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11月17日报道,五角大楼近期披露的东太平洋系列军事袭击行动,再次将美国海外军事执法的争议推向舆论风口。
11月15日,美军对一艘涉嫌毒品走私的船只发动突袭,造成3人丧生——这已是自9月初以来的第21次同类打击,累计致80余人殒命。
美国坚称行动旨在阻断毒品流入本土,但国际社会的质疑声浪持续高涨:在公海之上,仅凭“情报证实”便直接动用军事力量击沉船只、剥夺生命,究竟是正义缉毒的必要之举,还是霸权越界的单边冒险?
![]()
美军的“缉毒行动”始终笼罩在程序正义的阴影之下。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准则,对公海可疑船只执行执法任务,必须遵循“警告示警、登临检查、合法扣押”的正当程序,仅在遭遇严重暴力抵抗等极端情形时,方可采取必要的自卫措施。
但美军南方司令部的声明中,仅以“情报证实参与走私”为由便直接发动致命袭击,完全跳过了核心的核查与质证环节。这种“先打击、后举证”的模式,与国际缉毒的通行惯例背道而驰。
更令人忧虑的是,美军从未公开所谓“情报”的具体来源、验证流程,也未说明袭击前是否尝试与船只建立沟通。人权组织尖锐指出,这种做法等同于未经审判便剥夺他人生命,而中美洲海域常有渔船被毒贩强行征用,贸然击沉极易造成无辜平民伤亡,实则是对生命权的公然漠视。
![]()
美国的行动逻辑充斥着明显的双重标准。长期以来,美国动辄以“维护国际法”“保障人权”为由指责他国,却在公海执法中肆意突破规则底线。
此次被美军列为打击目标的“太阳集团”,其走私网络的形成与美洲地区庞大的毒品消费市场密切相关,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毒品消费国,既未能从根源上遏制国内需求,反而将治理责任转嫁于海外军事打击。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军频繁活动的东太平洋及中美洲海域,恰是地缘政治敏感区域,部分被打击船只疑似来自与美国存在政治分歧的国家。
有分析指出,“缉毒”或许只是借口,美军实则借打击走私之名,强化在该区域的军事存在、压制异己势力,这种将执法行动政治化的操作,严重破坏了地区安全秩序与公海航行自由。
![]()
持续的军事打击不仅未达预期效果,反而暴露了美国相关政策的深层失效。美军单次袭击行动需调动舰艇、无人机、卫星等多重装备协同,据估算单次任务成本高达百万美元级别,21次行动的总耗资已相当可观。
但高额投入并未换来毒品走私的有效遏制,反而因缺乏后续治理配套,导致走私网络不断转移路线、更换载体,形成“打击—转移—再打击”的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频繁的军事行动引发了周边国家的强烈不满,即便是美国的部分盟友,也对其行动的合法性提出质疑,认为这种单边强硬行径可能加剧地区动荡,进而影响全球供应链与海上通道安全。
![]()
在全球化时代,毒品问题作为复杂的跨国挑战,其解决根本离不开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而非单边军事冒险。各国应恪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规则,通过情报共享、联合巡逻、司法协作、源头治理等合法途径开展缉毒合作,既保障公海航行自由,又有效打击跨国犯罪。
美国若真心想要解决毒品问题,更应聚焦国内治理短板,加强毒品管控体系建设与成瘾者治疗救助,而非将军事力量作为对外转嫁矛盾、推行地缘政治野心的工具。
![]()
公海不是霸权的“后花园”,国际法也不应成为美国的“选择性工具”。美军在东太平洋的系列袭击行动,本质上是霸权主义在国际事务中的又一次赤裸暴露,是对国际规则的公然践踏、对生命尊严的漠视。
国际社会应共同抵制这种无视规则、单边霸凌的行径,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唯有坚守多边主义、尊重国际法权威、秉持合作共赢理念,才能真正破解跨国犯罪难题,维护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