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澳人后院常做的一件“小事”,
竟可能毁掉一片土壤长达几十年!
专家紧急提醒:
这种看似环保又省钱的行为,
其实暗藏巨大风险,
千万别再干了!
澳洲人常做的这件事,
竟暗藏巨大风险
在物价飞涨的当下,越来越多澳洲居民开始在自家后院“开垦菜园”,希望从超市买来的蔬菜中“再生”新鲜蔬菜——发芽的土豆、剩下的蒜瓣、剪下来的香葱根部……
能种就种,省钱又环保,看似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专家却提醒,这个在许多澳洲家庭中极为普遍的“小举动”,其实潜藏着巨大的生物安全风险!
![]()
对很多人来说,看到发芽的蒜瓣或土豆时,第一反应就是“可种”。
在不少提倡环保、零浪费的生活方式平台上,这种做法也被视为一种聪明又可持续的选择。
生态学家兼园艺教练Kate Wall表示,几乎所有自家庭院种植者都曾试过把超市蔬菜残余丢进土里重新培育,就连一些园艺、可持续生活博主也推崇这样的方式。
![]()
但事实是,摆在超市货架上的蔬菜,自采摘起已经经历了长时间储存和运输,有些甚至被处理过阻碍发芽的药剂。即使偶尔侥幸长得出来,不仅生长力不足,产量也远远不及正规育苗供应的种苗。
更关键的是,这类蔬菜可能携带肉眼无法察觉的土传病原菌。一旦把它们种进土壤,病菌便会扎根下来,并随着植物生长而扩散!
其中最常被提及、也是最令人头痛的例子,就是专门侵害葱蒜类植物的白腐病。
这种真菌会感染大蒜、洋葱、青葱、韭菜、葱头等葱属植物,被感染的植株通常会出现腐烂、长霉、发臭并最终枯死。
一旦污染土壤,病菌能在地下潜伏长达数十年,即使过了十年、二十年,只要你在同一片土地再种植葱蒜类植物,它仍有可能“复活”。
![]()
问题并不止于自家后院。许多人会挖出自己种的苗与邻居、朋友分享,甚至随手用沾有泥土的鞋、工具走出院子,便足以把病菌带到其他地方。
积少成多,若传播范围扩大,便不再是某户家庭的问题,而会变成影响农业生产的隐忧。
因此,澳洲农业、渔业与林业部推出了“Plate it. Don’t plant it.”(吃掉它,不要种)宣传活动,希望民众意识到随手种菜背后的风险,将潜在威胁扼杀在源头。
这些蔬菜也不能种,
蔬菜再生需谨慎操作
除了大蒜和洋葱,哪些菜残余也不能随便种?
土豆、红薯等根茎类
即便清洗干净,仍有可能含有致命的土传病原。例如“马铃薯青枯病”就是澳洲极力防控的细菌性疾病,一旦传播,将造成巨大农业损失。
进口蔬果种子、果核、果苗
不少人喜欢把从超市水果中取出的柠檬籽、芒果核、牛油果核种起来,但若是进口水果,其种子可能带有虫卵或病菌——风险不只在你家后院,而是国家生物安全的问题。
任何曾直接接触土壤且未经检疫的蔬菜
例如葱姜蒜、根菜类、香草类(如罗勒薄荷)等,都可能附有真菌或线虫。
![]()
不过,如果真的非常想体验“再生蔬菜”,并非完全不可行,只是需要更细致、更小心的操作方式。
首先不要直接把蔬菜残余种到与其他植物相同的土壤之中,而是应先以花盆或容器进行隔离栽培,观察一段时间,确认植物健康且无病害迹象再考虑移植。
应持续为土壤补充有机物,让土壤保持活性,而非贫瘠且病菌容易滋生的状态。健康的土壤富含有益微生物,自然具备更强的抗病能力,也能减少病害爆发的几率。
一些园艺爱好者会在种植前把蔬菜残余浸泡在堆肥发酵液或者益生菌溶液中,让有益菌群先占据表面,减少病原微生物繁殖的空间,这也被视为一种较稳妥的做法。
当然,如果目的是想种植葱蒜类蔬菜,最稳妥的方法仍然是到正规园艺中心或种苗店购买经过检疫的种苗,而不是贪图方便把超市大蒜往土里埋。
所谓“环保种植”,不应只停留在“物尽其用”的表层,更重要的是避免长期生态风险。
后院土壤并不是一个独立空间,它与周围环境乃至农业生态系统息息相关。今天你随手种下的一瓣发芽蒜头,可能在未来十年持续影响一片土壤,也有机会在不知不觉间扩散出去。
追求零浪费,
但前提也应是零伤害。
在尝试善意实践可持续生活的同时,
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
都可能在未来被放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