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发布于2023年11月的对比视频,让两种女警形象在网络上隔空“交锋”。视频评论区化作一个近万条留言的“辩论场”,至今仍有人为此争论——一方力挺网红女警的洒脱个性,认为其接地气;另一方则赞许邯郸女警的标准规范,认为这才显专业。
置身于舆论漩涡中心的,正是河北省邯郸市交巡警支队渚河大队女子中队的队员们。面对这样“被比较”,90后的副大队长李蓓已然习惯。她笑着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类似的网络PK早已不是第一次。然而,比流量和热度更重要的,是喧嚣过后,她们内心那份再明确不过的选择。
最终,她们的选择清晰而坚定:不排斥关注,更要善用关注来展示公安形象,但所有流量的前提,是坚守警察的职责与本分。她们的目标,并非成为转瞬即逝的“网红”,而是努力成为一座城市持久、稳定、可信赖的风景。
记者走进这支备受关注的队伍,感受她们在聚光灯下的清醒与坚定。在这个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的集体中,成员已是2012年中队成立后的第六批,几乎全是00后的新生力量。她们正用青春的笔触,在古老的邯郸街头,书写着关于责任、成长与选择的崭新故事。
![]()
作为如今河北省邯郸市交巡警渚河大队女子铁骑中队的第六批队员,面对网友关注带来的流量,这些00后认为警队真正的“颜值”正是在于规范的执法和热忱的服务。受访者供图
美得耀眼 飒得硬核
2023年,还在上大四的刘筱冉站在女子中队选拔现场时,眼前清一色身高1.7米以上的同龄人让她既紧张又向往。这次公开招聘吸引了数百人,政审、笔试、面试、体测环环相扣,选拔极为严格。经过层层筛选,2024年,她和另外29名00后姑娘脱颖而出,成为邯郸交巡警渚河大队女子中队的第六批队员。这支成立于2012年的队伍,不仅迎来了一批青春靓丽的新面孔,更注入了一股敢闯敢拼的新活力。
重达400斤的警用摩托车,成了这些爱美女孩要闯的第一道关。虽然支队特意选配了更易操控的踏板摩托,但对这群年轻人来说依然充满挑战。“刚跨上去时,脚刚刚能挨到地,”刘筱冉回忆道。训练场上,控制沉重的车头、保持车身平衡是基本功,“稍不留神就会摔倒”。“摔过!”有队员坦言。有人连人带车摔倒在地,腿肿得老高,却只休整3天就重返岗位——这份坚韧,让她们的美更加耀眼。一个月后,从未碰过摩托车的刘筱冉已能熟练驾驭铁骑穿行车流,女铁骑“既靓又强”的优势充分显现:遇到城市交通拥堵,摩托车能让她们快速抵达现场,及时疏导处置。
随着社会发展,这支队伍也在不断突破自我。2019年,女子铁骑突击队应运而生。“我们一定要跟着时代往前走,”副大队长李蓓说。这支队伍不再满足于作“形象岗”,而是朝着“新质战斗力”转型。如今,“铁骑”不再是一个固定标签,而是一种动态勤务模式——近半数队员能熟练驾驭重型摩托,根据需要随时切换角色。“建立骑警,就是要突破‘一亩三分地’的局限。”李蓓道出关键。从“被动等候”到“主动发现”的转变,让这支队伍既有“颜值”更有“实力”。
新配备的多功能指挥棒集强光手电、红蓝爆闪和电子哨音于一身。电子哨音清脆响亮,能穿透嘈杂车流。“如果直接喊‘喂!那个车!’听起来就像态度不好,”一名队员解释,“但哨声一响,就显得中性、规范。”不过,传统口哨并未被完全取代。“口哨更随人意,”队员李苗苗一边演示一边说,“这股从嘴里吹出的气,带着情绪和温度,比电子音更有人情味。”刚柔并济的执法方式,让她们在维持秩序时既规范又不失温情。
为了这份规范与温情,姑娘们付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旅游旺季时,光哨子就吹坏了好几个。”李蓓笑着说。那些吹坏的哨子,正是队员们“杜绝站桩式执法”,主动融入车流人海的见证。
