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大家还在饭桌上争论保定到底该往东还是往北。现在,这场争论可以彻底结束了官方的蓝图已经摊开,答案用加粗的字体写着:向北,再向北。这不仅是一个方向,更是这座古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里,找到的最好的一步棋。
规划拍板,“龙脉”向北
![]()
如果你还觉得“北扩”只是个口号,那咱们直接上官方文件。
《保定市总体城市设计》里,白纸黑字写着“两轴、两主”的新格局。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那条南北向的“创新轴”。
说白了,就是沿着朝阳大街一路向北延伸的这条城市发展带。
这已经不是一条简单的路了,它正在成为保定的“龙脉”和“主脊梁”。
所有最好的资源市政、商业、教育、金融都在沿着这条线向北聚集。城市的心脏,正在向北移动。
对接雄安,打通“任督二脉”
![]()
为什么是北边?
你打开地图看看,雄安新区就在保定市区的北面。
保定向北,是地理位置决定的必然,更是服务和对接雄安的战略需要。
为了这个,保定正在打通去雄安的四条“大动脉”:快速通道、安大线、漕河景观带,还有北三环北延。
这意味着什么?
未来在保定北部住,去雄安上班,可能就跟现在从城西到城东一样方便。
![]()
等到京雄城际西延线、大兴机场R1线这些轨道交通全部落地,北京、雄安、保定就真的成了一个“一小时生活圈”。
人流、资金流、信息流,都会顺着这些血脉,涌向北城。
一个“中央公园”正在诞生
每个世界级的大都市,都有一个让人羡慕的中央公园,那是城市的绿肺,也是顶尖资源的聚集地。
保定未来的“中央公园”,就在北三环内的植物园生态居住区。
我敢说这里是保定未来的“城市新中心”,不是空话。
![]()
你数数看:
商务中心?朝阳北大街两边,全是银行总部和写字楼,保定80%的白领精英都在这儿。
商业中心?万博、茂业、上谷大观,最核心的商圈全在这儿。
高新产业?北部的保定高新区,是全城的“码农”和高新人才基地。
生态环境?一个巨大的植物园,就嵌在城市中心。
资源已经高度集中,这里成为保定新的“高端居住区”,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
一条漕河,一座城市的“会客厅”
如果说植物园是北城的“绿肺”,那漕河生态景观廊道,就是未来的“城市会客厅”。
这条长达14公里的生态带,正在被精心打造成一个巨大的郊野公园。
可以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曾经干涸的河道,因为生态引水工程,每年引入6000万立方米的水,重新变得波光粼粼。
河道两岸是“芦浪荷香”、“绿野环踪”这样的景观,人们在亲水栈道上散步,在骑行道上挥洒汗水。
这不仅仅是环境变好了,更是整个城市生活品质的一次飞跃。一个有水、有绿、有活力的北城,才是真正宜居的未来之城。
![]()
产业为王,这不只是一座“睡城”
只谈环境和居住,那是空中楼阁。一个区域想要长久发展,必须有产业这个“发动机”。
保定北部的底气,很大一部分来自大王店科技产业新城。
这里有土地,有交通,更重要的是有规划。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华为中软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一堆国家级的技术中心都落户在了这里。
有产业,就能吸引人才;有人才,就有消费和居住需求。
![]()
这种产城融合的模式,保证了北部新城绝不会是只有房子、没有烟火气的“睡城”,而是一个能工作、能生活、有未来的活力区域。
说到底,保定向北,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城市发展方向。它一头连着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另一头牵着雄安新区的千年大计。它让保定在“北京研发、保定制造”和“雄安创新、保定先行”的大格局中,找到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位置。
当产业、生态、交通和人才在这里汇聚,一幅京雄保一体化发展的画卷,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大家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觉得,这波向北发展的红利,普通人能抓住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