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内的灯光渐次收束,2025岳麓山青年戏剧季暨小剧场PK秀在掌声中闭幕。有人在散场灯光中久久不愿离去;有人在校园银杏道上,与驶过的戏剧巴士擦肩。
同一时刻,“湖南戏曲进校园”发布仪式正在进行。古老的唱腔与青春的对白相遇,像冬日暖阳,也像岁月回响——这一刻,长沙的戏剧既面向未来,也回望根脉。
青年戏剧季交出亮眼“成绩单”
自9月27日启幕以来,2025岳麓山青年戏剧季暨小剧场PK秀以“生活有趣·青年有戏”为主题,设置开闭幕式、青年竞演、小剧场PK秀、特邀展演(全城百戏)和“戏剧也City”五大板块,覆盖长沙25个剧场,举办演出500余场,累计观演人次超过25万,平均上座率达80%,票房累计超3550万元,好评率高达95%。
作为戏剧季的重要板块,青年竞演活动影响力辐射全国,吸引了来自26个省份、41所高校的青年创作者参与,其中包括7所“985”高校和22所艺术院校。活动共计招募72个青年剧团、收到281部原创投稿作品。经过5位业内导师的严格评审与多轮遴选,最终12部优秀作品入围决赛,3部作品脱颖而出,分别获得年度最佳剧目、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奖项。
这场青年戏剧盛会,搭建起从创作到市场的桥梁——让更多原创力量被看见,也为青年戏剧人铺就通往更广阔的未来。
今年的戏剧季也是高校参与最深、校城融合度最高的一届。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持续为赛事提供专业支持、人才资源与学术视野,使“学校培养”与“城市舞台”形成合力。
在观众票选与导师评审相结合的机制下,青年创作者的作品得以真正走向大众;城市的文化活力,也因青年参与而不断焕新。这种由高校、院团与城市共同完成的文化生态,让青年创作与城市精神形成一次“双向奔赴”,让长沙的戏剧季更具厚度,也更具生命力。
闭幕式现场颁发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演员和最佳剧目等奖项,青年创作者代表登台领奖,掌声经久不息。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岳麓山青年戏剧季”话题持续发酵,评论区被观众的热情与思考刷屏。
不少网友留言称,今年的舞台设计“更大胆、更年轻”,半包围式舞台、相声与戏曲的跨界融合“让人眼前一亮”;也有人提到“长沙的戏剧氛围真在变”,“戏剧巴士、快闪演出让戏剧走进了生活”;更有观众感叹:“这次戏剧季让我们看到长沙也能有全国影响力的戏剧节。”
这些来自观众的反馈,成为这场城市级文化盛会最生动的注脚——戏剧不再只是舞台上的艺术,也成为长沙文化生活的日常。
作为长沙戏剧市场的重要推动力量,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始终秉持央企社会责任,深度参与本届戏剧季。剧院为青年戏剧人提供专业的演出场地和制作支持,开展戏剧工作坊、大师公开课等系列活动,为青年创作者搭建成长平台。
“湖南戏曲进校园”正式启动
活动现场,湖南省文旅厅同步发布湖南省“湖南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未来三年,五大行动,面向省内高校推出《湖湘经典艺术赏析》系列讲座和选修课程,构成“名家课堂、剧目观摩、社团孵化、应用实践”四位一体的艺术普及模式。并举行推广大使授牌仪式,著名京剧演员、余派传人、上海京剧院一级演员王珮瑜受聘为“湖南戏曲进校园推广大使”。
湖南师范大学美育发展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吴修林在致辞中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推动传统戏曲艺术系统融入中小学美育课程,探索“以戏育人、以美润心”的教育路径。
现场举行了院团与高校的合作签约仪式,推进校团协同育人,推动建立院校协同机制,让青年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戏曲艺术、参与实践教学。
大师对谈聚焦“戏剧在长沙”
在随后的“大师对谈”环节,京剧演员、余派传人、上海京剧院一级演员王珮瑜,中国民营演出协会副主席、北京九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力刚,戏剧制作人、艺术节策展人袁鸿,上海一台好戏创始人、总经理、演出制作人刘汉坤以“戏剧在长沙——从麓山出发,让世界看见”为主题展开交流。
嘉宾们围绕青年戏剧创新、城市戏剧生态、传统艺术传承等话题深入探讨,认为长沙在“小剧场”计划的推进中形成了鲜明的城市戏剧气质,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土壤。
“长沙的戏剧,不止在剧场,更在街头、在生活。”袁鸿说。近年,长沙通过“戏剧巴士”“戏剧嘉年华”等创新形式,让艺术融入城市肌理,真正实现了“全民共享”的文化体验。
戏剧之城,不止51天的热度
闭幕后,梅溪湖、洋湖、橘子洲等地的“戏剧嘉年华”依旧热闹非凡。青年演员以NPC互动、戏剧巡游、音乐演出等形式与市民近距离交流,让艺术从舞台延伸到城市每个角落。
从第一届十几个大学生剧团的尝试,到如今横跨秋冬、覆盖全城的艺术盛会,岳麓山青年戏剧季已成为长沙最具代表性的青年文化品牌之一,也成为湖南培育青年文艺力量、打造文化新高地的重要舞台。
近年来,湖南持续推动文化强省建设,把戏剧艺术纳入青年文艺创新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省文旅厅与长沙市提出实施“100个小剧场计划”,以三年行动推动优质演艺空间下沉社区、融入街区生活,让市民在家门口感受戏剧之美。
长沙提出“城市即舞台”的理念,湘江新区率先将这一理念落地为实践样本,通过公共空间改造、青年创作者扶持、院校与院团协同,逐步形成“文化生产—人才培养—市场转化—市民共享”的全链条生态,让戏剧真正融入城市肌理。
这场从剧场出发的文化行动,吸引了超25万人次观众、200多万市民游客参与,带动文化消费增长与城市活力提升,也让湖南在全国青年艺术版图上写下鲜明坐标。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作为长沙戏剧产业的重要一环,持续发挥其平台优势,通过引进国内外优质剧目、打造本土原创作品、培育戏剧观众等多重举措,全面提升长沙戏剧市场的影响力。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借助保利院线的全国资源,助力长沙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戏剧高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到这里,共同繁荣长沙的文化艺术生态。”
正如戏剧季手册扉页上写道:“爱自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爱艺术中的自己。”这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箴言,如今成为长沙青年戏剧人的共识,也折射出湖南省的文化追求——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仍以艺术之光滋养城市的灵魂。
舞台谢幕,但好戏不散场。
湘江之畔、麓山之下,一座以文化为底色、以青年为灵魂、以创新为驱动的戏剧之城,正在长沙蓄势生长。(尹栎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