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婚姻走到尽头,孩子抚养权的归属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往往成为最棘手的博弈。不少人因不懂法律规则,要么痛失孩子抚养权,要么在财产分割中吃亏。本文结合《民法典》及司法实践,用通俗语言拆解关键知识点,帮你理性维权、守住合法权益。
一、抚养权争夺:法院只看“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
离婚时,孩子不是“筹码”,法院判决抚养权的核心原则只有一个——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成长(《民法典》第1084条)。无论孩子年龄大小,这3类证据能直接提升胜诉概率:
1. 你的“抚养能力”硬证据
经济实力:近12个月工资流水、单位收入证明、纳税记录,个体经营者需提供营业执照,证明能稳定承担抚养费(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按月总收入20%-30%计算);
居住条件:房产证、租房备案合同+近6个月物业费单据,证明孩子能就近入学、生活环境稳定;
辅助支持:父母出具的《协助抚养声明书》+健康证明,说明老人有时间、有能力帮忙照顾,打消法院对“单方抚养精力不足”的顾虑。
2. 你的“抚养意愿”实证据
陪伴记录:整理家长会签到表、运动会照片、疫苗接种记录、日常相处短视频,形成时间轴,证明你长期参与孩子成长;
支出凭证:学费、培训班合同、医保报销单、大额生活开支截图,汇总成《子女成长费用清单》,佐证你是主要抚养者。
3. 对方“不利抚养”辅助证据
若对方存在家暴、赌博、吸毒等恶习,可提交报警记录、伤情鉴定、行政处罚决定书;若对方常年出差、加班,可提供其航班订单、加班记录、班主任证言,证明其客观上无法陪伴孩子。
⚠️ 律师提醒:重点突出“你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而非单纯指责对方,证据需保留原始载体(手机、云盘),非法窃听、偷拍的证据一律无效。
二、财产分割:分清“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避免吃亏
离婚时财产分割的核心是“先厘清归属,再公平分割”,这4类财产依法不参与分配,别傻傻拱手让人:
婚前财产:婚前购买的房、车、存款,不因婚姻存续而转化为共同财产,归个人所有;
人身损害赔偿:工伤、交通事故的伤残赔偿金、医疗费,是对个人的专项补偿,专属个人;
指定赠与/继承财产: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只归一方”的房产、存款等,不属于共同财产;
个人生活用品:衣服、首饰、私人电脑等,归个人所有。
共同财产分割:做好2步,防止对方转移
1.绘制“财产地图”:列出婚姻存续期间的房产、车辆、银行存款、股票、基金、股权等,标注购买时间、出资情况、估值;
2.收集关键证据:房产证、购车合同、银行流水(重点关注起诉前半年大额转出)、股权工商内档,若发现对方“零元转让股权”“低价出售房产”,可主张转让无效。
⚠️ 关键动作:若怀疑对方转移财产,可在起诉时申请“财产保全”,冻结房产、银行账户,避免资产“蒸发”;无法自行获取的证据(如对方隐藏账户流水),可向法院提交《调查取证申请书》,由司法机关调取。
三、避坑指南:这3个误区一定要避开
1.误区:“谁先起诉离婚,谁就吃亏”——法院判决完全依据法律和证据,与起诉顺序无关;
2.误区:“全职妈妈没工作,就拿不到抚养权”——全职妈妈可提供陪伴记录、教育投入证据,法院会综合考量抚养连续性;
3.误区:“财产分割必须一人一半”——若一方隐藏、转移共同财产,法院可判决其少分或不分。
婚姻解体虽遗憾,但孩子的未来和自身的合法权益不能忽视。提前了解法律规则、合法收集证据,才能在博弈中占据主动。如果遇到复杂情况,下方留言咨询,避免因不懂法留下终身遗憾。
你是否正在面临离婚纠纷?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困惑,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