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围绕‘世界一流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目标,‘十五五 ’末中国尼龙城营收将达到2000亿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竞争力最强的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其中尼龙新材料开发区营收计划达到1000亿元,我们将从三方面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四大聚焦’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1月18日,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翟羽佳在平顶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
在产业集群高端化上实现新突破。重点是原料端实现“三个60万吨”,进一步巩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地位;产品端形成“三大支撑”,建设20万吨改性注塑、30万吨化纤纺织和10万吨高附加值特种尼龙产品,为全省新能源汽车、纺织服装等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突破耐高温尼龙、生物基尼龙等“卡脖子”材料,打造全球领先的尼龙产业集群。
在创新体系协同化上展现新成效。强化与顶尖科研机构合作,做实与尧山实验室、省尼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合作,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完善“科研成果—技术应用—中试孵化—产业化”全链条创新体系。力争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家、省创新龙头企业1-2家,省以上研发平台25个,实现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
在绿色安全智能化上迈出新步伐。进一步完善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体系,构建起覆盖全区、贯穿全过程的智能防控体系,实现对高位场景的精准识别、实时预警和快速处置。持续优化工业能耗结构,加大环保设施投入,打造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在发挥产业发展主引擎、主阵地作用方面,尼龙新材料开发区作为中国尼龙城的核心区,主要通过“四大聚焦”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产业能级提升,夯实发展根基。平顶山市坚持“大尼龙、全产业链、国际化、创新引领”发展战略,目前已构建从基础原料、中间体到终端制品的完整产业链,形成化纤纺织、工程塑料、聚氨酯三大产业集群,己二腈、印染等关键环节不断补齐,对位芳纶、透明尼龙、特种尼龙等不断完善,各类尼龙产品总产能超300万吨,是国内首个尼龙6、尼龙66产业协同发展的园区。近三年开发区累计完成投资129.3亿元,新开工项目67个、建成项目61个。
聚焦创新驱动赋能,增强核心动能。平顶山市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依托河南省尼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在全省率先建成尼龙新材料中试基地,己二腈、对位芳纶、氨基己腈等“卡脖子”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打破国外垄断。目前拥有各类研发平台37个、高新技术企业2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4家,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超90%,2024年研发投入12.81亿元。
聚焦要素保障优化,降低发展成本。平顶山市全力打造要素价格洼地,目前园区工业用水价格、天然气价均全省最低;源网核储一体化项目陆续实施,用电价格较国网同期降低0.05元/度,项目全部建成后要素价格将进一步降低。开发区降低企业要素价格的做法入选河南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首批改革典型案例。随着平顶山港的开港,“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将进一步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聚焦精细治理提升,优化发展环境。平顶山市建立尼龙产业链发展共同体会商机制,着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建成昌明科技、久圣化工等一系列副产物综合利用项目,实现副产物的“吃干榨净”,经不断努力,项目能耗水平全省领先,污染物排放保持先进水平。
“我们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制度,制定安全生产十项工作制度,围绕‘十有两禁’累计投入近8亿元,封闭化管理、危化品停车场建成投运,实现人、车、物全流程管控和精准调度;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全面升级,实现安全风险智能化、精准化管控,本质安全基础不断夯实。开发区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化工园区’、省转型升级试点开发区、D级(较低安全风险)化工园区,跻身全国化工园区竞争力70强第49位,为企业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环境,为中国乃至全球尼龙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翟羽佳表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