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1月16日,乌泽连斯基坐飞机去希腊,和希腊总理签天然气供应协议

0
分享至

乌克兰总统宣布了
11月16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坐飞机去了希腊,和希腊总理签了个天然气供应协议。希腊答应今年冬天给乌克兰送天然气,帮他们过冬。
在俄乌冲突持续、能源紧张的大背景下,这笔交易像是一场“火中取暖”的合作。
一个是天然气紧缺的战时国家,一个是欧洲能源通道的小角色,这对组合的背后,不只是取暖那么简单。
希腊凭什么有气?乌克兰又怎么运回去?这份协议,图的到底是温度,还是态度?
泽连斯基这次直接飞到了雅典,和希腊总理面对面握手,签下协议。
协议内容明确,希腊将在2025年冬天向乌克兰提供一定量的液化天然气(LNG),初步预计供应量达到10亿立方米左右。
对于一个正在战时节能度日的国家来说,这批气,能让乌克兰的锅炉不至于熄火。
乌克兰总统府在事后声明中强调,这份协议不仅是合作,更是“人道主义支持下的欧洲团结”,这是一次政治温度和物理温度双重加持的供气。
泽连斯基亲自出马,说明这个冬天的能源问题,已经不能靠“等欧盟协调”来解决了,得自己动手,找“邻居”帮一把。
希腊并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天然气“大户”,但它的角色越来越关键。
希腊的LNG进口量同比增长了15%,主要的供应来自美国、卡塔尔和阿塞拜疆,它靠的并不是自己地下有气,而是港口有位置。
希腊北部的亚历山德鲁波利斯港,是整个东南欧的天然气“中转枢纽”,液化天然气在这里卸船,然后通过转运路线输往巴尔干半岛甚至更远的地方。
乌克兰这次的“天然气订单”,也很可能是通过这条路线回国的。
这背后,其实是欧洲能源结构的一个大变局,俄乌冲突之后,整个欧盟都在拼命“去俄罗斯化”,搞多元化供应。
希腊趁机从“边缘港口”变成了“能源枢纽”,不仅赚到了转运的钱,还提升了自己的外交分量。
天然气有了来源,还得有管道能送得回去,这在乌克兰可不是件容易事。
乌克兰的天然气管网在战火中多次受损,但西部方向的主干道还保持运行,欧盟也拨了款修复部分管线,但问题不是钱,而是安全。
运输路线一旦靠近前线,哪怕一个导弹误打,都可能直接把管道打成筛子,冲突地区的能源运输其实就像“高空走钢丝”,一边是技术保障,一边是军事护航。
这也意味着,这份协议能不能落实到位,得看未来几个月乌克兰战场的局势走向。
只要战争不停,能源就不可能“安全无虞”,这正是为何泽连斯基要亲自去谈,既是为了确认“冬天能取暖”,也是为了让希腊和欧盟更重视乌克兰的实际困难。
从表面看,这是一场典型的双赢交易。
希腊通过转运天然气获得经济收益,同时刷了一波“欧洲团结”的外交存在感;乌克兰则在最需要能源的时候,找到了“临时救火队”。
但从更深的角度看,这场交易也是欧洲“能源战略”的一个缩影。
2023年欧盟的LNG进口量已经占到整体天然气供应的40%,比前几年翻了不止一倍,这说明欧洲正试图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把能源网铺得更宽更广。
希腊能提供天然气,不是因为自己有富余,而是因为它手里有“通道资源”。
这类中转国家的外交价值在上升,是过去被忽视的小角色,现在开始在大棋局中发声。
乌克兰的收获也不只是“能取暖”,它通过这场交易,向外界释放了一个信号:我们还在坚持,我们还需要支持,我们不靠能源“投降”。
这对当前欧美内部对乌援助出现疲态的形势下,是一种舆论和外交上的“自我加码”。
这份协议,看似只是乌克兰和希腊之间的“小合作”,但实际上,它是整个欧洲能源格局重塑的一个缩影。
从俄罗斯断供之后,欧洲国家不再把“能源安全”当成一句口号,而是开始动真格的行动。
但问题也接踵而至:LNG运输成本高、价格浮动大、基础设施更新慢,这些短板决定了这种“抱团取暖”的模式,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希腊送得起一批天然气,但送不起整个冬天;欧盟可以拨款修管道,但修不起一个稳定的能源环境。
乌克兰的现实,也让人不得不承认,战争状态下的任何基础设施,都是脆弱的。
天然气只是其中一个环节,电力、供暖、交通、水源,每一样都需要“国际输血”。
希腊这批天然气,不会让整个乌克兰暖和起来,但它的意义不只是一批能源,它是一种态度,一种站队,也是一种现实的交易逻辑。
对于乌克兰来说,这是一次外交上的“主动出击”,也是一次人道危机下的“临时补给”。
对于希腊来说,这是一次能源通道价值的“实战检验”,也是小国在大棋盘上争取存在感的机会。
冬天来了,火力不够,靠的就是邻居能不能“借火”,这场火,能不能烧得久一点,得看欧洲自己还愿不愿意继续在这个“能源战场”上下注。
只是,这场“送暖行动”,终究不是慈善,是政治博弈里的又一轮“撑场面”。
乌克兰要的,是一个能过冬的现实;欧洲想的,是一个能过关的战略,谁能撑到最后,还得看这场冬天的风,往哪边吹。
信息来源:乌克兰总统访问希腊 两国达成天然气供应协议2025-11-16 ·央视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骨干团集体叛逃,惨遭背刺的马斯克,还敢用中国人对付中国人吗?

