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对于在城市中穿梭的外卖骑手来说,空气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以往行业的焦点是补贴、单价、速度,而如今风向彻底变了。
从企业福利的扩展到骑手职业地位的提升,外卖骑手这一群体正在迎来实质性的“权益加码”。
2025年,注定是骑手权益被重新定义的一年。
![]()
告别“罚款逻辑”:拿回收入的确定性
长期以来,悬在骑手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是“超时罚款”。
一个红灯、一次堵车、一个难缠的客户,都可能让一天的辛苦打了水漂。
这种以罚代管的模式,是骑手群体最大的焦虑源之一,但现在这个逻辑正在被瓦解。
![]()
今年8月,美团明确表态,要在2025年底前彻底取消对外卖骑手的超时直接扣款,取而代之的是在多个城市试行的“安准卡”制度。
简单说就是从“超时扣钱”变为“超时扣分、准时加分”,饿了么也在跟进,在部分城市试点服务分体系。
![]()
这绝不只是“扣钱”和“扣分”的区别,它的核心是把收入的“确定性”还给了骑手。
平台不再将骑手视为简单的“成本中心”,而是开始尝试建立一种“共赢机制”。
当骑手不再需要用“闯红灯”去赌那几块钱的罚款时,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才有了保障的基础。
![]()
“受委屈”的出口:情绪价值也是生产力
配送工作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情绪劳动。
骑手每天面对商家、顾客、保安,难免会遇到恶意投诉、无端指责甚至人身侵害。
但在过去,他们往往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2025年,平台终于开始直面这个“软肋”。
![]()
11月12日,美团推出的“骑手委屈关怀计划”震动了行业。
如果骑手遭遇了非自身责任的恶意投诉或侵害;
一经核实,平台将提供最高5万元的“委屈安抚金”,并附加法律援助。
这几乎是行业内首个如此大力度的“情绪保障”政策。
![]()
这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平台开始为骑手的“情绪价值”买单。
这笔“安抚金”不仅是经济补偿,更是一种“平台为你撑腰”的姿态。
当骑手知道自己被不公对待时,有申诉的渠道,有获得补偿的可能;
他们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是完全不同的。
![]()
质的飞跃:从“零工”到“职业”的身份重塑
如果说取消罚款和委屈金是“保障升级”,那么“五险一金”的落地,就是“身份重塑”。
今年2月,京东宣布从3月1日起,将为全职骑手承担“五险一金”的全部费用,确保骑手到手现金不减。
![]()
到了8月,这个数字已经覆盖了超过15万名全职骑手,公司平均每月为每人缴纳约2000元。
这是2025年行业内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京东此举等于是把骑手从“灵活就业的零工”拉回到了“享受保障的正式员工”行列。
过去平台将这笔开支视为“成本”,现在京东将其定义为“投资”,这种态度的转变至关重要。
![]()
它意味着平台承认了骑手与平台之间的劳动关系,并愿意为此承担责任。
这不仅给了骑手实打实的社会保障,也打通了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
例如京东就明确表示,优秀的骑手有机会晋升为站长、副站长等管理岗位。
趋势虽然向好,但挑战也摆在眼前,最直接的问题就是:钱从哪来?
![]()
以京东为例,为15万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粗略估算,每年新增的人力成本高达数十亿元。
这笔巨额投入,对任何平台的盈利模式都是一次重大的考验。
但是过去“低保障、低成本”的野蛮生长期已经结束了。
平台想要留住优质的骑手、提升服务质量,就必须在“人力资产”上进行战略投资。
![]()
当然,这个成本最终由谁承担,是平台、商家还是消费者,仍是一个需要博弈的过程。
这可能会反过来推动外卖单价、佣金结构或服务费的调整。
同时如何确保美团“委屈金”这类保障机制被公平、高效地执行,而不是被滥用,也考验着平台的数据化管理能力。
![]()
小结
2025年,我们见证了即时配送行业从“补贴战”向“保障战”的集体转向。
无论是京东的“五险一金”,还是美团的“委屈安抚金”和“取消超时扣款”,核心都在做一件事:重塑骑手的职业尊严。
这不再是“一个人、一辆车、一个餐箱”的零工图景,而是在构建一个“有保障、受尊重、有发展”的职业生态。
当骑手开始拥有“职业安全感”时,整个行业的可持续性才算找到了最坚实的地基。
这场关乎数百万人的“权益加码”,才刚刚开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