在形象打造上,队伍同样下足功夫。量身定制的警服完美展现女警们的挺拔英姿,但背后的用心更让人动容。当发现标准版型的腰带会卡在胯骨上时,李蓓立即带着两箱警服找到裁缝店,亲自监督修改。“我们的姑娘个子高、腿长,再挂上好几斤重的装备,一天下来骨头硌得生疼。”这一看似微小的改动,既保留了服装的美观,又兼顾了实战的舒适。
“这身衣服看着帅气,穿起来可不轻松,”李蓓掂了掂骑行靴说,“光这双鞋就重三四斤。”为此,她们在冬季服装背后加装粘扣,裤脚统一加装蹬脚带,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对队员的体贴。
装备上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用心。例如肩部的“肩闪”被要求统一固定在同一侧,“这样无论姑娘们转到什么角度,至少都有一个闪光点能被看见。”这并非上级规定,而是队伍内部出于安全和形象的双重考量。
今年年初,随着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放,这些00后女警身着合体警服、骑摩托穿行于人潮中的画面,成为古城一道风景。肩闪规律闪烁,映照着她们青春的面庞;严格执法中带着温情服务,展现出新时代女警的独特魅力。她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不仅是一张“颜值名片”,更是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在这身警服之下,是细心守护的青春与热忱,是“又美又飒”的最佳诠释。
这些00后“圈粉”方式不一般
“第一天去执勤感觉怎么样?”
“晒。”
面对提问,女警刘筱冉的回答简单直接。去年6月,她第一次站上邯郸的交通岗,正值盛夏酷暑。“我当时穿双黑皮鞋,感觉皮鞋都快烤化了。”烈日下的沥青路面蒸腾着热浪,新警鞋的鞋底仿佛要被灼热融化。
这些爱美的00后女孩,上岗前都会认真涂抹防晒霜,连耳朵都不放过。但汗水很快就把防晒霜冲花,烈日灼烤着她们的脸颊,许多人的皮肤被晒得红肿脱皮。正是这样的磨砺,让她们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
就在2023年,刘筱冉还是一个在父母陪伴下参加招考的女孩。如今,身着荧光警服的她,已能在街头从容指挥交通,镇定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今年夏季在执勤时的一次救助,让更多人看到了她的蜕变。“群众慌,我们不能慌。”刘筱冉的语气平和而坚定。面对一位被海蜇蜇伤孩子的慌乱母亲,她一边用清水为孩子清洗,一边清晰安排救援。当小男孩紧拉着她的手问“姐姐,我会死吗”时,她蹲下身轻声询问,判断孩子的恐惧多于伤痛。她没有机械地安慰,而是巧妙地用“作业写完了吗”转移话题,让孩子瞬间从恐惧中抽离。直到救护车抵达,男孩的小手始终紧握着她的手不放。
这样的暖心故事在这支队伍中不断上演:22岁的刘依曼既能从容指挥交通,又能化身温柔姐姐帮走失男孩找回家人;杜紫聪蹲身修理掉链的赛车,沾满油污的双手赢得孩子的真诚道谢;雨中执勤时,她们总把伞倾向老人,任自己的肩头被雨水浸透。
24岁的指导员闫雅雯对此深有体会。去年在景区执勤时,一位家长将三四岁的孩子托付给她照看,一去就是二十多分钟。“别人我都不信,我只信警察。”家长的这句话,道出了群众对这支队伍的特殊信赖。
这份信赖催生了独特的“岗位练兵”。一群平均年龄20岁出头、完全没有育儿经验的女警,在实践中总结出实用的“哄娃宝典”——棒棒糖能安抚哭闹,手机动画能吸引注意,就连执勤用的哨子和肩灯都成了与孩子互动的玩具。
她们的成长还体现在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上。一次为了帮助外国游客,队员们尝试了翻译软件、查验房卡、寻找导游等多种方式,最终凭借房卡上的一串数字联系上其在吉林的导游,忙到晚上10点多才解决问题。这次经历让她们总结出服务外国游客的“四部曲”:先试翻译软件,不行看房卡,再联系导游,最后协助打车。这套源于实践的方法已成为中队的标准化流程。
