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口服、肌注和输液,三种给药方式大不同!合理用药牢记这几点 |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

0
分享至

11月18日—24日是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

每到换季时节,门诊中常遇到家长抱着发热的孩子急切询问:“能不能输液?输液是不是好得快?”这种想法背后,是对快速康复的期待,也折射出一个普遍误区:将给药方式等同于疗效强弱。事实上,“好得快”与给药方式没有简单的对等关系。

不同给药途径意味着不同的吸收路径、起效速度和潜在风险。盲目追求“快”,可能换来的是更多的不良反应。根据202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在2024年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259.7万份,其中注射给药占比达57.2%,而在注射给药方式中,静脉注射给药的比例高达91%。




三种给药方式有何区别

口服是最基础且最安全的用药方式。药物通过胃肠道吸收,过程虽相对缓慢但稳定,对身体的冲击较小,不良反应相对可控,适用于大多数轻中度感染,如普通感冒、流感,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长期管理。这种方式不仅经济便捷,且家庭可操作性强。

肌内注射起效较快,适合那些无法口服或需要较快发挥药效但病情不太危急的情况,例如某些疫苗接种、轻度细菌感染辅助治疗。然而,肌内注射可能带来局部疼痛、硬结甚至神经损伤,且操作需规范,不宜作为常规首选。

静脉输液则直接将药物送入血液,几乎瞬间达到血药浓度峰值,适用于急危重症抢救,如感染性休克、严重脱水或持续呕吐无法进食、吃药等情况。尽管静脉输液起效最快,其风险也最高,如常出现过敏反应、静脉炎、容量负荷过重等。因此,输液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静脉给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并非刻板教条,而是一道为安全筑起的防线。

遵医嘱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包括抗菌药、抗病毒药等,是人类对抗感染的“利剑”。但如果使用不当,这把“利剑”可能反伤自身。耐药菌株由此产生,甚至出现“超级细菌”,让原本可治的感染变得棘手。

1.不是所有感染都要使用抗菌药

很多人一感冒就想着用抗菌药,其实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抗菌药对此无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指出:“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是否需要用药,必须由医生结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盲目使用不仅无益,还会扰乱体内菌群平衡,增加耐药风险。

2.足量足疗程,才能真正清除病原

抗菌治疗讲究“彻底”。即使退烧、症状缓解,也不能擅自停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建议:“疗程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这是因为体内残存的病原体仍可能反弹。若中途停药,等于给细菌留下“喘息机会”,容易诱发耐药变异。反之,随意加量则会加重肝肾代谢负担,带来新的健康隐患。

3.别因“没效果”就自行换药

不同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很大。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支原体感染则需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医生会依据感染部位、流行病学特点及药敏结果制定方案。选药需兼顾“药物抗菌谱与体内过程”。患者不应因几天内未见明显好转就自行更换药品,这样只会打乱治疗节奏,影响疗效评估。


做自己的理性守护者

合理用药的核心在于实现安全、有效与经济的统一。它不是一味追求速效,也不是抗拒现代医疗手段,而是根据病情实际,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从一口温水送服一粒药,到一次专业的注射操作,再到必要的静脉支持,每一步都承载着医学判断与生命考量。坚持“合理用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遵医嘱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严格按照医生指导使用药物,既能减少不必要的身体负担,也能延缓耐药趋势的发展。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我们学会慢下来,听听身体的真实需求,相信专业的医学建议,为个体健康与公共卫生共同积蓄一份可持续的力量。


文: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 孙静、主任药师 邱季

编辑: 穆薪宇 仵坤冉(实习) 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李诗尧 徐秉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震惊:姆巴佩薪资纠纷案高达7亿欧元,大巴黎胜诉可能性几乎为零

震惊:姆巴佩薪资纠纷案高达7亿欧元,大巴黎胜诉可能性几乎为零

姜大叔侃球
2025-11-18 15:53:13
金庸如何写小黄文

金庸如何写小黄文

特例的猫
2025-11-18 13:28:43
足坛最大遗憾!从未踢过世界杯的15位大神,榜首人称“史上最佳”

足坛最大遗憾!从未踢过世界杯的15位大神,榜首人称“史上最佳”

