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员+民警,这个组合太给力了。”11月16日,家住平顶山市湛河区九里山街道光明社区金域蓝湾小区8号楼的居民纷纷称赞道。
原来,该楼有一位82岁的独居老人,因夜间看电视音量过大,频繁引发邻居投诉。网格员李晓峰几次上门劝说,老人虽口头应允却难改习惯。后来,社区民警王遂召上门以法释理,最终老人同意调低音量、缩短夜间看电视时间,顺利化解了邻里纠纷。
这种“网格吹哨、警格报到”的高效联动,正是湛河区“警网融合”模式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该区坚持党建引领,推动警务与网格力量从“简单叠加”迈向“深度相融”。
湛河区科学调整网格划分,充实网格员力量,同步落实“一村(格)一警”机制,确保治理单元精准覆盖,通过搭建“乡(街道)—村(社区)—网格—微网格”四级贯通组织体系,实现治理力量从“分散”走向“聚合”。
这些工作机制打破了部门壁垒。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等部门建立协同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梳理政策、破解堵点。社区民辅警与网格员协作流程日益规范,信息采集、治安巡防、特殊群体走访等工作纳入常态化协作内容,确保警网力量高效联动“六事连抓”。
如今,飞线充电、噪声扰民等曾让居民头疼的“小事”,已逐步实现“当天发现、当日处置”;以往靠“忍”维系的邻里关系,因网格员拉家常、民警讲法规的调解方式,多数矛盾当场就能化解。
“电诈零发案、周警情仅3起!”在全区“警网融合”工作推进会上,光明社区这份“平安答卷”,成了试点成效的有力证明。
湛河区选取光明社区作为首批试点,整合了11个网格、5名专职网格员、6名兼职网格员与社区民辅警力量。试点一个多月来,光明社区电诈案件从8月的3起降至9—10月的0起,周警情数从16起降至3起,刑事案件实现“零发生”。
10月以来,全区召开“警网融合”工作推进会,区委社会工作部举办座谈会交流经验,马庄街道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实操能力,北渡街道加密反诈巡查频次……“四级架构”运行、矛盾联调等“警网融合”工作模式在全区10个乡(街道)全面铺开。
在湛河区,“警网融合”机制下的联合巡查已成为一道日常风景。民辅警、网格员与志愿者并肩穿行于街头巷尾,排查隐患、倾听民声。
为凝聚治理合力,湛河区打出一套“组合拳”,一方面广泛吸纳热心居民、物业人员、商户等社会力量,组建覆盖全域的平安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日常巡防,同时发挥老党员优势成立“调解队”协助化解邻里矛盾;另一方面,主动贴近群众,通过发放“警民联系卡”、民警进群亮身份、“反诈宣传进网格”等活动,搭起便民互动桥梁。
群防群治成效不断显现,全区治理数据持续向好。9月份,全区刑事类电诈案件环比下降29%,刑事类盗抢骗案件环比下降52.9%,治安类盗窃警情环比下降13.5%。(来源:平顶山市湛河区委宣传部 作者:张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