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的成都天府机场,入境处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跟平时不同,这天的队伍里,印度面孔占了大半,成群结队地推着行李箱,说说笑笑的声音隔着老远都能听见。
这场景要是放在几年前,我肯定得愣半天,但现在,在深圳华强北、上海张江高科技园,这样的印度面孔早就见怪不怪了。
作为经常跑一线的自媒体人,我最近在华强北逛的时候,发现不少电子元器件摊位都挂着中印双语招牌。
老板们操着带着口音的中文,跟客户讨价还价,熟练程度一点不比本地人差,有个摊主跟我闲聊,说他来中国才一年,靠着做中印跨境电子生意,已经把老婆孩子都接过来了。
![]()
本来以为这只是个别城市的情况,后来跑了上海张江才发现,这事早不是新鲜事了,IT公司里的印度员工一抓一大把,就连北京的一些小区,也能经常看到印度家庭散步的身影。
2000元和2周迁华攻略背后的现实路径
聊完这些实际看到的情况,咱们再说说他们是怎么这么容易就来中国的,现在印度网红圈里,流传着一套“举家迁华攻略”,步骤简单到让人意外。
先办个旅游签证过来,然后花几千块注册一家小公司,就能把旅游签换成工作签,还能给亲戚朋友发工作邀请,一家人就能顺理成章地在国内长期待着。
我特意打听了下,注册小公司的门槛真不高,注册资本最低三万块就行,找个代理公司办手续,两周就能搞定,所有开销加起来不到两千块。
![]()
这种低成本的迁移方式,让不少印度人动了心,加上2025年出入境管理局简化了商务签证流程,停留期限也延长了,更是给他们提供了便利。
小区里有个邻居吐槽,说最近搬来好几户印度人家,有时候凌晨一两点还在楼下聊天喧哗,物业沟通了好几次都没效果,确实挺让人头疼的,但话说回来,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印度移民。
我认识一个在张江工作的印度程序员,他说自己来中国是因为这里的IT行业机会多,薪资虽然比欧美低,但生活成本也相对可控。
而且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快,能接触到很多前沿项目,这是在印度本土很难实现的,如此看来,他们来华的核心诉求,其实跟咱们当年从三四线城市往北上广深跑没啥区别,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
全球移民镜鉴焦虑之外的理性思考
提到大量印度移民涌入,很多人会担心就业被挤压,文化被冲击,这种担心不是没道理,看看其他国家的经历就能明白。
美国波音公司2015年换了印度裔CEO后,公司里的印度裔员工数量蹭蹭往上涨,原本属于美国人的软件业务,很多都被外包到了印度公司,不少本土员工丢了饭碗。
澳洲的情况更明显,超市收银、餐厅服务这些中低端岗位,几乎被印度移民占满了,本地人想找份基础工作都得抢。
加拿大更夸张,印度移民聚集区里,有人甚至喊出了“白人滚出加拿大老家”的口号,文化冲突闹得挺凶。
![]()
这些案例确实让人揪心,也难怪国内有人会担心“被渗透”,但咱们换个角度想,这事背后其实是大国发展的必然。
历史上,罗马帝国挡不住日耳曼人,美国拦不住墨西哥人,本质上都是因为这些国家是当时的资本和产业中心,对全球的人才和劳动力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中国现在搞“一带一路”,跟印度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2024年两国贸易额都突破万亿了,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的项目也越来越多,资本和产业走出去了,人口自然会跟着双向流动。
更现实的问题是,中国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了,劳动力缺口越来越大,外卖员、保洁员、基建工人这些岗位,AI根本替代不了,总需要有人来做。
![]()
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就是例子,生育率一直很低,全靠引入外籍劳动力才维持了经济活力。
印度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他们愿意来中国工作,某种程度上也填补了这些岗位的空缺,我觉得没必要过分焦虑“渗透”问题。
移民潮带来的不只是挑战,也有机会,印度移民带来了他们的文化和资源,能促进中印之间的民间交流和贸易合作。
![]()
我认识的一些做跨境生意的老板,就是通过印度移民打通了当地的销售渠道,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当然,规范管理也很重要,比如对外籍人员的就业准入、公共,序遵守这些方面,得有明确的规定,这样才能避免矛盾激化。
说到底,人口流动是全球化的大趋势,谁也挡不住,与其抗拒,不如学会适应和规范。
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本身就应该有包容多元文化的格局。
![]()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与其担心工作被抢,不如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毕竟真正的铁饭碗,从来不是别人让出来的,而是自己挣来的,未来,中印之间的人口双向流动只会越来越频繁。
这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发展的需要,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理性和包容,在拥抱变化的同时,守住自己的底线,让这场移民潮成为促进发展的动力,而不是引发矛盾的导火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