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当时间的指针进入2025年,生态环境执法形势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一个新问题赫然摆在上海环境执法人面前:在生态环境部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总体要求下,入企检查必须赋码实施、检查次数严格设定,如何兼顾优化营商环境和完成执法任务?此外,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企业数量大、工业类型多、污染物种类复杂,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如何对企业实现有效执法监管?
练兵!面对扑面而来的挑战,每一名上海环境执法人员内心都有这样的期盼。近年来,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工作成效斐然,从原来的“名不见经传”,到2023年一跃成为全国第4名,2024年位列第7名。以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大练兵为有力抓手,全面提升执法质效,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已然成为上海环境执法人的共识。
从上半年的数据看,入户检查次数同比下降31.7%,而问题发现率同比上升10%,这“一减一增”印证着上海环境执法系统练兵赋能的有效性。
决定练兵成效的核心要素始终是人
![]()
“上海要充分利用人才高地优势,打造一支高素质执法队伍。”在今年年初的全市执法大练兵动员会上,上海市生态环境系统领导强调。
执法人才培养是执法队伍建设的核心,决定着执法水平的上限。近年来,上海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员练兵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突出“四个重”:一是重培训,组织各类培训10余场,新进人员、转隶人员、执法骨干应训尽训,执法制度、专项业务、办案技巧应知尽会,理论实战相结合,兼顾全面性和针对性;二是重锻炼,在日常执法基础上,把执法人员放到交叉执法、联合执法、技能比武等实战场景中,给执法人员“加把火”,进一步磨炼技能;三是重作风,深入开展“学思想、转作风、提能力”专项行动,刀刃向内,查摆问题找差距;四是重激励,联合市总工会,对10个集体和28名个人进行表扬,在激励先进的同时也为全体执法人员树立榜样和标杆。
小小检查码,执法大文章
![]()
“无码不查、一码通查、一码联查”这12个字精准概括了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核心要义。今年以来,上海市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中率先落实“检查码”制度,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无码不检查,检查必亮码。现场检查时严格执行行政检查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落实检查事前告知、现场亮码(亮证)、规范电子文书制作、检查结果推送和执法后评估等工作要求,充分保证执法行为的规范性。
一码进门一查清,综合查一次。全面统筹所有单部门检查任务和跨部门联合检查,依托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体系,将大气、水、固体废物等环境要素领域检查任务与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检查任务统筹合并,开展综合式行政检查。将2025年原计划的44项专项检查任务整合为25项,同比减少43%,计划检查企业数缩减为5581家,同比减少15.6%。截至9月,全市累计入企检查17122户次,比去年同期减少32%,大幅降低入企频次,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将腾出的精力投入到执法普法中去,把“送法入企”做深做实,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如何让生态环境涉企行政检查更“有谱”?上海市从立行政检查主体库、完善行政检查对象库、建立行政检查事项库、编制现场检查指引四个维度全面规范,形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科技,让生态环境执法插上翅膀
![]()
“要突破超大城市环境执法瓶颈,必须学会借力,强化科技在执法中的应用。”上海市环境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借助全国大力推行非现场执法的契机,加快各种科技执法手段的应用和迭代升级,实现从“人防为主”向“技防优先”的转变,为超大型城市环境执法监管经验提供“上海模式”。
当前,数字科技蓬勃发展,乘着这股东风,上海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积极推动执法装备迭代升级,充分利用全市生态环境管理数据,在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在线监测、固废管理、机动车检测、社会化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联合开展大数据分析,并结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巡航及走航监测等科技手段,有效提升了执法效能。
上半年全市实际检查10377户次,入企检查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1.7%,检查问题发现率为29.4%,同比去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处罚金额4988.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8%。这“一减两增”中彰显了科技赋能提升执法质效的丰硕成果。
密切部门联动,实现“1+1>2”效果
![]()
危险废物重大案件研判
经过多年的协作磨合,行刑衔接机制愈发成熟,生态环境部门与公、检、法等部门互动更加顺畅,这一机制已从单向移送升级为双向协同。2024年,上海市办理了全国首起扬尘在线监测领域弄虚作假刑事案件,形成了较强的示范意义;2025年,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发力,与公安部门加强协作,坚决整治和严厉打击机动车领域OBD造假等行业乱象。同时,在全国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背景下,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主动联动司法部门,率先实施“检查码”制度、共享检查事项清单、探索区域执法协作,推动行政检查从“分散随意”优化为“统筹高效”,既提升执法效率又减少企业负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