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岁的李镇东突发心梗离世的消息,像一颗石子投入看似平静的湖面,泛起短暂涟漪后便归于沉寂。
这一年,类似的新闻实在太多了:28岁的互联网程序员加班后倒在工位、42岁的企业高管晨跑时突发猝死、35岁的中学教师备课到深夜再也没能醒来……人们刷到新闻时,大多只是麻木地叹一句“太年轻了”,手指一划便转向下一条信息,仿佛这些鲜活生命的消逝,只是生活中无关痛痒的背景音。
![]()
但李镇东的离世,本该让更多人警醒。他不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不是久坐不动的手机党,而是外号“武痴”的习武之人,一手双截棍技艺炉火纯青,身为武汉凌云棍道创始人之一,常年的武术训练本该让他拥有远超常人的身体素质。
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身体硬朗”的人,却在39岁的盛年突然倒下,法医鉴定死因为突发心梗,心脏血管堵塞超过百分之八十五。新闻里提到他有先天性隐匿性心肌病,加上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但这仅仅是表面原因。我们真正该追问的是:为什么越来越多正值壮年的人,会被这样的“突发疾病”夺走生命?到底是谁,给当代人的身体安下了这些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
39岁,本是人生中最具活力的年纪。这个阶段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的顶梁柱,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总觉得生死离自己还很遥远,不像五六十岁的老人,会因为头疼脚麻就紧张地去医院检查,会开始认真考虑身体“大修”的问题。39岁的李镇东,想必也从未想过,自己常年锤炼的身体,会如此不堪一击。习武之人尚且如此,那些缺乏锻炼、生活作息混乱的普通人,又该如何自处?
![]()
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面对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猝死事件,有人轻描淡写地归咎于“第三针之后”,也有人指向“食品安全”,这些说法或许有一定的讨论空间,但在我看来,真正的核心诱因,藏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里,尤其是40到50岁这个群体,几乎完美踩中了所有“雷区”。
首先是手机改变了身体体质。如今的中年人,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工作时用电脑处理事务,休息时就捧着手机刷视频、看消息、回复工作。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导致颈椎变形、腰椎受损;眼睛长期盯着电子屏幕,视力下降、眼压升高;更重要的是,手机让人们彻底丧失了“静止”的能力,哪怕是吃饭、睡觉前,都要拿着手机不停滑动。这种持续的感官刺激,让身体始终处于紧绷状态,肌肉长期僵硬,血液循环不畅,心脏负担无形中加重。
更可怕的是,手机让人们减少了面对面的交流,运动时间也被大幅压缩,原本应该用来散步、锻炼的时间,都被碎片化地消耗在屏幕上,身体机能在不知不觉中退化。
![]()
其次是精神压力导致郁郁寡欢。40到50岁的中年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职场上要应对激烈的竞争,担心被年轻人替代,不得不拼命加班、熬夜;家庭里要赡养年迈的父母,支付老人的医疗费用,还要抚养孩子,操心孩子的教育、升学、就业问题;经济上要承担房贷、车贷,面对物价上涨的压力,不敢有丝毫松懈。这些压力像一座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血压升高,血管收缩,久而久之,心脏和血管就容易出现问题。很多人习惯把压力憋在心里,不懂得释放,看似表面平静,内心早已波涛汹涌,这种情绪上的内耗,对身体的伤害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大。
再者是饮食结构无法滋养器官。当代人的饮食,早已偏离了健康的轨道。中年人因为工作繁忙,常常不吃早餐,或者随便用路边摊、快餐应付;午餐和晚餐要么是油腻的外卖,要么是应酬时的大鱼大肉、烟酒相伴。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充斥着餐桌,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粗粮更是难得一见。这样的饮食结构,让肝脏负担过重,肾脏代谢紊乱,血管里的垃圾越积越多,血脂、血糖、血压纷纷超标。
李镇东常年练武,或许饮食相对健康,但很多中年人,正是在日复一日的不健康饮食中,给血管埋下了堵塞的隐患,给心脏安上了“定时炸弹”。
![]()
最后是作息黑白颠倒让器官不应。“熬夜”已经成为当代中年人的常态,就像李振东为了打造“棍豪体系”,三个月里每天睡眠不足四小时,常常练棍至凌晨。很多中年人也一样,要么是为了工作加班到深夜,要么是刷手机、追剧到凌晨才睡觉,第二天一早又要早起赶车、上班,每天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我们的身体器官,都有自己的“工作时间表”,肝脏在夜间排毒,心脏在夜间休息,长期熬夜,相当于让器官“连轴转”,得不到丝毫喘息。久而久之,器官功能会逐渐衰退,心脏负荷持续加重,一旦超过临界点,就可能引发心梗、脑梗等突发疾病。
为什么老年人很少出现这样的突然离世,而40到50岁的中年人却成为猝死的高发人群?答案其实很简单:老年人大多生活节奏缓慢,没有那么大的精神压力,饮食相对清淡,作息也比较规律,基本不存在以上四点问题;年轻人虽然也可能熬夜、吃外卖,但身体处在茁壮成长期,新陈代谢快,器官功能强健,有一定的“自愈能力”,很少会因为短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就引发猝死;而40到50岁的中年人,身体机能开始下降,却同时承受着最大的压力,践行着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四点诱因一一对应,猝死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
李镇东的离世,不该只是一个短暂的新闻热点,更应该成为一个警钟,提醒每一个中年人,甚至每一个年轻人,重视自己的身体。身体不是机器,不可能一直高强度运转而不出现故障;健康也不是理所当然的,它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减少手机使用时间,多花点时间运动;学会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健康的食物;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是守护健康的关键。
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半点侥幸。不要等到疾病找上门,才后悔没有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等到失去之后,才明白健康的可贵。愿李镇东式的身体遗憾不再有,愿每一个为生活奔波的人,都能停下脚步,关注自己的身体,卸下“身体炸弹”,健康、平安地度过每一天。(启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