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针对高市早苗的第一波反制来了:为何首先瞄准日本旅游业?

0
分享至

哈喽,大家好,老武这篇文章讲的是,高市早苗涉台挑衅触发反制,中国首击日本旅游业,藏着精准打击的深层逻辑。



11月15日,中国外交部突然发布的一则旅行提醒,配上国内航司连夜跟进的免费退改政策,没有长篇大论的谴责,却用最实在的行动,给了日本政坛一记响亮的回应。

这一切的导火索,都指向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那段触碰中国红线的涉台言论,公然将台湾问题与日本安全捆绑,这种踩着底线的挑衅,自然不可能没有代价。

但不少人心里犯嘀咕:反制的手段有那么多,贸易、投资、外交层面都有文章可做,为啥中国偏偏把第一枪对准了旅游业?



这看似“温和”的选择背后,藏着的全是精准算计和战略智慧,不是随便拍板的决定。



不喊口号,只来实的



这次反制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就是“快、准、稳”,没有一点拖泥带水的官僚作风。

11月14号深夜,大多数人都已经睡熟了,外交部官网突然弹出一条提醒,没有模糊的“谨慎前往”,也没有冗长的铺垫,直接明说“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

这四个字的分量可不一般,比以往任何一次安全提示都要严厉,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不是单纯的安全预警,而是带着明确态度的反制信号。



更让人意外的是后续的联动,不到24小时,国航、东航、南航这三大航空巨头,就像提前约好了一样,齐刷刷发布公告:年底前所有涉及日本航线的机票,不管你什么时候买的,都能免费退、免费改。

紧接着,海航、川航这些地方航司也赶紧跟上,整个航空业形成了一股“退改潮”,这种全国性的协调行动,怎么看都不是企业单方面的商业决策。

要知道,航司搞免费退改可不是小事,光三大航的直接损失就快到10个亿了,要是没有国家层面的统筹,哪家企业也不会这么干脆。



而且最贴心的是,这个政策让已经订了票的游客没一点损失,不用为了国家的外交立场自己掏腰包,这种“反制不坑民”的操作,难怪全网都拍手叫好。



日本经济的“钱袋子”,中国游客是真主角



说起来,选旅游业下手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核心原因就一个:中国游客对日本旅游业来说,是无可替代的“金主爸爸”。

日本观光厅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刚过去9个月,就有近530万同胞飞去日本旅游,占了所有外国游客的四分之一,稳稳坐在客源国第一的位置。

消费能力更是吓人,这9个月里,中国游客在日本花了1.8万亿日元,换成人民币就是827亿,占了外国游客总消费的三成以上,相当于每四个外国游客花的钱里,就有一个是中国人掏的。



你再看看人均消费,中国游客平均每人花1.6万元人民币,是韩国游客的2倍多,比美国游客也高出不少。东京银座的奢侈品店、大阪心斋桥的药妆店,早就把中国游客当成了核心客户,甚至专门配了中文导购、贴了中文价签。

对日本来说,旅游业早就不是小打小闹的产业了,占了GDP的7.5%,在出口不行、国内消费又疲软的当下,中国游客的消费简直就是“救命钱”。



尤其是每年10月到次年3月的旺季,不管是京都的红叶还是北海道的滑雪,2024年的时候中国游客就占了快一半,2025年旅游业原本还盼着能再涨一波,现在看来,这个愿望要落空了。

更关键的是就业问题,日本自己算过,每少100万中国游客,就有2.3万个工作岗位要受影响。

中国游客直接间接给日本创造了60万个工作机会,从免税店的店员、民宿的管家,到景区的导游、餐厅的服务员,这些人的饭碗,很多都端在中国人手里。



现在反制一出,银座的柜姐私下吐槽,原本准备的中文价签现在堆在角落,心斋桥的药妆店老板也发愁,这个月销量直接掉了四成,这些都是最直接的冲击。



打蛇打七寸,还不把路走死



很多人觉得反制就得“拳拳到肉”,为啥中国偏偏选了看似“温和”的旅游业?其实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

