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甘肃网
“十四五”期间,甘肃水投集团紧紧围绕市场化改革主线,以“六个盘活”为抓手,持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市场化水务产业集团。
主动盘活“市场”资源,引进民企参与项目运营管理。在榆安大型灌区项目中,集团积极落实国家“两重”项目“软建设”要求,创新采用“政府投资建设+民企运营管理”模式,通过市场化遴选引入专业民营企业,实施灌区“物业化”运营管理,有效压降运营成本,终端水价降低30%以上,真正实现让利于民,着力打造公益性灌区“政府投资建设+民企运营管理”的全国样板。
围绕盘活“工程”资源,推行引洮“两部制”水价。集团积极探索推行“两部制”水价改革,运用市场化方式引导各县区科学核定用水需求,腾出闲置水指标,破解“指标占而不用、资源有而不用”困局。富余水量由省级统筹或开展水权交易,激活引洮水资源潜力,提升工程整体效益。
优化盘活“人力”资源,推动“三能”改革落地。集团以“三能”改革为核心,全面开展“三定一竞”,实施“4+3”人才引育工程,社会化选聘中层干部20人,引进紧缺和高层次人才126人,原企业班子成员退出比例超30%。实施“减级增效”,总部部门压缩至10个,人员精简18%,竞争类企业机构压减33%,企业领导班子薪酬级差扩大至6.7倍,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25%,总部率先实现“一人一薪”差异化分配。
用好盘活“资金”资源,实现业财集约价值创造。实施全级次企业资金“五统一”管理,依托资金平台实现市场化统筹,全年盘活存量资金7.8亿元。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变化,融资成本由4.42%降至3.35%,节约财务费用约5000万元。推行内部有偿担保机制,实现收益超1500万元,资金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借力盘活“科技”资源,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设施老化、智能化不足等问题,集团与晋江水务、三川智慧、上海威派格等企业合作,建成8座“黑灯水厂”,智能水表覆盖率达64%。预计年内实现“黑灯水厂”全覆盖,建成供水管网GIS“一张图”与智慧水务数据中心,力争2028年对水务一体化合作县区的GIS管线及收费系统完成升级改造,以智慧水务+网络化管理筑牢城乡供水安全防线。
有效盘活“政策”资源,提升企业发展动能。抢抓国家“两新”和城市更新等政策,“一县一项目”谋划申报“两新”项目58个。目前,已取得批复16个,其中4个已获国家资金支持并落地实施。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契约化原则,协调政府落实“三保”等政策,与合作县区重签协议,明确权责边界,落实运营补贴,推动水价调整,预计年内确认补贴约1.3亿元,水价调整后年增水费收入超3000万元,形成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的良性发展机制。(杨嘉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