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宁波等地宣布发放新人结婚消费券,最高可达千元,用于购房、装修、婚庆等消费。
政策的美意,自然是希望提振那日渐低迷的结婚率和生育率。
初看之下,这是一份带着温度的“红包”,是地方政府为民生操碎了心的体现。
但细品之下,却也让人心头一沉,生出一种莫名的悲凉与无力感。
我们不妨冷静地问一句:区区千元消费券,真能买来一对年轻人对婚姻的向往和勇气吗?
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娃,缺的从来不是消费券,他们缺的,是敢于进入婚姻的底气,是敢于迎接新生命的信心。
![]()
1、底气,被“三座大山”压得粉碎
年轻人为结婚而却步,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其背后是三座沉甸甸、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大山:
第一座山:房价与房贷。
一张结婚证的背后,往往是三十年的房奴契约。高企的房价,已将一个家庭未来几十年的消费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透支殆尽。
第二座山:教育与医疗。
“鸡娃”的焦虑从幼儿园就开始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让父母不得不把大半收入投入到子女的竞争跑道上。而一场大病,足以让一个普通家庭瞬间崩塌。
第三座山:不稳定的职场环境。
35岁危机、职场内卷、996的常态化,让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充满不确定性。他们连自己的明天都看不清,如何敢轻易承诺一个孩子的未来?
这些,才是真正的“拦路虎”,是扼杀浪漫与激情的现实主义巨兽。
你发一万块钱消费券,在动辄百万的房贷面前,不过是杯水车薪,甚至不如一杯咖啡来得实际。
![]()
2、政策的“善意”,如何落地?
我们当然不否认政策制定者的善意。
真正能提振结婚率和生育率的,从来不是消费券,而是社会福利的公平化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让年轻人有公租房可选,而不是被房东和中介层层盘剥;
让托育机构像社区食堂一样普及,真正解决职场女性的后顾之忧;
让教育资源均衡分配,而不是让“择校费”和“补习班”成为压垮中产的最后一根稻草。
说到底,结婚率和生育率,是社会对未来信心的晴雨表。
它体现的不是年轻人“消费能力”的高低,而是他们对社会保障和未来稳定性的信任程度。
![]()
3、拆掉那座“不确定性”的高墙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让奋斗者有希望,让普通人有保障。
当我们把焦点放在发券而不是分配公平上,当我们热衷于短期刺激而不是长远制度建设上,这场自救行动就注定是徒劳的。
新娘子需要的不是一张只能买点小家电的消费券,她们需要的是可以扎根生长的土壤,是可以安放身心的家园,是敢于对未来负责的底气。
只有拆掉那座由高房价、高教育成本、低就业保障堆砌起来的“不确定性”高墙,阳光才能真正照进年轻人的生活,他们才敢于挽起彼此的手,迈向婚姻,拥抱下一代。
否则,这消费券,不过是洒在干旱土地上的一滴眼泪,转瞬即逝,徒增遗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