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投正在加快“造星”步伐。
这家拥有远达环保、电投产融、电投能源、吉电股份、上海电力5家A股上市公司及中国电力1家港股上市公司的发电央企,自2024年9月以来,持续推动旗下平台资产重构与业务聚焦,意图在多个能源细分赛道打造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专业巨头”。
最新进展来自电投能源。其收购白音华煤电100%股权的重组草案已于2025年11月14日披露,交易对价达111.49亿元。这一资产腾挪,是国家电投打造“煤电铝巨头”的关键落子。
谋篇:多核驱动、专业分工
在中国能源结构转型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时代浪潮中,一场静水深流的资本与产业变革,正在五大发电集团中以“小而美”著称的国家电投内部澎湃涌动。
2024年9月30日,远达环保与电投产融双双停牌,拉开本轮重组大幕。21天后,两家公司披露重组方案:远达环保收购五凌电力与长洲水电股权,定位为集团境内水电资产整合平台;电投产融则置出金融业务,置入核电资产,转型为核电运营平台。
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国家电投上市平台“分赛道专业化运营”的布局开始推进。
紧随其后,电投能源于2025年5月5日停牌,启动对白音华煤电的收购,旨在整合集团在蒙东地区的煤炭、火电与电解铝资产,巩固其“煤电铝综合上市平台”地位。
上海电力被明确为集团唯一的海外清洁能源平台,承担归集47个国家、总计9500亿元清洁能源资产的重任。2025年7月30日,“电投国际”注册成立,与上海电力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运作。8月1日,国家电投将1260万千瓦海外项目委托其管理,完成资产初步归集。
吉电股份于2025年8月20日内部审议通过更名议案,拟更名为“电投绿能”,定位为集团绿色氢基能源唯一平台。中国电力则持续收购揭阳电力、托里发电等资产股权,致力于打造“综合性清洁能源旗舰平台”。
至此,国家电投旗下六大上市公司,各自明确了在核电、水电、煤电铝、海外清洁能源、氢基能源、综合清洁能源等赛道中的专业定位,一幅“多核驱动、专业分工”的战略拼图已然清晰。
造星:巩固煤电铝巨头地位
在“多核驱动”的战略布局中,电投能源承担起一个极具分量的角色——巩固煤电铝巨头地位。
2025年11月14日,电投能源披露交易草案,拟以111.49亿元收购白音华煤电100%股权。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资产并购,而是国家电投在传统能源与高载能产业领域,构建闭环竞争力的关键一步。
白音华煤电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完整的产业链条:拥有1500万吨/年煤炭产能、192万千瓦电力产能和40万吨/年电解铝产能,形成“煤—电—铝”一体化运营模式。这与电投能源高度契合。
重组后,电投能源的煤炭总产能将达6300万吨/年,电解铝产能突破126万吨,电力装机进一步扩大,成为蒙东及东北地区规模领先的煤电铝联合企业。更重要的是,白音华煤电拥有的500千安电解铝生产线,是国家电投目前唯一该型号生产线,具备低能耗、高效率的技术优势,与电投能源现有产能形成有力互补。
在协同效应上,白音华煤电的坑口电厂紧邻露天煤矿,实现煤炭就地转化,大幅降低运输成本与发电成本;而电解铝产能则就近消纳电力,形成“煤发电、电炼铝”的闭环。电投能源此前已在霍林河地区打造“煤—电—铝”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此次重组将进一步扩大这一模式的规模与深度。
值得注意的是,电投能源并未止步于传统煤电铝路径。公司正推进扎铝二期35万吨绿电铝项目,投产后绿电占比将达79%,有望建成国内首条“绿电铝”生产线。这意味着,电投能源所要打造的,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能源巨头,而是一个兼具规模优势与绿色基因的新型产业平台。
背后:国家战略与“均衡增长”
国家电投对六大上市公司的系统性重组,并非孤立行为,其背后贯穿着统一的战略逻辑:响应国家政策导向,落实集团“均衡增长战略”,打造一批主业清晰、竞争力强的专业化平台。
从国家层面看,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专业化整合的总体要求,国资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动央企优质资产上市。2024年4月,国务院发文;2024年9月,证监会发文。监管层面系列政策的陆续出台,明确要求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促进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资产重组不仅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更是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国家电投将核电、水电、煤电铝、海外清洁能源、绿氢等资产分别注入对应平台,正是对“一企一业、一业一企”专业化整合理念的践行。
从集团战略看,2024年7月,国家电投在年中工作会议上定调“均衡增长战略”,强调规模与投资能力、传统与新兴业态、电源品种与区域布局、存量与增量的均衡发展。在这一框架下,各上市平台的重组路径清晰可见——国家电投并非简单“分家”,而是有意构建一个既能各自深耕、又能相互协同的“能源舰队”。每个平台都在其专业赛道中承担关键职能,共同支撑集团在能源转型中的整体竞争力。
六大上市平台,六个专业方向,国家电投这场已持续一年的资产重组大戏,铺开了一幅清晰的能源产业新版图。
然而,当资产归集告一段落,真正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专业化平台能否在各自赛道跑出加速度?核电、水电、煤电铝等传统业务如何与绿色转型更好融合?海外近亿千瓦的清洁资产如何实现高效运营?更重要的是,这些“单打冠军”之间能否产生“1+1>2”的协同效应,而非各自为战?
这些问题,不仅关乎国家电投自身的竞争力,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大型能源央企在转型期的探索方向。专业化分拆提升了管理精度,但也考验着集团的统筹智慧;资产证券化放大了资本功能,却也要求更高的透明度和回报率。
电投能源对白音华煤电的收购,提供了一个观察样本:在煤电铝这个被认为“传统”的领域,通过产业链整合与绿电替代,依然可以走出一条兼顾保供与减碳、规模与效益的新路。
这条路的成效,将影响整个行业的认知与实践。国家电投的“造星”之路,既是一场资本重组,更是一次深刻的产业实验。它的后续,值得持续关注。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铮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