第一,旅游业的冲击最直接,能让日本立刻感受到“疼”。

贸易制裁可能要等几个月才见效果,投资限制的影响更是慢热,但旅游业不一样,订单说退就退,客流量说减就减,第二天就能看到变化。



你想想,东京的免税店没人排队了,大阪的民宿空了一半,北海道的滑雪场缆车都坐不满,这种肉眼可见的冷清,比任何外交抗议都有说服力。

第二,这能精准撬动日本民间的压力。

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在日本国内本来就不招人待见,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直接发文反对,说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日本瞎掺和纯属没事找事。



普通老百姓更是不买账,有人直接去首相官邸前抗议,喊着“高市下台”,说她搞砸了中日关系。

现在旅游业受了打击,那些靠中国游客吃饭的从业者,肯定会更着急地给政府施压,毕竟没人愿意看着自己的生意黄了、饭碗丢了。这种民间的压力,往往比官方之间的交涉更管用。

第三,师出有名,既占道义高地,又护公民安全。



外交部的提醒里说得很清楚,除了高市早苗的挑衅言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的治安问题。

今年以来,针对中国公民的违法犯罪案件越来越多,5月有中国留学生在东京街头被抢,8月一对中国夫妇在大阪被人袭击,10月还有中国游客在京都失踪,最后证实遭遇了暴力侵害,而且这些案子里还有不少没破。

再加上日本老发生自然灾害,有些医院对外国患者还收2-3倍的医疗费,中国游客去那边的安全风险确实在上升。



所以这次提醒不只是反制,更是对同胞安全的负责,既让反制显得合情合理,也让日本挑不出毛病。

最后,这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更足的底气。

外交部用的是“近期避免前往”,没把话说死,要是日方不收敛,后续完全可以升级成“暂勿前往”,甚至不排除撤侨的可能。



而且官方早就放话了,这只是第一波反制,更多措施还在准备中。说白了,旅游业只是“开胃菜”,要是高市早苗还执迷不悟,后面的贸易限制、投资审查才是真正的“硬菜”。

先拿旅游业试水,既展示了决心,又给了日方纠错的机会,这种张弛有度的操作,比一上来就全面对抗高明多了。



日本已现寒意,结局全看日方怎么选



反制措施一出台,日本那边的寒意已经藏不住了。

日经指数直接暴跌500点,旅游、零售类的股票更是一片绿油油,东方乐园跌了5%,良品计画跌了12%,那些靠中国游客吃饭的品牌,股价齐刷刷往下掉。

全日空已经计划12月起砍掉20%的中日航线,其他航司也在悄悄评估,航空业的人私下都在盼着局势能快点缓和。



酒店业更是慌得不行,东京银座不少酒店12月的中国游客订单已经开始取消,京都的温泉旅馆原本预留的春节档期,现在只能重新找客源。

当然也有一些日本旅游业者嘴硬,说什么“其他国家游客能补上缺口”,但这话谁信啊?

东南亚游客的人均消费还不到中国游客的三分之一,欧洲游客来得少,国内游客的消费能力又跟不上,短期内想填补这个空缺,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更有意思的是,这波反制已经引发了连锁反应,准备去日本留学的学生开始犹豫要不要延期,一些企业也在重新评估驻日人员的风险,就连学术交流都在核查合作方的政治背景。

其实说到底,中国不想跟日本把关系搞僵,毕竟一衣带水,民间友好和经济互补是客观存在的。

但友好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这是底线中的底线,《中日联合声明》里写得明明白白,日本政府没理由不知道。



高市早苗的言论,说白了就是在挑战这个底线,把日本推向了危险的边缘。

现在的球在日方手里,要是高市早苗能认清形势,撤回那些危险言论,恢复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那么民间往来和经济合作自然能回到正轨。

可要是她还执迷不悟,继续踩着红线试探,中国的反制只会越来越强,到时候日本承受的损失,可就不是旅游业冷清这么简单了。



中国的第一波反制已经落地,旅游业的寒意正在日本蔓延,这既是对挑衅者的警告,也是对和平的守护。

核心利益面前,中国从来没有商量的余地,日方要是聪明,就该早点回头,别等到无法挽回才追悔莫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小小包工头阿汾
小小包工头阿汾
越南建筑up主,分享建筑工人智慧
2044文章数 428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