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
图源:法治日报
近日,一则“女子称酒店保安借剪刀后门口踱步构成威胁”的视频引发热议。
据潇湘晨报报道,该女子认为保安在门口等候并限制使用时间的行为,令她作为独行女性感到恐惧,属于安全隐患。然而,舆论并未如她所预期的那样倒向“维权”一方,反而呈现出值得深思的转向:网友普遍支持保安无过错,涉事酒店不仅未处理保安,反而为其颁发“安全卫士”奖,兰州文旅集团官方账号一句意味深长的“唉”收获上万点赞,甘肃文旅厅更借“剪刀”话题巧妙开展文旅宣传。
但凡是个正常人,看完“剪刀姐”所发布的维权视频,脑子里都会浮现一堆问号。纵观整个事件,稍有理性判断的人都不难发现,保安在出借剪刀后的等候和催促行为,恰恰体现的是对住客与酒店安全的双重负责。剪刀本身属于潜在危险物品,酒店履行管理职责、控制使用时间,本是合理之举。当事人将这一正常服务流程解读为“威胁”,并进行所谓维权,就有“胡思乱想症”“受迫害妄想症”那味了,其后还诉诸网络曝光,让一个可以轻易解释清楚的小事和误会被无限放大,更令人费解。这不仅反映出个体认知与公共常理之间的偏差,也折射出当前网络维权中某种“过度敏感化”“过度情绪化”的倾向。
值得欣慰的是,在此次事件中,从普通网友到相关机构,舆论场的“大多数”均展现出一种可贵的公共理性和价值坚守。他们没有因当事人的单方面叙述而轻易站队,也未陷入情绪化的声讨,而是基于事实与常理作出独立判断。这种理性共识,为保安与酒店的正当权益,也为地方文旅形象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护城河”。兰州文旅那句“唉”,看似简单,实则传递出对无端指控的无奈,也是对舆论非理性倾向的温和反击。
近年来,公共舆论场域中“情绪压倒事实”“声音大小决定是非”“为了流量不择手段”“集体无意识的猎巫”等现象屡见不鲜。某些事件中,先发声者占据道德高地,真相却在情绪狂欢中失焦。而在此次“剪刀风波”中,公众以集体理性实现了对扭曲叙事的“拨乱反正”,这无疑是对大众舆论生态的一次有力现实纠偏,对社会不乏“正面效应”。当然,我们仍需警惕如今这份理性走向另一极端,即演变为对当事人的网络暴力。需要反复强调,守住“反网暴”底线,是理性表达的前提。
换个角度说,此事也给所有人打上了一剂预防针。网络曝光与流量关注是一把双刃剑。此事也是一个亲手把自己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的典型案例,再联想到此前的“最快女护士”和“续面风波”事件,越来越多案例证明,普通人一旦踏入流量漩涡,极易被其反噬。舆论场惯于在“造神”与“毁神”之间摇摆,个体若缺乏理性判断与边界意识,也极易从“维权者”“受害者”沦为“始作俑者”。这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在按下“发布键”之前,应当审慎评估事实依据与可能引发的社会影响,勿让情绪凌驾于事实真相之上,勿让个人感受凌驾于公共理性之上。
构建健康的舆论生态,除了依靠网民自发的理性觉醒,也需制度层面的引导与规范。近期《浙江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管理办法》的出台,也是对12345热线遭遇“许愿池”式滥用的有效回应。其通过“分类受理、精准处置”的机制,既保障了合理诉求的畅通,也避免了公共资源的浪费。网络平台或可从中汲取经验,通过流量分配机制优化,对缺乏事实基础、纯粹渲染情绪的内容进行限流,同时放大理性客观内容的“舆论声量”,让算法为舆论场的健康生态保驾护航。
我们期望公共理性成为社会共识,期望制度规范与个体自觉形成合力,构筑起一个真正清朗、健康的网络舆论空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