澜归序
2025-11-16 02:35:43
当年“五星红旗”仅得5票,而三号作品得了342票,为何选了前者

当年“五星红旗”仅得5票,而三号作品得了342票,为何选了前者

浩渺青史
2025-11-12 18:34:03
太超前!中国造舰速度惊呆全球,三航母齐亮相,美海军直呼扛不住

太超前!中国造舰速度惊呆全球,三航母齐亮相,美海军直呼扛不住

小嵩
2025-11-18 19:20:39
算计藏不住了?3.8亿豪宅拍卖大战,大S家里乱成麻,具俊晔还笑吗

算计藏不住了?3.8亿豪宅拍卖大战,大S家里乱成麻,具俊晔还笑吗

石场阿鑫
2025-11-18 16:57:41
消费降级了,来这里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多了

消费降级了,来这里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多了

微微热评
2025-11-16 16:05:57
苏提达枣红造型雍容华贵,尽显王室风范

苏提达枣红造型雍容华贵,尽显王室风范

述家娱记
2025-11-18 10:33:27
人40元狗30元!游客带宠物狗进被收门票,浙江一景区:有相应游玩项目,已实行半年

人40元狗30元!游客带宠物狗进被收门票,浙江一景区:有相应游玩项目,已实行半年

潇湘晨报
2025-11-18 12:12:00
糖尿病离世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多次苦劝:少吃西红柿,多吃这6物

糖尿病离世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多次苦劝:少吃西红柿,多吃这6物

健身狂人
2025-11-12 14:10:12
九牧王涨停走出5连板

九牧王涨停走出5连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8 09:39:05
女生穿成这样去健身房,真的合适吗??

女生穿成这样去健身房,真的合适吗??

健身厨屋
2025-10-20 12:22:34
“穷看眉毛,富看腰”:老祖宗的识人智慧,这可不是迷信

“穷看眉毛,富看腰”:老祖宗的识人智慧,这可不是迷信

有故事的人
2025-11-16 06:29:05
全运会乒乓球:女团大爆冷!奥运冠军陈梦1:3输球,无缘开门红

全运会乒乓球:女团大爆冷!奥运冠军陈梦1:3输球,无缘开门红

国乒二三事
2025-11-18 06:12:17
U20半决赛,范泊宁24分难救主,江苏无奈被淘汰!山东上海争冠军

U20半决赛,范泊宁24分难救主,江苏无奈被淘汰!山东上海争冠军

金毛爱女排
2025-11-18 15:30:02
火箭对阵骑士前瞻 骑士高阵容配置极其克对方摆高阵容 考验乌度卡

火箭对阵骑士前瞻 骑士高阵容配置极其克对方摆高阵容 考验乌度卡

大话火箭队
2025-11-18 18:05:48
12岁小学生在家服药身亡,遗书称:太累,太累,不会写英文单词

12岁小学生在家服药身亡,遗书称:太累,太累,不会写英文单词

恪守原则和底线
2025-11-17 20:12:15
陈数:14年幸福婚姻,被赵胤胤狠狠撕碎,爱情终究还是败给了现实

陈数:14年幸福婚姻,被赵胤胤狠狠撕碎,爱情终究还是败给了现实

乡野小珥
2025-11-16 06:43:55
当全世界都在赌纯电,长城汽车用10年,等一个"没人看好"的答案?

当全世界都在赌纯电,长城汽车用10年,等一个"没人看好"的答案?

财经保探长
2025-11-17 21:03:28
奥运冠军石智勇夺全运会举重73公斤级冠军,赛后宣布退役

奥运冠军石智勇夺全运会举重73公斤级冠军,赛后宣布退役

懂球帝
2025-11-18 11:15:10
2025-11-18 20:40:49
健康报 incentive-icons
健康报
健康报社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20314文章数 4303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头条要闻

学者:高市涉台言论给李在明提了醒 韩方举措意在摸底

头条要闻

学者:高市涉台言论给李在明提了醒 韩方举措意在摸底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科技要闻

小米:汽车及AI等业务首次单季度经营盈利

汽车要闻

搭载1.5T增程动力 吉利银河V900官图发布

态度原创

教育
家居
本地
亲子
公开课

教育要闻

替孩子感谢大家的生日祝福

家居要闻

彰显奢华 意式经典风格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亲子要闻

从敏上岸换成畅上岸孩子不舒服是怎么回事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