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中国司法界的女性力量,许多人会联想到最高人民法院那些身着法袍的威严身影。在这群精英中,一位来自河北深州的"70后"女法官正以惊人速度完成职业跃迁——从地方学子到最高法副院长,再到联合国上诉法庭首位中国籍庭长,高晓力用二十余年走完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晋升之路。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翻开高晓力的履历,1991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的决定成为第一个关键转折。这个河北小城姑娘在法学殿堂展现出惊人天赋,同窗回忆她总抱着砖头厚的《国际商法》研读到深夜,独创的"三色笔案例分析法"(黑笔摘录事实、红笔标注争议焦点、蓝笔记录裁判要旨)至今仍是母校的经典教学案例。北大硕士阶段师从著名国际私法学者,让她在跨境商事纠纷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2002年进入最高法民事审判第四庭,是高晓力职业生涯的真正起点。数据显示,她参与审理的涉外民商事案件从最初年均5件跃升至2015年的32件,主审的"新加坡某航运公司提单纠纷案"被收录进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2016年《关于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的起草工作中,她提出的"三区分"裁判标准(区分合同效力、区分责任主体、区分救济途径)成为处理自贸区纠纷的重要原则。
![]()
image
2022年联合国上诉法庭法官竞选堪称国际司法界的暗战。这个负责审理联合国系统内部争议的机构,历来是欧美法系主导的领域。高晓力在答辩环节用流利英语逐条分析"维和部队驻地污染案"的管辖权争议,其提出的"国际组织责任三重认定标准"获得多数评委认可。最终她以压倒性优势当选,打破了该法庭成立77年来无中国法官的历史。
2023年的晋升速度更令人瞩目:6月当选第一副庭长,10月升任庭长,次年1月就任最高法副院长。这种"三级跳"背后是扎实的专业积淀——她撰写的《国际商事法庭运行机制比较研究》被译成六种语言,主持的"一带一路"司法案例库已收录83国裁判文书。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宣誓仪式上特别称赞其"在跨境执行领域的开创性工作"。
如今这位女法官的日常已分割为三地时间:日内瓦法庭的听证会、北京最高法的党组会议、国际研讨会的视频连线。在最近一次母校演讲中,她将成功归因于"把每个案件都当作第一个案件来审"的敬畏心。或许正是这种刻进DNA的严谨,让河北小城走出的姑娘最终站在了世界司法的聚光灯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