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天际线再次被战机的轰鸣划破。11月14日,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轰-6K、轰-6N、轰-6J三型轰炸机组成编队,在美日菲三国联合巡航后24小时内展开针对性行动。这场看似常规的巡航,实则是中国空军在南海预设战场的一次战术预演——三型轰炸机如同三把出鞘的利剑,分别指向反舰突击、远程威慑和区域拒止三大战略目标。
轰-6K的出场最具威慑意味。作为专为打击大型水面舰艇设计的空中平台,其搭载的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覆盖整个南海争议海域。军事专家指出,六架轰-6K齐射即可形成36枚导弹的饱和攻击波次,这种火力密度足以突破任何现役舰载防御系统。而轰-6N携带的长剑-20巡航导弹,则将关岛在内的第二岛链纳入打击半径,悄然改写了西太平洋的力量平衡公式。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此次编队配置打破常规。以往应对联合巡航多由歼击机执行警戒任务,而这次直接派出轰炸机群配合歼击机护航,等于将南海视作立体化作战的实验场。轰-6J作为海军专用型号,其电子战吊舱可对敌舰雷达实施硬杀伤,这种"软硬兼备"的战术组合,明显针对美日海上编队的体系化作战特点。值得玩味的是,三型轰炸机同时亮相,既展示多任务协同能力,也暗示解放军已建立完整的轰炸机作战谱系。
时间节点的选择更显战略匠心。美日菲舰艇尚未结束所谓"多边合作活动",解放军轰炸机就已升空回应。这种24小时内的快速反制,彻底打破了域外势力"打了就跑"的幻想。军事观察家注意到,从2022年佩洛西窜台时的"围岛军演",到此次南海即时反制,解放军正在形成"挑衅-反应"的标准作战流程,将突发事态纳入预设应对框架。
![]()
image
三型轰炸机的联动背后,是解放军对南海控制权的重新定义。轰-6K针对水面舰艇的突击能力,有效抵消了美航母的机动优势;轰-6N的远程打击半径,迫使关岛基地不再是大后方;而轰-6J的电子战模块,则专门克制日本最新部署的"宙斯盾"舰。这种精准的功能分配,使得南海任何角落的军事存在都暴露在立体火力网之下。
当菲律宾还在幻想靠美日舰艇"撑场面"时,轰-6编队用航迹划出了一条醒目的红线:南海不是炫耀武力的秀场,而是中国军队的实战练兵场。从黄岩岛对峙到仁爱礁博弈,每一次外部挑衅都促使解放军升级反制手段。这次三型轰炸机同框亮相,既是对当前局势的回应,更是为未来可能的高强度对抗预作准备。
这场没有硝烟的空中博弈揭示了一个铁律:在南海这个战略棋盘上,解放军的每一步落子都经过精密计算。轰-6机群不只是在展示肌肉,更是在演示如何用体系化作战思维解构所谓的"联盟优势"。当三型轰炸机在南海天穹写下壮观的航迹时,任何试图挑战区域稳定的势力都该明白——这里早已不是冒险家的乐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