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多月大的小宝贝洛熙,做完手术却不幸走了,这事儿让好多人都揪心得不行。原本医生拍着胸脯说,这就是个“微创小手术,两三个小时就能搞定”,结果呢,孩子愣是在手术室里待了整整九个小时,出来没一会儿就抢救无效,永远闭上了眼睛。家属们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术前说得那么轻松,咋最后就成这样了呢?
![]()
洛熙妈妈在网上哭着讲完了整个过程,看得人心里直发酸。她说,洛熙是个早产儿,才五个多月大。在宁波一家妇幼医院做常规检查时,医生发现她心脏房间隔有个小孔,说最好赶紧手术,越早越好。医生反复强调这是微创,风险低、恢复快,家里人一听,也就放心地同意了。
![]()
可现实啊,比想象中残酷多了。手术本来晚上就该结束,结果一直拖到深夜十点多,孩子才被推出来,整整超了七个多小时。更让人受不了的是,术后不到二十分钟,孩子生命体征就不稳了,医院赶紧组织抢救,可这一切,家属们完全被蒙在鼓里,啥都不知道。
![]()
最让人心碎的是,等父母终于见到孩子时,她已经没了呼吸,小嘴微微张着,脸上还挂着泪痕。那一刻,父母感觉整个世界都塌了。更让人疑惑的是,病历上写着,宣布死亡前一个小时,孩子还“生命体征平稳”呢,这前后矛盾的信息,让家属怎么也想不通。
![]()
其实,像洛熙这样心脏有孔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新生儿都会有,医学上叫“卵圆孔未闭”,大概每五个孩子里就有一个。只要孔不大,多数孩子一两岁内就会自己长好,不用特别处理,定期观察就行。除非有严重症状或者孔径太大,才需要考虑手术。
![]()
那为啥医生这次这么急着要手术呢?是不是判断错了?这是家属最大的疑问。他们开始怀疑,这场手术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孩子是不是因此受了本可避免的罪。
事后,网友们也炸开了锅,有人扒出了主刀医生陈某某的简历。他是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的心外科主任医师,官网介绍说经验丰富,专攻儿童心脏微创手术,履历看着挺光鲜。正因为这样,家里人才那么信任他,签字时也没多想。
![]()
可调查发现,这并不是他第一次被质疑医疗失误。今年6月,就有家长在同一医院的宣传视频下留言,说“同一个医生,同样的手术,我的孩子也没挺过来”。虽然没公开详情,但接连出现这样的悲剧,实在让人心里不安。
更有数据显示,这家医院近年来涉及的医疗纠纷案件,超过90%都是被告,案由大多是“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和无法挽回的生命。
![]()
现在,洛熙妈妈已经实名举报了涉事医生。医院也回应说高度重视,涉事医生已经被暂停接诊,配合调查。宁波市卫健委也介入了,说这是一起重大医疗纠纷,正在依法依规调查,一旦查实有过错,肯定严肃处理。
据多方了解,医院已经和家属初步沟通了,但家属最想看到的,是完整的手术记录和术中监控视频,他们想知道那漫长的九个小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
这场悲剧为啥能引发全网关注?不只是因为一个幼小生命的逝去,更是因为在整个过程中,家属始终被排除在外。手术时间严重超时没人通知,术中是否出状况也不透明,术后抢救和死亡时间还有矛盾记录。每一个环节都让人觉得沟通有问题,责任没到位。
翻看洛熙妈妈的社交账号,术前的洛熙笑得那么甜,全家人都把她当宝贝。谁能想到,一次看似普通的手术,就成了永别。
![]()
也许医生出发点是好的,医院也没想到会这样。但对一个才五个多月大的孩子来说,她还没来得及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就承受了这么大的痛苦。对她的父母来说,这份遗憾和自责,可能一辈子都抹不掉。
![]()
医疗不是万能的,手术也总有风险。但我们至少应该坦诚相待,把该说的都说清楚,把该告知的都告知到位。生命只有一次,家长的信任也只有一次。
希望这次调查能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不只为还洛熙一个公道,也为所有还在医院门口犹豫要不要签字的父母,带来一丝安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