人次。投入3.5亿元高标准建设易地搬迁安置点,配套齐全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互嵌式发展标杆社区,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共居。创新发布兴业县民族团结进步标识和形象大使“石榴籽”。建成庞大恩故居、家风馆、清廉馆、震声楼、书画院等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基地109个,建成各民族传统农具生活用品陈列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壮锦”体验馆等12个,各族群众和领导干部参观达10多万人次,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大力实施青少年宣传教育“136”工程,组建教师宣讲队、“石榴籽”讲解员及家长志愿队,宣传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全面融入教育教学,实现227所中小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建成乡村少年宫14个,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中华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王永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