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梁萍、于杰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肝内胆管癌(iCCA)诊断领域交出重磅成果 —— 其研发的基于增强超声(CEUS)的深度学习模型,成功实现肝内胆管癌的精准识别与高效诊断。相关研究于 2025 年 11 月 14 日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Radiology: Imaging Cancer》(影响因子 6.2,JCR 2 区),为临床破解肝内胆管癌诊断难题提供了全新技术方案。
直击临床痛点:团队锚定 “经验依赖型诊断” 困境
作为恶性程度极高的原发性肝癌,肝内胆管癌占比达 10%-15%,且近年来发病率持续攀升。该病病程进展迅猛,能否实现早期精准诊断,直接决定患者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与预后改善空间。然而,临床诊断中面临两大核心难题:一是肝内结节类型复杂,鉴别难度大;二是传统增强超声诊断高度依赖医生经验,主观解读差异易导致漏诊、误诊,尤其对中初级医生而言,诊断准确性难以保障。
针对这一临床痛点,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梁萍、于杰团队凭借多年在超声诊断与肿瘤诊疗领域的深厚积累,牵头启动多中心联合研究,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打破 “经验依赖” 瓶颈,让肝内胆管癌诊断更精准、更普惠。
多中心数据奠定研究基石
团队牵头整合全国 51 家医院的增强超声检查数据,严格遵循 “1cm 以上明确实性结节、病理证实、无治疗史且术前 1 月内完成 CEUS” 的纳入标准,最终形成三大核心数据集:1148 例(含训练集 804 例、验证集 344 例)用于模型构建,153 例(2 家独立中心)作为测试集 A 开展算法性能对比,240 例(51 家中心)作为测试集 B 验证模型与医生诊断的差异 —— 这也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肝内胆管癌增强超声数据集,为模型泛化性提供坚实支撑。
四维技术架构破解诊断难点
梁萍、于杰团队创新设计深度学习模型框架,通过四大核心模块协同实现精准诊断:
1. 时序分段网络:作为模型“backbone”,高效捕捉增强超声视频的时序特征,清晰还原不同时间点的影像动态变化;
2. 灌注感知选择模块:依据 CEUS LI-RADS 指南与时间 - 强度曲线,精准筛选 8 个诊断关键帧 —— 既避免冗余数据干扰,又完整保留核心诊断信息,平衡效率与精度;
3. 部分偏移模块:针对性解决超声检查中探头移动导致的关键帧位移问题,确保影像特征提取的稳定性;
4. 空间特征提取模型:对比测试 BNInception、MobileNet-v2、ResNet-50、VGG-19 四种主流模型,最终选定ResNet-50作为核心组件,其对影像细节的识别能力最优。
引领诊疗变革:从 “实验室” 走向 “临床一线”
梁萍、于杰团队的这项研究,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具备深刻的临床价值与社会意义:
降低漏诊风险:模型高灵敏度特性可大幅减少肝内胆管癌漏诊,为患者争取 “早发现、早治疗” 的黄金时机;
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模型操作便捷、适配性强,无需依赖高端设备或顶尖专家,可快速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缓解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奠定行业标准:团队建立的大规模数据集与基于指南的关键帧筛选策略,为肝内胆管癌增强超声 AI 诊断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 “行业范式”。
作为介入超声领域的领军者,此次成果是团队在医学影像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重要实践。未来,团队将持续推进技术转化,让 AI 诊断工具更快落地临床,为更多肝内胆管癌患者守护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Ding W, Li B, Zhao L, Zheng L, Li X, Liu S, Yu J, Liang P. Improving Detection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with a Contrast-enhanced US-based Deep Learning Model. Radiol Imaging Cancer. 2025 Nov;7(6):e25007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