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TikTok全球影响力持续扩大,营收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据行业分析机构Sensor Tower测算,其2024年全球营收已接近200亿美元,成为全球主流社交应用之一。当这款字节跳动的王牌产品在海外市场持续狂飙时,国内舆论却抛出一个尖锐命题:抖音之后,字节再无爆款?
![]()
从曾被寄予厚望的社交产品“派对岛”悄然下线,到跨境电商平台Fanno缩减规模,再到短视频“可颂”未能掀起水花,这家靠“算法奇迹”崛起的互联网巨头,似乎正遭遇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预言的困境——当企业在成熟市场取得成功后,反而难以突破自身优势的桎梏,实现颠覆性创新。
01 组织架构之困:从敏捷舰队到航空母舰的转型阵痛
字节跳动的崛起,离不开张一鸣早期打造的“大中台+小前台”敏捷组织架构。在今日头条与抖音的创业阶段,集中的技术中台为小型产品团队提供算法支持,前台团队则以“小步快跑、快速试错”的模式捕捉市场机会,这种架构让字节在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期如鱼得水。但当抖音成为日活数亿的超级产品后,组织架构不可避免地向“航空母舰”模式演进,曾经的创新优势正在转化为惯性负担。
字节跳动高层近年来持续进行组织优化,张利东与张楠曾分别负责中国业务相关板块,张一鸣则更聚焦长期战略与创新业务,这一布局虽遵循“核心决策者关注新增长”的行业逻辑,却难以根治大公司规模扩张后的效率问题。
据职场社交平台及行业媒体综合信息,字节跳动对内部合规性要求严苛,流程标准化与部门协同效率的平衡,成为影响创新的关键因素。这种变化直接削弱了早期支撑抖音崛起的“内部赛马”机制——当资源分配愈发向成熟业务倾斜,一款新产品若无法快速证明与抖音生态的协同价值,便难以获得算法中台的优先支持,更无法与抖音的流量资源竞争。
蓝象资本合伙人周爽的观察一针见血:“越成功的公司就越难开新业务”。抖音作为字节的核心营收引擎,公开信息显示其广告、电商及增值服务收入合计占据公司总收入的绝对主导地位,这使得资源决策者在面对创新项目时,往往更倾向于“风险规避”——与其投入高风险的颠覆性创新,不如将资源用于优化成熟业务的商业化效率,这种短视逻辑正是创新者窘境的典型表现。
02 流量依赖之殇:超级APP的“阴影效应”
字节跳动的算法能力曾是打破行业格局的利器,但当这种能力高度集中于抖音生态后,反而形成了难以突破的“流量闭环”。抖音的推荐算法以“用户停留时长”为核心目标,通过精准匹配内容与用户兴趣,构建了极强的用户粘性——据QuestMobile等第三方数据机构2024年报告,国内抖音用户日均使用时长稳定在110-120分钟区间,这意味着用户留给其他APP的时间被严重挤压,其中也包括字节自家的新产品。
为了扶持新业务,字节曾尝试“内部流量导流”,但这种做法却陷入两难境地:若为新APP大规模导流,必然分流抖音的用户时长,损害核心业务的广告收入;若仅给予有限流量,新产品又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
2023年推出的社交产品“可颂”,虽被视为字节冲击小红书的关键布局,却因仅能通过抖音主页小入口引流,最终日活始终未能突破百万级。这种“左手保右手”的尴尬,本质上是字节对抖音流量池的过度依赖——当企业的增长完全绑定于一款超级产品时,任何可能动摇其地位的创新都会变得束手束脚。
海外市场的困境则更为复杂。尽管TikTok海外业务收入保持高速增长,据eMarketer等机构分析,其海外营收占比已超过总营收的四分之一,但地缘政治风险让字节不得不将更多精力用于“守成”而非创新。
美国持续的监管压力、欧洲《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合规要求,使得TikTok团队的核心工作从功能创新转向合规运营与风险防控,这种外部环境的约束,进一步压缩了颠覆性创新的空间。
03 战略重心之移:电商赛道的“资源虹吸”
当广告收入增长触及行业普遍面临的天花板,字节将战略重心转向电商领域,试图打造“内容+交易”的新增长曲线。这一选择在商业上具有合理性——据TikTok官方披露及第三方机构测算,2024年其电商GMV已突破200亿美元,东南亚市场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成为主要增长引擎,但战略资源的过度倾斜,却让创新业务陷入“资源饥荒”。
电商业务的“重资产”属性与字节传统的“轻资产”创新模式形成鲜明反差。为了搭建供应链体系,字节在东南亚等核心市场投入巨资建设仓储物流网络;为了提升商家服务能力,内部资源向电商团队倾斜的趋势明显。
这种资源分配的倾斜,直接导致AI、教育等长期创新赛道的投入相对不足。据行业研报分析,字节跳动近年来资本开支重点向电商基础设施、全球化运营倾斜,AI研发投入虽持续增加,但相较于电商板块仍有差距,这使得除“豆包”等核心AI产品外,尚未孵化出更多有广泛影响力的AI应用。
更值得警惕的是,电商与抖音生态的深度绑定,进一步强化了“路径依赖”。字节的创新团队在开发新产品时,往往会不自觉地以“能否适配电商变现”为核心标准,而非聚焦用户未被满足的核心需求。这种“商业化优先”的创新逻辑,与抖音早期“用户价值优先”的理念背道而驰,也让字节逐渐失去了捕捉颠覆性机会的敏感度。
04 突围与展望:智能体开启创新新范式
面对创新困境,字节并非毫无动作。张一鸣2025年现身“知春”创新中心的公开发言,传递出明确的突围信号——“培养独立思考的创新人才,关注长期和全局”。这种战略转向的核心,是试图通过组织文化重塑与技术革新,打破创新者窘境的桎梏,而智能体技术的发展,正为这种突破提供了新的可能。
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强调,颠覆性创新往往来自“能力重构”而非“能力延续”。智能体技术带来的,正是互联网企业创新能力的重构——它将人类从繁琐的操作层面解放出来,使其专注于战略决策与创意生成。
对于字节而言,这种重构体现在两个维度:其一,在产品研发层面,智能体可替代人工完成用户画像分析、功能原型设计等基础工作,让产品团队将精力集中于核心创意;其二,在组织管理层面,智能体能够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实现资源的动态优化分配,避免成熟业务对创新资源的“虹吸效应”。
张一鸣创办“知春”创新中心的布局,正是这种思考的体现。该中心以“AI+教育”为核心方向,试图通过培养既懂技术又具创新思维的人才,为字节储备颠覆性创新的能力。这种“人才培养+技术赋能”的双轮驱动,或许能让字节摆脱对单一产品的依赖,构建新的创新生态。
抖音之后,字节是否能再出爆款,答案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创新者窘境并非不可突破——当企业能够正视自身的路径依赖,通过组织变革与技术革新重构创新能力,就能在存量竞争时代找到新的增长曲线。对于字节而言,智能体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工具的升级,更是创新哲学的回归——回归到以用户价值为核心,回归到对长期创新的坚持。
正如张一鸣在“知春”创新中心所言:“拥抱不确定性,才能迎接下一个春天”。对于字节这样的互联网巨头,真正的创新窘境从来不是“没有机会”,而是“被过去的成功束缚了双手”。当智能体技术解开这层束缚,字节或许能在抖音之外,开启另一个创新黄金时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