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五年(1716 年)深秋,北京畅春园的暖阁里,44 岁的康熙皇帝抱着一个刚满周岁的婴儿,逗得孩子咯咯笑。婴儿手里攥着个蜜蜡拨浪鼓,全然不知窗外的朝堂上,他的八位哥哥正为 “太子之位” 斗得你死我活 —— 大阿哥胤禔被圈禁,二阿哥胤礽两度废立,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明争暗斗,连空气里都飘着刀光剑影。
这个婴儿,就是康熙最小的儿子 —— 胤祕。谁也没想到,这个在 “夺嫡风暴” 里出生的 “老疙瘩”,会成为康熙诸子中最幸运的一个:不用争权,不用站队,被雍正、乾隆两代皇帝宠着,一辈子吃穿不愁,平安活到 56 岁,活成了清朝王爷里少有的 “幸福模板”。
《清史稿・诸王传》里对胤祕的记载很简单:“圣祖第二十四子,諴亲王允祕,康熙五十五年生,母穆嫔陈氏。” 可就是这 “简单” 的生平背后,藏着他 “躺平即赢家” 的人生智慧。
![]()
胤祕的童年,最大的 “幸运” 就是 “来得晚”。他出生时,康熙已经 62 岁,哥哥们最小的也比他大 10 岁(二十三阿哥胤祁比他大 10 岁)。等他懂事时,“九子夺嫡” 的大戏已经接近尾声 —— 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康熙去世,6 岁的胤祕还没弄明白 “皇帝”“太子” 是什么,四阿哥胤禛就已经继位,成了雍正皇帝。
雍正刚上台时,对兄弟们下手极狠: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被削爵圈禁,改名叫 “阿其那”“塞思黑”;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也被软禁;只有十三阿哥胤祥因为站队早,成了 “铁帽子王”。可对胤祕,雍正却格外温柔 —— 不是因为偏爱,而是因为胤祕太小,对他没有任何威胁。
雍正元年(1723 年),雍正下了道旨:“朕诸弟中,允祕尚在童稚,着照先朝恭亲王例,封为亲王。”《清世宗实录》里记载得清清楚楚,这一年胤祕才 7 岁,连字都没认全,就成了 “諴亲王”,拿到了王爷的俸禄和府邸。更贴心的是,雍正还把胤祕接到宫里,让他跟自己的儿子弘历(后来的乾隆)、弘昼一起读书,派最好的师傅教他们。
宫里的老太监后来回忆,雍正每次见胤祕,都不像对弟弟,更像对儿子:“皇上见了諴亲王,总问‘书读得怎么样’‘冷不冷’,还常把自己的点心分给王爷吃。” 有次胤祕背书卡壳,师傅想罚他抄书,雍正还拦着:“小孩子记性好,明天再背就会了,别吓着他。”
胤祕也懂事,从不提 “哥哥们的事”,每天只乖乖读书、练字、陪雍正下棋。雍正十三年(1735 年),雍正去世,19 岁的胤祕哭着送葬,乾隆继位后,对这位小叔叔更是 “加倍疼”。
![]()
乾隆刚继位,就给胤祕加了 “待遇”:把镶白旗蒙古都统的职位给了他,还赏了他一座更大的王府(今北京东城区的諴亲王府)。可谁都知道,这职位就是个 “挂名”—— 乾隆根本没让他管具体事,只让他参与些祭祀、宴会之类的 “轻松活”。
《清高宗实录》里记载,乾隆常找胤祕 “唠嗑”,每次都不让他行君臣礼,还说:“小叔叔不用拘礼,咱们就像家人一样说话。” 有次乾隆在御花园设宴,胤祕喝多了,拉着乾隆说 “宫里的菜不如我府里的肘子香”,乾隆不仅没生气,还笑着说:“那下次朕就去你府里吃肘子。”