骨干团集体叛逃,惨遭背刺的马斯克,还敢用中国人对付中国人吗?

晓囝爱八卦
2025-11-18 19:24:10
突发两大利空!全球股市大跳水,A股超4100家下跌,AI泡沫带崩全球?

突发两大利空!全球股市大跳水,A股超4100家下跌,AI泡沫带崩全球?

看财经show
2025-11-18 17:09:18
女足莱曼分享家中被盗后一片狼藉:下次请顺便帮我打扫一下

女足莱曼分享家中被盗后一片狼藉:下次请顺便帮我打扫一下

懂球帝
2025-11-19 00:46:50
万人痛批咏梅落选“金鸡奖”,陈道明当年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万人痛批咏梅落选“金鸡奖”,陈道明当年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八卦南风
2025-11-18 11:15:09
U22中国0-0乌兹别克斯坦U22无缘冠军,汪士钦报复推人染红

U22中国0-0乌兹别克斯坦U22无缘冠军,汪士钦报复推人染红

懂球帝
2025-11-18 21:33:16
帝王蟹不是螃蟹?泛滥的帝王蟹,为何说每吃一只都是在拯救世界?

帝王蟹不是螃蟹?泛滥的帝王蟹,为何说每吃一只都是在拯救世界?

狸猫之一的动物圈
2025-10-13 10:09:58
东部战区重磅发布!

东部战区重磅发布!

新京报
2025-11-18 16:23:55
外媒:特斯拉加速淘汰所有中国产零部件,转而生产美国制造的汽车

外媒:特斯拉加速淘汰所有中国产零部件,转而生产美国制造的汽车

寒士之言本尊
2025-11-17 14:37:37
大批中国人依然去日本旅游,日媒追问时,他们的回答太扎心了

大批中国人依然去日本旅游,日媒追问时,他们的回答太扎心了

寒士之言本尊
2025-11-18 23:53:07
上海赴日男子在日媒前声称,不在乎政府的呼吁,花钱是自己的自由

上海赴日男子在日媒前声称,不在乎政府的呼吁,花钱是自己的自由

我心纵横天地间
2025-11-18 19:01:13
304万亿,我国的货币发行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304万亿,我国的货币发行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流苏晚晴
2025-11-18 20:20:14
一百年里只见过4次!2025年男子在上海发现1只,一天约200人围观

一百年里只见过4次!2025年男子在上海发现1只,一天约200人围观

万象硬核本尊
2025-11-17 19:37:13
谢谢陈思诚,贡献出25年年底内娱最大的笑话!

谢谢陈思诚,贡献出25年年底内娱最大的笑话!

娱乐圈笔娱君
2025-11-18 18:12:15
大批中国人依然去日本旅游,被日媒看了笑话,记者采访道出心声

大批中国人依然去日本旅游,被日媒看了笑话,记者采访道出心声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11-18 01:27:22
高市早苗一手炮制日本外交天崩开局:同时得罪四国,制造罕见被动局面

高市早苗一手炮制日本外交天崩开局:同时得罪四国,制造罕见被动局面

上观新闻
2025-11-18 00:28:13
省会城市政府主要领导密集调整

省会城市政府主要领导密集调整

鲁中晨报
2025-11-18 22:35:05
谁给张碧晨出的馊主意?这么有想象力衣服,太天马行空了!

谁给张碧晨出的馊主意?这么有想象力衣服,太天马行空了!

小椰的奶奶
2025-11-19 00:42:03
后程发力摘金!全运会男子400米决赛:全国纪录保持者刘凯夺冠

后程发力摘金!全运会男子400米决赛:全国纪录保持者刘凯夺冠

全景体育V
2025-11-18 20:23:12
54岁杨钰莹近况曝光:定居深圳,每天打理菜园子,生活平淡

54岁杨钰莹近况曝光:定居深圳,每天打理菜园子,生活平淡

小徐讲八卦
2025-11-17 07:29:28
别被新闻给误导了,这才是高市早苗的真相

别被新闻给误导了,这才是高市早苗的真相

少年一白
2025-11-18 12:03:56
2025-11-19 04:08:49
百态人间 incentive-icons
百态人间
山巅俯瞰兴衰史
6278文章数 272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27岁女孩家门口遇害 妈妈痛哭:墙上还有女儿血迹

头条要闻

27岁女孩家门口遇害 妈妈痛哭:墙上还有女儿血迹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科技要闻

谷歌CEO警告:若AI泡沫破裂,没公司能幸免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本地
数码
手机
旅游
公开课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数码要闻

华为MatePad系列平板“PC多屏协同”功能正式回归

手机要闻

麒麟9030细节大揭秘:1+4+4满血规格,能否借此重振雄风?

旅游要闻

铜锅沸山海,非遗润新年!螺髻山彝历盛宴奏响文旅融合新乐章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