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特区的联邦机构大楼里,灯光重新亮起,政府雇员们陆续返回工作岗位。表面上看,持续整整43天的美国联邦政府停摆闹剧终于落下帷幕。总统签署临时拨款法案的笔尖刚落,社交媒体上已经涌现出"政府恢复正常运转"的庆祝帖文。但在这片看似平静的水面之下,一场更深层次的危机正在发酵。这场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政府停摆,非但没有成为两党反思的契机,反而像一针催化剂,加速了这个超级大国走向内政失序与对外政策急躁并存的危险周期。
![]()
表面上的和解掩盖不了政治裂痕的加深。 仔细看那份让政府重启的临时拨款法案,本质上是个"拖延策略"。法案只为大部分机构提供资金至2026年1月30日,核心争议的医保补贴问题被刻意搁置。这种处理方式暴露出两党政治已经陷入"为反对而反对"的恶性循环。一边是民主党坚持的《平价医疗法案》补贴寸步不让,另一边是共和党借预算案发难的政治算计,双方都在赌对方先眨眼。结果就是超过100万联邦雇员成了政治博弈的人质,被迫无薪工作或休假。这场停摆根本不是政策分歧,而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权力秀,代价则由普通民众和国民经济承担。
经济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政府停摆直接让美国第四季度GDP年化增速降低了1.5-2个百分点,相当于蒸发了约1.5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更严重的是,其中70亿至150亿美元的损失被经济学家标记为"不可逆"。私营部门眼睁睁看着约6万个岗位消失,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特朗普当选以来的最低点。航空业瘫痪的场面更是触目惊心:单日取消航班超过2800架次,空管系统几近崩溃。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残酷现实——政治内耗正在实质性削弱美国的经济基础。
民生领域的冲击更为直接。4200万依赖"补充营养援助计划"的低收入和残障人群,在停摆期间首次面临食品救济中断的困境。联邦雇员不得不依靠食品银行度日,这种场景在发达国家中极为罕见。当一个政府的正常运转需要靠临时拨款来维系,其治理能力的可靠性就已经打了折扣。 政府重启后,公共服务恢复缓慢,国家公园垃圾堆积如山,福利申请积压成山,这些细节都在无声地消解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
对外政策领域的变化同样值得警惕。就在政府停摆期间,美军在委内瑞拉方向的军事调动异常频繁,五角大楼罕见地集结部队进行"威慑性部署"。这种时间上的巧合不免让人产生联想:国内政治僵局是否正在推动美国领导人采取更富冒险性的对外政策来转移视线? 历史经验表明,当国内矛盾难以调和时,对外展示强硬姿态往往成为政治人物的首选策略。但这种策略的风险极高,很容易引发误判和连锁反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因为美国政治的不确定性下调了其经济增长预期。美元资产的吸引力正在受到质疑,全球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美国政治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一个连自身政府开门时间都无法保证的国家,如何能担当全球经济稳定器的角色? 这个问题已经开始在各国决策者的脑海中盘旋。
更深的隐患在于制度性损伤。联邦雇员对政府的信任感崩塌,空管等关键岗位人员流失加速,经济数据发布紊乱影响美联储决策精度,这些制度层面的磨损需要数年时间才能修复。而政治两极化的加剧让任何实质性改革都变得遥不可及。美国政治似乎陷入了一个死亡螺旋:内斗导致停摆,停摆削弱经济,经济恶化加剧内斗。
政府重启不是危机的结束,而是另一个倒计时的开始。2026年1月30日临时拨款到期时,同样的政治戏码很可能再度上演。两党在医保、移民、预算等核心议题上的立场南辕北辙,没有任何妥协迹象。这次43天的停摆可能不是终点,而是美国政治新时代的"常态"。
![]()
从军事专家的视角看,一个国家的外部行动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凝聚力。当美国政治精英将大量精力耗费在内斗上,当政府停摆成为例行公事,这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定力和行动一致性必然受损。内部治理的失序最终会反映在其对外政策的混乱和短视上。 那些指望美国继续扮演全球稳定基石的国家,是时候重新评估这个前提了。
政府大楼的灯虽然亮了,但美国政治隧道尽头的光依然渺茫。这场停摆暴露的不是暂时的技术性故障,而是政治系统的结构性危机。在没有重大政治改革的前提下,内斗升级与对外冒险并存的恶性循环,可能成为美国未来几年的常态。 对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言,如何应对一个政治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美国,将是一个全新的战略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