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国航空报)
![]()
![]()
本报记者 李居阳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霍尼韦尔再度以丰富的前沿技术亮相。借此机会,本报记者专访了霍尼韦尔航空航天科技集团亚太区总裁徐军,就航空航天业务的分拆计划、进博会展品进展、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技术路径、安全与可持续的协同等话题进行交流。
《中国航空报》:霍尼韦尔最近宣布推进航空航天业务分拆计划,新公司在创新与投资优先级方面会发生变化?
徐军:2025年2月,霍尼韦尔宣布计划全面分拆其航空航天业务,在完成分拆之前,航空航天科技集团仍将作为霍尼韦尔旗下业务集团进行运营,目前分拆工作正按计划推进,将于2026年下半年完成。未来市场中,我们会持续保持创新增长的趋势,独立之后,我们将更专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产品开发与客户优质服务,全力推动自身业务增长,这一点始终不会改变。创新与增长是霍尼韦尔航空航天科技集团的核心基因,这份坚持不会动摇。
《中国航空报》:今年进博会霍尼韦尔航空航天展出了SURF-A技术,它的进展以及目前在中国市场的情况如何?
徐军:关于SURF-A技术,其研发进展十分顺利,正严格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我们预计明年完成取证并投入市场。这一技术的核心价值是提升飞行安全,当遇到跑道侵入风险时,会提前向飞行员发出预警,提醒飞行员通过拉杆、减推力、刹车等操作避免冲撞。
在中国市场方面,我们正与相关航司积极探讨合作。需要说明的是,该技术并非随飞机原厂取证,而是通过STC(补充型号合格证)模式取证。简单来说,可针对波音737、空客A320等机型,联合航司利用其机队完成取证流程。目前我们正与本土相关航司深入沟通,推进联合取证相关工作。
《中国航空报》:霍尼韦尔航空航天拥有多种SAF技术路径。在您看来,基于中国市场资源(如丰富的废弃油脂),哪种路径最具规模化潜力?霍尼韦尔如何助力合作伙伴克服从技术到商业化“最后一公里”的挑战?
徐军:目前我们已在中国授权多家合作伙伴落地该技术,且这项技术的商业化已有成熟先例——EcofiningTM技术早在2016年就实现了商业化,核心是将废弃油脂(俗称“地沟油”)转化为可持续航空燃料。也正因为这项技术,地沟油的价值大幅提升,在欧洲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考虑到地沟油原料供应有限,我们还布局了两类其他原料的技术路径,进一步拓宽应用空间:一是将秸秆、玉米等生物质先转化为乙醇,再加工为航空燃料,原料选择更丰富,能支撑规模化发展;二是甲醇制路线,通过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电解水制得的绿氢。我们再利用绿氢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再将甲醇转化为航空燃料,目前我们已与内蒙古一家企业达成合作,计划打造年产10万吨的甲醇制可持续航空燃料项目。
霍尼韦尔在SAF领域的核心优势很独特,是全球少有的既拥有生产SAF的工艺技术,又有自身产品能够配合使用SAF的企业。能源与可持续技术集团提供生产工艺技术,航空航天科技集团的发动机和辅助动力装置(APU)则可直接使用SAF。其中,我们的发动机已在相关飞机上验证。APU已完成SAF50%掺混比例使用的取证。这种技术提供和产品适配的双重能力,能让我们直观验证SAF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这也是霍尼韦尔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航空报》:安全与可持续航空发展两大使命之间是如何实现协同的?
徐军:安全与可持续航空发展的协同是无缝衔接的,二者不冲突。首先必须明确,安全是航空业的第一核心要素,是所有发展的前提,优先级远高于效率、成本等其他考量,绝不能为了其他目标牺牲安全。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我们始终同步推进可持续发展。以霍尼韦尔的辅助动力装置(APU)为例,辅助动力装置是飞机上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可在飞机处于地面时提供电力和空调气源以确保乘客舒适度,并在飞行员准备启动主发动机时为其提供气源。霍尼韦尔的第一台辅助动力装置于1950年首次投入使用。截至目前,霍尼韦尔已生产100000多台辅助动力装置。
霍尼韦尔131-9A辅助动力装置推出了高效模式升级方案:可以将燃油效率提高1%~2%,改善环保性能,每台辅助动力装置每年可减少大约22公吨碳排放,有助于塑造更加安全和可持续的未来环境(具体取决于运营条件)。这一模式能帮助飞机节省燃油,燃油消耗的减少直接对应碳排放的降低,完美实现了“安全保障”与“减碳目标”的同步达成,这正是二者协同的典型体现。
《中国航空报》:从最初设立第一个办事处至今,霍尼韦尔航空航天科技集团在这几十年间,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关键发展节点?
徐军:霍尼韦尔航空航天科技集团始终深度融入中国航空业发展,关键节点集中在合作深化、本地化布局与技术赋能三大方向。
在合作布局上,我们一直积极推动与中国航司、行业伙伴的协同,比如在进博会上与中国航材签署协议,双方将携手优化中国航司的航材供应链,为行业高效运营提供支撑。从维修方面来说,本地化维修能力建设是重要亮点。飞机部件维修对航司保障至关重要,我们为此在国内布局了多家工厂,厦门有APU维修厂,上海设有机轮刹车与航电维修厂,南京也有专属生产基地,全面强化本地服务支撑能力。
为配合C919的运营保障,我们也在积极联动本土航司共建生态。在第六届进博会上,我们与中国东航下属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HGT750[C]辅助动力装置的维修授权协议。根据维修授权协议,中国东航将获得HGT750[C]辅助动力装置的维修授权,能够为东航以及国内其它航空公司的HGT750[C]辅助动力装置提供维修服务。
这次,我们还与浙江长龙航空签署航材及设备采购、维修等协议,助力中国航司实现高效稳定运营。
一直以来,我们不仅自身持续推进本地化发展,更始终以技术和资源赋能中国航空业成长,同时通过与本土航司、航材提供商的合作,携手为中国民航业的进步贡献力量。我们既是行业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也是中国航空业高速成长的受益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