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路与富民路的转角,
有家不起眼的小店,
售卖口味正宗的沙威玛。
(注:中东地区特色美食,以卷饼裹肉)
![]()
店主是31岁的黎巴嫩小伙马里,
如果你路过看到他微笑着
蘸酱、卷饼,
你绝对想不到:
去年,他还在战争的炮火里逃命。
![]()
![]()
家园被毁
来上海开一间20平的小店
马里来自黎巴嫩的贝鲁特,
他从小就是中国武打片的影迷,
最喜欢的英雄是叶问,
因此,马里大学时
来到华南师范大学求学。
学成回国,
原本他在黎巴嫩市场
经营批发生意,
从中国进口商品,再在当地出售。
但无情的战火摧毁了他平静的生活,
为了生存和安全,
父母希望他想办法回中国。
今年3月,马里来到上海,
盘下这间不足20㎡的店,
售卖地道的中东小吃:沙威玛。
![]()
小店虽小,但地理位置优越,
是上海夜生活最热闹的地段之一,
月租3万出头,
付下租金的那一刻,
他既兴奋又害怕:
“我知道我做的卷饼好吃,
可上海人会喜欢吗?”
答案来得比他想象得快——
从第一天起,小店就火了。
第一个月就开始盈利,
之后每个月的生意都比上个月更好。
上海人用真金白银告诉他:欢迎你。
![]()
![]()
小店活下来
源自上海的国际化和包容度
晚上,小店门口站着爱夜生活的老外,
白天,则更多是本地顾客。
这让马里很高兴:
“我们是在中国,
我希望中国人也爱吃,
我想要有中国的顾客。”

附近时髦的上海阿姨们一吃成瘾,
从一个人来,再到拉着好友、
带上孙子,一队一队地来。
三亚旅游团的大爷大妈也来打卡,
二十多个人人手一个卷饼,
吃得满脸满足。
![]()
还有人住十几公里外,
外卖送不到,
宁愿多付50块跑腿费,
也想吃一口马里的沙威玛。
马里说:“这真的让我很感动。”
最让他震撼的,
是一个上海阿姨边吃着卷饼边告诉他:
“我去过贝鲁特三四次哦。”
马里惊呆了,心想:
“天哪,在哪个城市还能听到这样的话?
一个老人告诉你自己去过黎巴嫩,
而且去了三四次之多,
她还给我看照片!”
马里感慨“上海的国际化
和包容度不是说说而已,
我们这家小店能活下来
就是最好的证明。”
![]()
重启人生
上海给了他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今年7月,战火稍停,
马里带中国太太回贝鲁特。
他想回家看看,
想看看长大的街道、
想找回一点过去的影子。
可眼前只剩一个画面——
整栋楼、整片街区,全被炸没了,
只剩巨大的深坑,
像是把过去的美好都深埋起来。
![]()
遭受战火前的贝鲁特
马里愣在那里,心非常痛,
他说:“不止是失去了一栋房子,
而是失去了一段
属于我的人生和历史”。
但他没有号啕大哭,
他说:“因为我的人生正在上海重建。”
![]()
马里回到满目疮痍的黎巴嫩
在黎巴嫩,银行关门、
红绿灯停摆、甚至爆炸都是日常。
而在上海,马里第一次真切感到
“生活可以这么轻松”。
几个月前,马里的弟弟来上海探亲。
凌晨两三点,马里关店后,
打算带着弟弟一起散散步。
弟弟震惊地问:
“这个时间?能带手机吗?”
马里笑了,他告诉弟弟:
“你带钱、带黄金都没问题。”
说这句话时,他是真的发自内心
![]()
在上海的日子,
马里的弟弟也彻底震撼了:
这里马路干净、灯正常亮、街道安全。
而此前他从没出过中东,
所到地区情况和黎巴嫩差不多。
“在中国,我就像到了‘未来’,
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深受震撼的马里弟弟
决定来上海读大学。
![]()
现在,马里的弟弟
已经入学上海师范大学两个月了。
每天早上,
兄弟俩都会接到母亲的电话报平安。
“这里一切都很好”
马里总是这样告诉她。
从战火中走来的黎巴嫩人,
就这样在上海获得了
自己也许从未真正有过的安全感。
马里的小店起名Habibi,
在阿拉伯语里意为“亲爱的”。
这个温暖的名字,
见证了马里和中国、
和上海的联结。
马里的愿望不大:
“让我把Habibi带给更多中国人就好。”
他说:“我想让中国人也认识这个词。
想让它在中国变得有名。”
如今,马里的第二家店已经在筹备,
未来想去广州开,
甚至开到全中国。
【侬好上海·小鹿综合编辑】
侬好上海(ID:helloshanghai2013)综合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素材来源@新闻晨报@马里小红书,如有冒犯,敬请联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