经常有游客在得到帮助后真诚询问:“我去哪给你个好评呀?”她们总是笑着摆手:“不用好评,这是警察应该做的。”但是,这些平凡的工作日常被群众用手机记录下来,在互联网上收获了无数点赞。
这身警服见证了她们的蜕变,也守护着内心不变的纯真。当荧光警服在身,她们选择快速成长;回到家人身边,她们依然是备受疼爱的孩子。这种角色的自如转换,正是青春最动人的模样。
并非“凡尔赛”:“这只是我们的日常”
今年执勤期间,女子中队队员帮扶行动不便老人搭乘出租车的一幕被路人记录下来,在互联网上引发关注。面对突如其来的流量,姑娘们显得十分淡然。“我们平时都是这样做的啊!”李蓓说。
在邯郸街头,这样的暖心场景每天都在上演。每逢上学高峰,市区中学门口总能看到女警们利落地为接送车辆开关车门,整个过程不过10秒,既确保了学生安全,又缓解了交通拥堵。
这个简单动作,是邯郸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渚河大队女子中队标准化勤务的缩影。“多节省一分钟,路口的通行效率就能提升。”李蓓道出其中考量,“我们既要服务群众,也要保障道路畅通。”
这支年轻队伍凭借规范执法和独特亲和力,已成为古城一道亮丽风景。面对外界关注,她们始终保持清醒。流量和关注度不是目标,而是规范执法与真情服务的自然结果。李蓓强调,警队真正的“颜值”在于专业执法和热忱服务。
除疏导交通外,帮扶老人、照料孩童等贴心举动都是她们的日常。“我们要求队员多站在群众角度思考。”这份将心比心,让她们在群众需要时总能及时伸出援手。
回顾面对镜头的心路历程,李蓓坦言曾有过顾虑:“最初见到拍摄会委婉劝阻。”随着经验积累,如今她们已能将自媒体作为展示队伍形象的自然窗口。
面对流量,队伍恪守纪律,明确“不打造个人网红”,共同维护“邯郸女警”的集体形象。对合作请求,她们统一回应:“正在执行勤务,有需要请联系上级。”
“我们不刻意配合拍摄,最美的状态就是执勤中的自然流露。”这份底气,源自她们外化于行的专业素养。
从统一发型、规范着装到标准手势,严谨细致贯穿每个环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已成为队伍的基本要求。即便执勤间隙,队员也不佩戴耳机。“背对车流时,耳机会影响对环境的感知。”这项严格规定,体现的是对队员安全的重视。
从最初的无所适从到如今的从容专注,这支队伍在与流量共处中不断成长。“一开始会在意镜头,现在更专注于本职工作。”一名队员说。她们深知,真正的“流量密码”不在外表,而在警服象征的责任与担当。
90后杜文宇曾是中队第三批队员,如今从事交管宣传工作。她感慨地对比今昔:多年前,曾有家长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去站岗”教育孩子;如今,女警执勤时,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合影,孩子们会真诚地说“姐姐真美,我将来也要当警察”。
“群众的一句夸赞,就是最好的认可。”指导员闫雅雯表示,“这激励我们不断进步。”当信任与善意在街头流动,这支年轻队伍正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温柔,为交通执法注入温暖底色。
从面对镜头的忐忑到如今的从容,她们在流量与职责间找到了平衡。她们深知,真正的价值不在转瞬即逝的热度,而在荧光绿所承载的专业、责任与信任。在这条路上,她们珍视关注,更懂得肩上的责任永远重于流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江涛 通讯员 王克鸿 王莉
编辑/倪家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