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距离12月1日还有12天,市场销售门店内符合最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仍是寥寥无几。近日,有上海门店存在闭店歇业的状态,不管说是新国标培训还是规避检查,也由此可见,新国标产品并不受待见。对于目前已经上市的几款产品,也是各种吐槽,甚至觉得生产企业也是在敷衍。
不少商家普遍反映,新国标车不管如何设计、如何好看,限速25公里注定没有销量,没有未来。
反观雅迪、爱玛、台铃等传统主流品牌近阶段在电摩、休三方面的投入,可谓一家比一家多,不但纷纷推出子品牌,而且在产品设计方面也是绞尽脑汁夺眼球,大有一股对电自不满的狠劲全用在了托举电摩和休三身上。
电摩速度快、续航远的特性很好契合了外卖配送的场景,且销售利润可观。据中国摩托车商会数据,2024年全国电动摩托车销量为346.66万辆,此数据应没包含电轻摩的数量。业内人士分析,主流品牌纷纷押注电摩,一是对新国标的无奈,二是看好电摩的市场刚需,三是很多地方对电摩的管理模糊化。
至于休三,刚好填补了非标“老头乐”被淘汰后的市场空白。凭借稳定、能遮风挡雨的特点,适配老人代步、宝妈接娃等场景,2024年销量约达350万辆。其利润也很诱人,头部品牌也纷纷入局。
二
新国标巨压之下,大厂尚可承担,小厂则面临要么因升级陷入亏损,要么不升级就被淘汰。
商家既要向消费者反复解释复杂的新规,又要应对交管部门的合规检查,还要协调厂家的新车供货,经营节奏被打乱。同时新国标成本高,商家盈利空间被压缩。另一方面,合规经营与销售压力难平衡。新规对改装、电池配置等要求严苛,可多数消费者只认旧国标车的高速度、可改装特性,这让商家陷入两难,抵触情绪随之滋生。
三
今年上半年,从《半月谈》到新华网再到央视网等国字头党媒纷纷下场深度报道“禁摩”与“解禁摩”话题,集中输出一个强烈信号:解除禁摩令,是时代所需,发展所需,民生所需。
据悉,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大中城市放开了摩托车路权,比如西安、重庆、廊坊、济南、青岛、西宁、信阳、绵阳、大连、南京等城市,除此外,盐城、无锡、桂林、中山等城市允许电轻摩上路。
结语:
新规是个新事物,适应的过程阵痛难免。最后,新规的生命力还是要取决于消费者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