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1日,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将审议易思维(杭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思维”)的科创板IPO申请。这家专注于汽车制造领域机器视觉系统的企业,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500万股股份,计划募集资金12.14亿元,分别用于机器视觉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研发中心升级及补充流动资金三大项目。
靓丽业绩数据背后,易思维的盈利质量难言“坚实”。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2.23亿元增长至3.92亿元,复合增长率达32.60%;归母净利润更是从611.86万元暴涨至8,564.23万元。但光鲜数据之下暗藏隐忧,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获得税收优惠金额1.05亿元,占同期归母净利润的70.95%,这意味着超七成利润依赖政策“输血”。更为关键的是,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变脸”,营收仅1.25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509.91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1,011.59万元。
易思维收入确认的规范性问题,已成为市场质疑的焦点。2024年,公司对客户天津福臻工业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福臻”)确认收入974.07万元,这笔近千万元的收入确认,竟无验收单据。公司给出的解释是,“天津福臻以上市公司内部规定为由无法提供验收单据”,因此转而依据“日常沟通、产线运行情况”等非正式凭证确认收入。
在冲刺科创板的关键阶段,易思维实际控制人郭某的套现行为,引发了市场的广泛争议。2022年7月至2025年4月期间,郭某通过多轮股权转让累计套现8,821万元。对此,上交所要求易思维说明公司团队股东多次对外转让股权的原因及定价公允性,所获股权转让款的最终去向,是否存在未披露的特殊约定或利益输送情形。易思维表示,公司团队股东历次对外转让股权所获股权转让款的最终去向不存在流向公司客户、供应商或其他异常情况,不存在其他未披露的特殊约定或利益输送情形。
更为严峻的是,易思维因未能在2024年9月30日前完成合格IPO发行,直接触发了此前签署的对赌协议条款。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旗下的国投基金,作为持有公司5%以上的股东,选择“清仓离场”。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国投基金将其所持全部424.56万股股份,转让给安丰元港、安丰富盛等,转让总价约1.53亿元。此次股份回购产生的2,715.62万元差额由实际控制人郭某补足。
易思维内部控制机制的薄弱环节已集中暴露,多项违规操作接连出现。2022年4月,易思维向禹奕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禹奕”)拆出资金45万元,该笔资金随后由杭州禹奕拆借给成都莲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莲洲科技”)。上述款项及对应利息已于2023年收回。
2023年7月,公司向广州环视云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视云图”)拆出资金50万元。上述资金直至2024年2月至11月才分笔收回,6万元利息更是迟至2025年3月才完成支付。更引人关注的是,2022年7月和8月期间,公司员工在办理境外子公司转账业务时,未核实收款账户真实性,遭遇犯罪团伙诈骗,涉及金额13.72万欧元。该事件给公司造成并经确认的净损失为85.12万元。
7成利润靠政策“输血”,近千万元收入竟无验收单
易思维营收净利连年增长的背后竟是政策“输血”的强力支撑,而收入确认环节的瑕疵更引发市场质疑。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易思维营收从2.23亿元增至3.9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2.60%;归母净利润更从611.86万元暴涨至8,564.23万元。但这份“成绩单”的含金量,正被政策依赖度打上“问号”。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享受税收优惠金额达1.05亿元,占同期归母净利润的70.95%。这意味着,超过七成的利润并非来自核心业务盈利,而是依托政策红利实现。
政策“输血”不止于税收优惠。同期,易思维获得的产业扶持、研发专项等政府补助分别为634.86万元、1,919.54万元、2,150.63万元、177.65万元,累计接近5,000万元。