胤祕的日子过得有多 “躺平”?咱们从他的日常就能看出来:
- 早上:不用早起上朝,睡到自然醒,吃碗冰糖燕窝粥,再跟师傅练会儿书法;
- 中午:陪妻子乌雅氏(出身名门,温柔贤淑)吃饭,听管家汇报府里的事(大多是 “XX 地的地租收了”“XX 商铺赚了钱”),他只负责点头说 “知道了”;
- 下午:要么去圆明园跟乾隆下棋,要么在府里逗孩子(他有 5 个儿子、3 个女儿),要么跟弘昼一起去戏楼听戏;
- 晚上:陪母亲穆嫔(雍正时被尊为 “皇考穆贵人”)说话,或者看会儿书就睡觉,从不管朝堂上的 “烦心事”。
对比他的哥哥们,胤祕的日子简直是 “神仙生活”:不用像胤祥那样累死累活管政务,不用像胤禩那样担惊受怕被清算,甚至不用像弘昼那样故意 “装疯卖傻” 避祸 —— 他只需要 “乖乖当王爷”,就能拿到丰厚的俸禄,享受皇室的优待。
《啸亭杂录》(清代昭梿著)里还记了件趣事:有次朝廷要派王爷去盛京(今沈阳)祭拜祖陵,其他王爷都怕路远辛苦,胤祕却主动报名。乾隆问他 “为什么愿意去”,他说:“我还没见过祖陵,想去看看,顺便在路上赏赏风景。” 结果乾隆怕他累着,还特意派了最好的马车,给了他双倍的路费,让他慢慢走、慢慢玩。
![]()
胤祕的 “幸福指数” 高,还因为他有个和睦的家庭。他的妻子乌雅氏,是协办大学士兼刑部尚书查郎阿的女儿,不仅出身好,还特别贤惠 —— 府里的事不用胤祕操心,乌雅氏把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婆婆穆嫔也孝顺,每天都去请安;对孩子们更是耐心,亲自教女儿绣花,陪儿子读书。
胤祕也特别 “专一”,除了乌雅氏,只纳了两个侧福晋,还都是因为乌雅氏生第一个孩子时身体不好,雍正特意赏的。他从不像其他王爷那样 “妻妾成群”,跟乌雅氏的感情一直很好,《清皇室四谱》里记载,他们俩一起生活了 30 多年,从没红过脸。
他们的孩子也很省心:长子弘旸后来继承了 “諴郡王” 的爵位,次子弘旿擅长画画,被乾隆封为 “贝勒”,女儿们也都嫁给了勋贵子弟,不用远嫁。胤祕没事就带着孩子们在府里的花园里放风筝、踢毽子,府里总是热热闹闹的,跟其他王爷府里的 “冷清” 形成鲜明对比。
有次弘旿画了幅《秋江垂钓图》,胤祕在上面题了首诗:“闲来江上坐,垂钓不关心。鱼上钩也好,不上也安心。” 这首诗,简直是他一生的 “写照”—— 不争不抢,随遇而安,反而过得最舒心。
![]()
乾隆三十八年(1773 年),56 岁的胤祕在睡梦中安详去世。消息传到宫里,乾隆正在批阅奏折,手里的笔一下就掉了,他愣了半天,才叹着气说:“小叔叔这一辈子,没享过什么大福,也没受过大罪,平平安安的,也算圆满了。”
按照清朝制度,亲王去世,皇帝一般辍朝一日,但乾隆特意下旨:“諴亲王允祕,性行纯良,安分守己,着辍朝三日,以示朕之悼惜。”《清高宗实录》里还记载,乾隆亲自去諴亲王府吊唁,看着胤祕的灵柩,还哭着回忆小时候跟胤祕一起读书的日子:“小叔叔总让着我,有好吃的先给我,有好玩的先让我,朕一直记着。”
胤祕被葬在今河北易县的清西陵附近,墓前立着乾隆亲自题写的碑文,上面写着:“朕之小叔,性本纯诚,一生无过,平安终老。” 他的后代也一直享受着皇室的优待,直到清朝灭亡,都没出过什么 “乱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