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创新与心理成长”,学习更多创新与心理健康知识
在人类情感的复杂图景中,爱情始终是最迷人而又最难解的主题。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提出的"爱情三元论"为我们理解这一复杂情感提供了清晰框架。他认为完美的爱情由三个基本元素组成:亲密、激情和承诺。这三个元素如同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共同支撑起健康、持久的爱情关系。
![]()
一、爱情三元论的核心要素 1-亲密
亲密是爱情中的情感成分,指两个人之间产生的亲近、联结和紧密相依的感觉。它包括理解、分享、支持和关怀,是那种"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心灵相通。
2-激情
激情是爱情中的动机成分,指关系中令人兴奋的部分,包含强烈的感情和性的吸引力。它是那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渴望与思念。
3-承诺
承诺是爱情中的认知成分,指决定爱一个人并长期维持这份爱的决心。它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坚定誓言。
![]()
二、单一元素的爱情:不完整的幸福 1-仅有亲密:喜欢式爱情
当爱情中只有亲密元素时,关系更像深厚的友谊。双方彼此理解、分享和支持,但缺乏性的吸引力和长期承诺。
古代例子: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元稹的友谊堪称典范。两人诗歌唱和三十余年,互诉衷肠,元稹病重时,白居易"垂死病中惊坐起",其情感人至深。但这种关系始终停留在精神层面,缺乏成为爱情的其他元素。
现代例子:许多"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关系属于此类。双方享受彼此的陪伴和理解,却始终无法发展为完整的爱情关系。
改善方法:
尝试增加独处时的浪漫氛围
进行更多身体接触,从轻触、拥抱开始
共同参与能激发肾上腺素的活动,如运动、冒险
当爱情中只有激情元素时,关系犹如一见钟情、电光火石般的吸引,但缺乏深入的了解和长期的承诺。
古代例子:唐玄宗与杨贵妃初期的爱情充满激情,"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然而这种基于强烈吸引的关系,在面临政治压力时缺乏稳固基础,最终以悲剧收场。
现代例子:暑期恋情或一夜情是典型代表。双方被强烈的身体吸引,但随着假期结束或新鲜感消退,关系迅速冷却。
改善方法:
安排深度对话,了解彼此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共同规划未来,培养共同兴趣
在激情之外建立情感联结
当爱情中只有承诺元素时,关系仅靠责任和义务维系,缺乏情感联结和身体吸引。
古代例子:传统社会中的许多包办婚姻属于此类。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虽有夫妻之名,却无心灵相通。
现代例子:一些为子女、财产或社会压力而维持的婚姻,夫妻同床异梦,仅靠一纸婚约维系。
改善方法:
重新培养共同兴趣,创造新鲜体验
学习有效沟通技巧,重拾情感联结
寻求专业婚姻咨询,重新发现彼此价值

这种组合有深厚的情感和强烈的吸引,但缺乏长期承诺的保障。
古代例子: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始于"凤求凰"的一见倾心,两人私奔后当垆卖酒,情感与激情兼备。然而当司马相如显贵后,险些纳妾,显示缺乏坚定承诺的关系面临考验。
现代例子:许多同居情侣关系属于此类。他们情感深厚,性生活和谐,但回避婚姻承诺,关系在面临重大人生抉择时可能破裂。
改善方法:
公开讨论对未来的期望和恐惧
逐步建立共同生活目标
在适当时候做出明确的承诺表态
这种组合有深厚的情感和坚定的承诺,但缺乏激情的火花。
古代例子:北宋词人贺铸与妻子的关系堪称典范:"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词中满是亲密与承诺,却少见激情的表达。
现代例子:许多长期婚姻最终演变成这种模式。夫妻是彼此最好的朋友和生命伴侣,共同经营家庭,但浪漫和性吸引逐渐淡化。
改善方法:
定期安排"约会之夜",重燃浪漫
尝试新奇的共同活动,创造新鲜感
不忽视身体接触和性生活的质量

激情+承诺:愚昧式爱情
这种组合基于强烈的吸引和迅速的承诺,但缺乏深厚的情感了解和联结。
古代例子:吴王夫差对西施的宠爱更多基于美貌吸引和政治承诺,缺乏真正的理解和情感联结,最终导致国家倾覆。
现代例子:闪婚是典型代表。双方被强烈吸引并迅速走入婚姻,但婚后发现彼此性格、价值观存在巨大差异。
改善方法:
放慢节奏,深入了解彼此
建立共同的朋友圈和社交生活
培养共同兴趣和情感分享习惯

当亲密、激情和承诺三者完美结合,便构成了斯滕伯格所说的"完美爱情"。这种爱情关系既有深厚的情感联结,又有强烈的身体吸引,还有坚定的长期承诺。
古代典范:明代文人归有光与妻子魏氏的关系堪称完美爱情的典范。在《项脊轩志》中,他回忆与妻子在庭中共读的温馨时光:"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字里行间既有亲密的情感记忆,又有执子之手的深情,更有生死不渝的承诺。
现代典范: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是当代完美爱情的楷模。两人既是精神伴侣,互相理解支持;又有"遇见她之前从未想过结婚"的强烈吸引;更有历经战乱、文革等磨难仍不离不弃的坚定承诺。杨绛在《我们仨》中写道:"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这正是完美爱情的最佳写照。
![]()
五、培育完美爱情的实践指南 增进亲密
深度沟通:每天留出至少30分钟不受干扰的交流时间
共同成长:一起学习新技能、阅读同一本书并讨论
情感支持:在对方压力大时主动提供理解和帮助
定期约会:每周安排一次只属于两人的浪漫时光
身体接触:不忽视日常的拥抱、牵手和亲吻
共同冒险:尝试新鲜活动,一起学习舞蹈或旅行
公开表达:经常向对方和他人确认彼此的承诺
共同规划:一起制定短期和长期生活目标
克服困难:面对冲突时,以"我们"而非"我"的角度思考
爱情三元论揭示了完美关系的复杂性和多维性。在现实生活中,三种元素的平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关系发展阶段和个人成长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
青年时期,激情可能占据更大比重;中年时期,亲密和承诺的价值愈发凸显;晚年时期,深厚的亲密和坚定的承诺成为关系的主旋律。
真正的爱情智慧在于认识到没有一段关系能永远保持在完美状态,而是能够在不同阶段敏锐感知缺失的元素,并有意识地去培养和修复。当亲密消退时,重燃激情;当激情淡化时,加深理解;当承诺动摇时,重温初心。
完美爱情不是一场命运的馈赠,而是一项需要终生学习的艺术。它要求我们既要有感性的投入,又要有理性的经营;既要享受当下的欢愉,又要谋划长远的未来。当亲密、激情与承诺如三条丝线般紧密交织,我们才能编织出既绚烂又坚韧的爱情锦缎,在时光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你对爱情和爱情三元论有什么心得和感想?欢迎评论区留言。
![]()
仝兆景,河南南阳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河南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河南省工业和信处化厅煤矿安全教育培训骨干师资库成员,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全国本科毕业论文抽检评审专家,焦作市首席科普专家。主持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4项。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人工智能、工程伦理教学科研,擅长运用沙盘游戏、绘画心理治疗、格盘、催眠、旅途心理治疗等开展焦虑抑郁心理治疗、青少年厌学治疗,开展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团体心理健康、安全心理、婚姻幸福、团队建设、人工智能、科学家精神、心理咨询师督导等方面的科普宣讲、培训和讲座。
用心进步,快乐成长
关注:创新与心理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