业绩的“变脸”更让市场信心受挫。2025年上半年,易思维营收1.25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509.91万元,扣非净利润更是亏损1,011.59万元。
对于2025年上半年业绩亏损原因,易思维解释称,主要是季节性因素。由于国内汽车主机厂及配套产业有“年底结算”的行业习惯,公司的销售收入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下半年随着公司在执行项目陆续完成验收及收入确认,预期全年仍将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
与此同时,易思维披露了全年业绩预测:公司营业收入预计4.33亿元至4.52亿元,同比增长10.25%至15.21%;归母净利润7,899.2万元至9,151.87万元,同比增长-7.77%至6.86%;扣非净利润7,009.36万元至8,262.02万元,同比增长13.24%至33.47%。
![]()
上图来源:易思维回复第二轮问询函
在收入确认环节,易思维亦出现“瑕疵”。2024年,公司对天津福臻一笔974.07万元的收入确认,竟未取得关键的验收单据。
监管问询函中,这一问题被重点提及。公司回应称,天津福臻部分厂区项目在2024年度以上市公司内部规定为由表示无法对外提供验收单据,天津福臻其余终端客户厂区项目仍能正常签署验收单。
易思维表示,对于能够签署验收单据的项目,公司以预验收单作为收入确认依据。在对方无法按合同约定提供设备有关的验收单时,公司根据日常沟通情况、产线运行情况等综合评估,确认项目货物均已发货并已实质上满足预验收条件,并据此进行收入确认。
实控人套现超8,800万,对赌失败国资股东“撤退”
易思维因实际控制人郭某的密集套现,陷入舆论漩涡。股权结构显示,郭某为易思维实际控制人,其直接持股比例达12.27%,同时通过易实思远、易实天诚、易实至诚分别间接掌控35.08%、5.95%和2.83%的股份,最终合计持有56.13%的表决权。
令人费解的是,IPO前夕,郭某却开启了“套现模式”。2022年7月,他将所持易思维有限(易思维前身)0.7056%的股权,以1,27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投资机构盛际福源;短短两个月后,又马不停蹄地向海邦数瑞、芯泉创投出让股份,分别套现2,000万元、1,551万元,对应转让股权比例为0.8696%和0.6743%。
套现并未止步。2023年9月,天津海棠以1,000万元接手郭某所持易思维有限0.40%的股权;2024年12月,安丰元港、安丰富盛两家机构分别出资400万元和600万元,从其手中获得公司0.15%、0.22%的股份。时间线拉至2025年4月,郭某的股权转让仍在继续,自然人叶某毅、许某飞分别斥资500万元、1,500万元,合计接手其持有的55.56万股股份。
据梳理,在易思维提交IPO申请前的近三年时间里,郭某通过这一系列股权转让,累计套现金额已达8,821万元。
对此,上交所要求易思维说明公司团队股东多次对外转让股权的原因及定价公允性,所获股权转让款的最终去向,是否存在未披露的特殊约定或利益输送情形。
易思维表示,公司团队股东历次对外转让股权所获股权转让款的最终去向主要为缴纳个税、实缴出资、购买理财、日常消费,不存在流向公司客户、供应商或其他异常情况,不存在其他未披露的特殊约定或利益输送情形。
比实控人套现更刺眼的,是对赌失败引发的国资“撤离”。根据此前协议,易思维需在2024年9月30日前完成“合格IPO”,但公司未能达成这一目标,直接触发对赌条款。作为重要股东,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旗下国投基金“清仓离场”。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间,其将所持424.56万股股份全部出让,接手方包括安丰元港、安丰富盛等机构及个人,转让总价约1.53亿元。
国资离场的背后,郭某还面临着直接的资金压力。其需就回购差额补足款,分批向国投基金支付共计2,715.6204万元。
内控问题频发,曾被诈骗85万元
资金管控的松弛,在2022年便已显现。当年4月,易思维曾拆借资金45万元给杭州禹奕,再由杭州禹奕拆借给莲洲科技。莲洲科技系公司客户,其因临时资金短缺,出于长期合作考虑,公司拆借上述款项用于其日常经营。该款项及对应利息已于2023年足额归还。
这样的违规操作并非孤例。2023年7月,易思维向环视云图拆出资金50万元,这笔资金的回收过程同样拖沓——本金迟至2024年2月至11月才分笔结清,6万元利息更是拖延至2025年3月才完成支付,间隔时间长达18个月。
比资金拆借更严重的是直接的财产损失。2022年7至8月,公司员工在给境外子公司转账时未核实付款账号信息的真实性,遭遇犯罪团伙诈骗,造成13.72万欧元损失。
案发后,公司第一时间向警方报案,警方已立案并开展案件调查办理工作。易思维表示,尽管公司已报案,但该损失预计无法追回,本事件公司已确认净损失共计85.12万元。
财务规范的漏洞还延伸至日常运营。2022年1月至5月,公司通过行政人员个人支付宝账户向宿舍员工直接收取员工公寓水电费用以及直接收取员工餐费,合计发生金额14.25万元,收取款项直接用于向第三方餐饮公司支付员工食堂费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