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美方主导停火成空文?以色列暴力升级背后的无后果感

0
分享至



10月10日,美方主导的加沙停火协议正式生效,国际社会曾短暂燃起和平希望。但现实很快给了所有人一记耳光,停火不仅没阻止以色列的攻击,反而成了暴力升级的“遮羞布”。

约旦河西岸的袭击次数创了2006年监测以来的新高,以色列境内针对阿拉伯人的敌意不断发酵。更可怕的是

这种暴力还得到了政界、社会甚至司法层面的默许,前以色列和平谈判官丹尼尔·莱维的话戳破了真相:“没有人觉得自己做错了。”

西岸暴力破纪录:停火后月增264起袭击,日均8起



停火协议生效后,加沙的硝烟未散,约旦河西岸的局势已濒临失控。联合国人道协调厅的数据显示,停火后的一个月里,这里发生了264起针对巴勒斯坦人的袭击,平均每天就有8起。

这是2006年开始监测以来的最高纪录,曾经的橄榄园成了冲突现场。在拉马拉附近的锡尔瓦德,巴勒斯坦农民采摘橄榄时

总会遭到以色列定居者的阻挠,争执已经成了采摘季的常态。

纳布卢斯的拉菲迪亚医院里,巴勒斯坦摄影师拉妮恩·萨瓦夫塔被以色列定居者打伤后,躺在担架上的画面,成了西安局势的缩影。

更让人不安的是,这种暴力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形成了规模化的蔓延。

希伯来新闻平台Local Call编辑奥尔利·诺伊直言,以色列过去两年累积的暴力能量根本没消失。“每天都有士兵与定居者在西岸实施攻击

说阿拉伯语变得危险,不只在1948年边界内,而是在任何地方。”

议会公然“挺恐”:为恐怖组织辩护,推动死刑针对巴勒斯坦人

如果说西岸的暴力是“表”,那以色列议会的操作就是“根”。在这里,极端民族主义的氛围已经毫不掩饰,甚至公然为恐怖组织站台。



执政党的一名高级议员公开为梅尔·卡汉纳辩护,要知道卡汉纳创立的“Kach”运动,早就因为暴力和排外被认定为“恐怖组织”。

更讽刺的是,卡汉纳的暴力反阿拉伯思想曾被以色列明令禁止进入议会,如今却成了议员口中的“正确声音”。

利库德党员、副议长尼西姆·瓦图里更是直接引用卡汉纳的言论,宣称“我支持犹太恐怖,卡汉纳在很多地方都是对的,是以色列错误的地方”。

这种公开为恐怖主义张目的言论,竟然出现在一国议会中,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议会还在推动一项针对性极强的死刑法案,提案人是国家安全部长伊塔玛·本-格维尔,他本人就曾因支持卡汉纳被判与“恐怖主义”相关的罪名。

法案内容明确,任何因“种族主义动机”、以“伤害以色列国家与犹太民族复兴”为目的杀害以色列人的,都可能判死刑。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项法案的目标直指巴勒斯坦人。目前该法案已经通过初步表决,一旦正式生效,将成为以色列历史上首个针对性别和民族的死刑法案,遭到国际社会广泛批评。

社会道德崩塌:士兵涉强奸获掌声,阿拉伯人遭围堵警方旁观

当政界为暴力“松绑”,社会的道德底线也在不断下沉。以色列社会正在出现的“无后果感”,让各种极端行为变得理所当然。

最高法院的一幕震惊了世界:两名涉嫌参与强奸巴勒斯坦囚犯的士兵出庭时,听到的不是谴责,而是现场的掌声和“我们都是100部队”的口号。

这绝非简单的“支持士兵”,而是对暴力的公然纵容。

政治学者奥里·戈德堡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不是在为强奸喝彩,而是在庆祝一种“一切都不重要”的世界观。

“当你实施过一场种族灭绝,你对任何生命都不会再有价值感,也不在乎自己的行为后果,社会变得空洞。”

这种“无后果感”也蔓延到了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人身上。在海法附近的帕尔德斯哈娜,阿拉伯裔议员艾曼·奥德组织的一场私人会面,遭到了右翼示威者的包围。

抗议者高喊“恐怖分子”,还唱着“愿你的村庄焚毁”的口号阻挠活动,而本应维持秩序的警方,被指全程站在一旁未作任何干预。这种默许,让阿拉伯裔在以色列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

前和平谈判官丹尼尔·莱维的话道破了关键:缺乏外部压力,让以色列政界和社会内部几乎没有反思。“没有人觉得自己做错了”,这种集体无责感,正在让暴力陷入恶性循环。

舆论管控加码:要关军方广播,想封外国媒体



为了掩盖不断升级的暴力,以色列开始收紧舆论管控,试图堵住所有不同的声音。国会正在推动两项极具争议的措施,目标直指媒体行业。

第一项是关闭军方广播,给出的理由是其报道内容“可能削弱军队”。军方广播作为相对中立的媒体,偶尔会报道一些军方的负面消息,这成了当局眼中的“眼中钉”。

第二项更狠,是扩大所谓的“半岛电视台法”的适用范围。原本这项法律主要针对半岛电视台,如今扩大后

政府将获得封禁任何被认定为“威胁国家安全”的外国媒体的权利。

这种做法的本质,是通过压制舆论来掩盖暴力真相。奥尔利·诺伊担忧地表示,当媒体不能自由报道,当不同声音被禁止,社会只会在极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莱维的判断更悲观,他认为一旦社会对暴力达成“共识”,当局本应主动降低暴力等级,但目前来看,“残酷程度被调到最高档位,并且没有往回调的迹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荷兰“暂停”干预只是表象,安世控制权之争远未结束

