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工银安盛人寿在官网发布一则重大事项公告,披露该公司受到的行政处罚情况。
公告显示,因“未经批准变更营业场所”“未严格执行销售行为可回溯制度”“数据不准确”“委托医护人员销售健康保险产品及提供的清单”等违规行为,工银安盛人寿在2025年10月31日被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罚款115万元。
2024年以来,工银安盛人寿经历了高管团队的持续“变阵”,从经营现状来看,工银安盛人寿既面临业绩方面激烈的外部竞争,也有内控领域拉响警报的合规挑战。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领先优势,实现“七最”的发展目标,是摆在新管理团队面前的重要考题。
罚单与投诉齐至,规模与合规如何平衡
具体来看,“未经批准变更营业场所”所指的是未事先报给监管部门审批便擅自迁址。“未严格执行销售行为可回溯制度”主要是在销售环节没有按照规定对销售页面、录音录像、交易日志等资料进行完整保存,致使销售过程无法复原。
“委托医护人员销售健康保险产品”同样发生在销售环节,指险企把健康险产品委托给未取得保险代理或经纪资质的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销售,并向其提供了客户清单。
数据不准确则是指险企向监管报送的业务/财务/报表等数据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情况。
当险企同时出现这四类违规,意味着该公司在销售管理、渠道准入、数据治理、分支机构管理等多个环节都存在合规漏洞,内控合规管理系统性失效。
在公告中,工银安盛人寿特意对罚单作出解释,表示上述违规行为均发生在2023年及以前,且该公司已经积极整改,并持续完善合规经营,提升内控管理水平。
然而,从2025年工银安盛人寿收罚单的频率来看,这一整改效果似乎仍有待提升。
企业预警通平台显示,2025年开年至今,工银安盛人寿一共收到6张来自央行或各地金融监管局的罚单,除了此次这张百万罚单,其余5张都由分支机构收到。
其中,仅今年8月份,工银安盛人寿旗下分支机构就收到3张罚单。8月5日,工银安盛人寿四川分公司因财务数据不真实、利用开展保险业务为其他机构谋取不正当利益、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费率,被罚款45万元。
同月18日,工银安盛人寿山东分公司因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被罚款24万元;工银安盛人寿淄博中心支公司张店营销服务部因欺骗投保人,被罚款13万元。
这些罚单的违规行为同样涉及销售管理、数据治理等环节,暴露出工银安盛人寿高增长背后的治理短板;而分支机构短期内集中被罚,更凸显出该公司在分支机构的监督管控方面存在漏洞。
虽然单张罚单的罚款金额并不算大,但当一张张罚单接踵而至,工银安盛人寿构筑起来的品牌形象与用户信任也在一点点被蚕食。
与监管罚单相对应的,是工银安盛人寿居高难下的用户投诉。
根据工银安盛人寿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2022年-2024年,该公司收到的用户投诉依次为4396件、4394件、4665件,2024年出现明显上升。
报告未披露更详细的投诉原因,只表示主要集中于销售类纠纷和服务类纠纷。从第三方投诉平台的用户投诉来看,投诉理由主要包括销售人员未尽告知义务、业务员夸大误导、虚假宣传、隐瞒保险信息等,更多是在销售环节。
工行入主后,拥有银保渠道优势的工银安盛人寿,保费规模持续攀升。2024年新董事长王都富上任后为工银安盛人寿制定的“七最”发展目标,第二个目标便是“业务规模最大”。而在追求规模增长的同时,大量的用户投诉与接二连三的监管罚单,也为工银安盛人寿敲响合规警钟。
![]()
同业竞争加剧,新核心管理多来自工行
董事长王都富为工银安盛人寿制定的“七最”发展目标,具体指的是将工银安盛人寿发展为银行系与合资险企中客户数量最多、业务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强、资产质量最好、服务口碑最佳、经营结构最优、品牌价值最高的人身险企业。
这一目标涵盖保费规模、品牌形象、用户口碑、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等多个板块,蕴含着新掌舵人对工银安盛人寿的诸多期待。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要达成这七个“最”,工银安盛人寿还面临颇多挑战。
服务口碑与品牌价值方面,工银安盛人寿正面临诸多关于服务与销售环节的客户投诉,监管罚单的频繁出现也对该公司的品牌价值有着不利影响。
保费规模与盈利能力方面,工银安盛人寿也面临激烈的同业竞争。今年前三季度,10家银行系险企全部实现盈利。
其中,工银安盛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为459.14亿元,同比增加13.3%;净利润为39.68亿元,同比增加121%。纵向比较,这一盈利表现十分亮眼,盈利增速创历史新高。
横向对比,工银安盛人寿这一保费与盈利水平,远低于同为银行系险企中邮人寿——前三季度中邮人寿的保费收入为1513.11亿元,净利润为91.29亿元。
与此同时,其他银行系险企与工银安盛人寿的差距也在缩小。前三季度,招商信诺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为377.97亿元,同比增长5.31%,增速低于工银安盛人寿;但净利润同比高增1019%至32.03亿元,与工银安盛人寿处于同处于30亿元以上盈利梯队。可以说,工银安盛人寿的处境是“前有猛虎,后有追兵”。
而在面临颇多经营挑战与竞争的同时,工银安盛人寿的核心管理层也在持续动荡。
2024年5月,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原副行长王都富担任工银安盛人寿董事长,填补了该职位长达一年半的空缺。这之后,工银安盛人寿的人事变动便频繁起来。
同月,张涛担任工银安盛人寿财务负责人兼首席财务官;次月,张伟峰卸任该公司监事。2024年11月,工银安盛人寿副总裁陶仲伟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在任上被查,5个月后被双开并移送检察机关。
2025年1月,工银安盛人寿总裁吴茜离任,总裁一职空缺近半年,直到6月,有消息称原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包伶捷拟任为工银安盛人寿总裁,目前,这一任职资格仍待监管批复。
今年4月,工银安盛人寿首席精算师(总精算师、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官喻凌燕离职,随后出现在太保寿险的高管行列。喻凌燕离任后,由汪懿担任工银安盛人寿的临时总精算师。今年8月,已经担任了财务负责人兼首席财务官的张涛又兼任董事会秘书一职。
整体来看,工银安盛人寿新一届核心管理人员大多来自工行体系,这一人事安排虽然能够进一步加强工银安盛人寿与母行的战略协同,但保险从业经验不算丰富,高管团队的保险专业经验相对缺乏,在行业加速转型的当下,对于工银安盛人寿而言或许并不算优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