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个女儿,当爹的看不得这个。
以下判断全部来自于个人意见,不构成医疗建议,也可能有错误,欢迎大家指正。
目前资料太少,就看到这一张彩超的单子,如果单纯的从这个单子上来看,我觉得是没有做手术的必要的,最少不是在孩子才5个月的时候做。
![]()
那仅根据这个彩超的数据来看,这名早产儿目前主要存在两类结构性改变:一类是心房间隔的继发孔型缺损,大小约 3 毫米;另一类是冠状静脉窦上壁的局灶性缺损,最大处约 7 毫米。这两类缺损的共同点是都属于左向右分流,也就是说来自左心房的部分血液会经这些异常通道流向右心系统,导致肺循环血流略有增加,并造成心超中看到的“右房、右室稍增大”。然而分流的幅度并不大,心功能基本正常,射血分数 71%,没有出现肺动脉高压的迹象,也没有提示主动脉弓狭窄、动脉导管未闭等会在新生儿期导致急性危重循环问题的畸形。报告里明确写着“未见未闭动脉导管及主动脉弓降部缩窄”,这意味着最危险的几种大血管病变已经被排除,整体属于轻—中度的先心结构异常。
从自然病程来看,继发孔型 ASD 如果只有 3 毫米,绝大多数会在婴儿期至幼儿期自然缩小甚至完全闭合,不会引发症状,也没有在新生儿或婴儿阶段手术的必要。
![]()
而冠状静脉窦上壁的局部缺损属于“部分 unroofed coronary sinus”,比完全型轻得多,分流量较有限。部分型冠状窦缺损是否需要后续干预,关键要看右心是否随着生长出现持续性扩大、分流是否增大到 Qp/Qs≥1.5、是否出现肺循环压力升高等情况;而从报告中的数据来看,目前仅表现为“稍增大”,远未达到手术指征。
![]()
CTA的建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冠状静脉窦缺损的确切解剖,排除是否合并持续性左上腔静脉(这种变异在冠状窦相关畸形中较常见),并评估未来随访的重点;并不是因为当前这个孩子已经到了需要手术的程度。
所以,对这名早产儿来说,这份报告所提示的心脏情况并不构成新生儿期或婴儿期的手术指征。现阶段的最佳处理方式,是按照医嘱完成 CTA,并在儿童心脏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规律随访。通常会在1 岁前、幼儿期分别重复心超,观察 ASD 是否缩小甚至闭合、冠状窦缺损的分流是否保持稳定、右心结构是否逐渐恢复正常。
只有在分流量明显增大、右心持续扩张、出现肺动脉高压或影响生长发育的情况下,才会在 3—6 岁这个年龄段考虑择期手术修补。而以当前的超声表现来看,短期内完全不需要外科干预;绝大部分类似情况的孩子在随访中都能稳定发展,其中一部分连手术都用不上。
当然因为资料有限,不排除后续的检查中发现了其他的检查结果,认为有手术指征的必要的。但从目前这个报告来看,短期内是没有手术的必要的,即便是需要手术,也是根据孩子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择期手术,也不是当下必须要紧急做的。
但根据知友提供妈妈的发言内容,这一部分我看的很迷惑。
![]()
我很迷惑,报告里只写了一个继发性的3mm的孔。
至于另一个7mm,报告里写的是“冠状静脉窦增宽,窦壁局部回声中断,较宽处约 7.0 mm,左向右分流。”这个 7 mm 不是房间隔缺损(不是 ASD 的那个孔),也不是第二个孔。
它指的是:“冠状静脉窦(coronary sinus)窦壁不完整”造成的回声中断,也就是冠状静脉窦壁缺损 / 局部缺损(partial unroofed coronary sinus) 的表现。
换句话说:它不是房间隔缺损的孔,而是冠状静脉窦的上壁(与左心房之间)不完全存在,导致这两个腔室之间有交通。因此是 另外一种先心类型,但通常比典型 ASD 更轻。
所以我不理解是家属没有听懂医生在说什么,还是医生没看懂报告,亦或是在糊弄人?但目前只有家属的单方面信息,需要医院的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才能找到问题在哪里。
过既然宁波市卫健委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医疗纠纷,一般来说,市级层面往往会要求上一级(省级)卫健委或省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组织参与审核、会诊或组织省级专家鉴定。
所以还要等等看最终的鉴定结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