荷兰“暂停”干预只是表象,安世控制权之争远未结束

界面新闻
2025-11-20 09:48:24
走路出现这7种迹象,寿命可能长不了!第5个尤其凶险

走路出现这7种迹象,寿命可能长不了!第5个尤其凶险

资说
2025-11-14 10:47:02
日本通告全球,扬言驱逐中方驻日大使,话音刚落,中方官宣新武器

日本通告全球,扬言驱逐中方驻日大使,话音刚落,中方官宣新武器

青橘罐头
2025-11-16 09:20:22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原巡视员刘新年被查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原巡视员刘新年被查

鲁中晨报
2025-11-20 11:35:04
央视力推都没用?正在热播的三部烂剧,都没看过的可以开香槟了!

央视力推都没用?正在热播的三部烂剧,都没看过的可以开香槟了!

老吴教育课堂
2025-11-20 06:02:40
喻恩泰好友反击了!爆料史林子多次偷情出轨,并曝出露骨聊天截图

喻恩泰好友反击了!爆料史林子多次偷情出轨,并曝出露骨聊天截图

萌神木木
2025-11-18 19:36:17
体面投降了?马杜罗同意求和,中方接到通知,特朗普亮明最新态度

体面投降了?马杜罗同意求和,中方接到通知,特朗普亮明最新态度

古事寻踪记
2025-11-20 07:25:17
“家里已经供不起我上班了!”父母无奈哭诉,成2025年最大的笑话

“家里已经供不起我上班了!”父母无奈哭诉,成2025年最大的笑话

妍妍教育日记
2025-11-09 10:44:07
日本发动战争的可能性比很多人想象的更高

日本发动战争的可能性比很多人想象的更高

观雨大神经
2025-11-16 19:41:22
被央视怒批、摇头晃脑、德不配位,难怪阅兵从不邀请“流量”明星

被央视怒批、摇头晃脑、德不配位,难怪阅兵从不邀请“流量”明星

书雁飞史oh
2025-09-12 16:09:35
分享解剖学知识,破除多年来的G点谣传

分享解剖学知识,破除多年来的G点谣传

远方青木
2025-10-25 00:06:11
律师张红兵在文革时举报母亲致其被枪决,40年后申请母墓地为文物

律师张红兵在文革时举报母亲致其被枪决,40年后申请母墓地为文物

深度报
2025-08-29 16:24:32
高中生当上“首席科学家”,郭伟揭开高校科研最不堪的一幕

高中生当上“首席科学家”,郭伟揭开高校科研最不堪的一幕

法经网
2025-11-20 13:13:04
4号秀太狠!才打15场,就创造79年NBA历史第一纪录,最佳新秀稳了

4号秀太狠!才打15场,就创造79年NBA历史第一纪录,最佳新秀稳了

大西体育
2025-11-20 12:53:51
有文化就是不一样!看看喻恩泰的回应,短短几句话就让他口碑逆转

有文化就是不一样!看看喻恩泰的回应,短短几句话就让他口碑逆转

小娱乐悠悠
2025-11-20 09:08:53
今早突发!刚刚,深圳地铁道歉

今早突发!刚刚,深圳地铁道歉

南方都市报
2025-11-20 10:20:14
儿子考上清大4年没回家,母亲到学校去探望,招生办:查无此人

儿子考上清大4年没回家,母亲到学校去探望,招生办:查无此人

温情邮局
2025-09-28 11:57:16
他曾预言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全世界,只有一个地方可躲避灾难

他曾预言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全世界,只有一个地方可躲避灾难

文史道
2024-04-21 22:38:31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泽东,全是因为这两点!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泽东,全是因为这两点!

鹤羽说个事
2025-10-25 11:44:53
曾医生有两个很大的优点:一是主动,二是温柔。

曾医生有两个很大的优点:一是主动,二是温柔。

柏林观察
2025-11-08 13:41:35
2025-11-20 17:07:00
易昂杨
易昂杨
欢迎大家来关注我谢谢
2337文章数 9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军事要闻

日本称已向美国出口爱国者导弹

头条要闻

户外博主发现南太行失联43天男子遗体:先发现黑色鞋子

头条要闻

户外博主发现南太行失联43天男子遗体:先发现黑色鞋子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易梦玲恋情曝光,相差16岁

财经要闻

霸王茶姬创始人将与“光伏女神”结婚

科技要闻

英伟达单季狂揽570亿美元,手握5000亿订单

汽车要闻

一汽丰田发布IT'S TiME 3.0 三款焕新产品同步亮相

态度原创

旅游
教育
健康
数码
公开课

旅游要闻

2025-2026雪季冰雪游热潮来袭:国内外多元爆发,规模有望创历史新高

教育要闻

AI都能手搓APP了,少儿编程课还有必要报吗?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数码要闻

真我全新开放式耳机Buds Clip正式发布 延迟低至45ms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