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清晨,在崇州街子古镇,84岁的吴庆侠老人正随着成都青城山医院康复师的指导练习康复养生操。
“以前总觉得人老了就是等日子,现在才知道老年生活可以这么精彩。”她笑着说,自从参加了医院的“中医体质辨识+温泉调理”活动,多年的关节疼痛明显缓解,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老伙伴。
![]()
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正是崇州探索医养结合创新模式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崇州紧扣“健康中国”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省、成都市部署,将医养结合作为提升民生福祉、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抓手,着力构建“区域核心—三甲医院引领—镇街枢纽支撑—村社网底覆盖”四级医养服务网络,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全域覆盖。
四级网络:
打通医养服务“最后一公里”
“刘阿姨,今天血压有点高哦。注意休息,饮食清淡一些,少吃咸的和油腻的。”在崇庆街道西江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专业的医生团队正在为61岁的慢病患者刘亚群进行常规检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不仅为刘亚群建立了专属健康档案,还能为她提供在社区享受三甲医院专家远程会诊的服务。
![]()
截至目前,崇州构建的“区域核心—三甲医院引领—镇街枢纽支撑—村社网底覆盖”四级医养服务网络,已为76228名65岁及以上老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上门服务达7859人次。
在崇州,这样的末梢依托所在区域而自成特色,不仅与周边的产业结构相匹配,也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差异化、梯次性、组团式的资源布局。
![]()
在街子古镇群康养旅游度假区,四川省人民医院托管的成都青城山医院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提供三甲医疗支撑。医院通过专家下沉、37个专科联盟协作以及双向转诊,构建了包括老年医学、中医康复、安宁疗护在内的完整学科体系。
![]()
![]()
在天府粮仓产业园区,产业园不仅盛产天府好粮油,近年来还携手国医小镇,共同发展“中医药+农业”融合产业。引进研究院,成功落地500亩“中医药稻谷”示范项目;成都天健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适合糖尿病患者的稳糖米,精准满足老年群体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
在消费电子产业园区,产业园积极推进适老化智能家居产业发展,通过设计、制造、营销三端协同发力,推动传统家具制造业转型升级。
![]()
![]()
具体来看,崇州已经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为核心,牵头组建两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行联合门诊、联合病房服务,“医养一体化”涵盖资源共享、临床服务、急诊急救等领域,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的高效模式。
同时,作为国家县域慢病管理中心第一批建设单位,崇州还致力于构建老年人慢病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一站式服务模式,通过深度整合中医药特色健康服务,在肿瘤等“常年病”干预、偏瘫等“长期性”照护环节,推动人员、技术、管理、服务下沉。
![]()
![]()
如今,崇州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了老年医学科,并开展安宁疗护服务,通过“医养结合+精准照护+营养干预”的模式,全方位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全市15 家基层医疗机构还与养老机构“结对子”,为1249名入住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提供用药指导、康复理疗等一站式服务。这些“家门口”的网点,能够提供高效的日间照料、全面的健康管理及贴心的上门服务,将医养结合服务无缝延伸至村社“最后一公里”。
智慧守护:
AI成为独居老人的“贴心卫士”
在崇阳街道白石社区,80岁的独居老人李大爷家中安装的非接触式雷达感知设备,不久前立下大功。设备监测到他连续48小时未下床活动,系统自动生成预警。网格员王美玲接到信息后立即上门,发现老人因感冒发烧卧床不起,随即通过智慧平台联系家庭医生上门诊治。
![]()
如今在崇州,已有6.1万名高龄独居老人纳入AI智慧治理平台监护范围。平台通过智能安全预警设备和紧急呼叫按钮,构建起24小时安全网。
![]()
此外,崇州还在崇阳街道开展老旧小区智慧改造试点,运用AI技术,在小区公共区域设置关怀监测点,在室内安装非接触式雷达感知设备,一方面动态监测独居老人活动轨迹;一方面支持一键视频求助与双向通话功能,确保快速响应与救援。
![]()
借助科技手段的应用,崇州不仅在医养服务的社区治理层面实现了精细化与智能化升级,在推广AI、5G、远程医疗技术在居家养老、慢病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崇州市中医医院与5家养老机构合作开展延伸护理服务,内科四病区定期上门护理,惠及老年患者上千人次。成都青城山医院运用“医生工作站”“会医通”“远程会诊系统”等信息平台,实现与省人民医院实时联动,致力于构建一个集健康管理、医疗护理、生活照护与亲情关爱于一体的智慧健康养老综合服务平台。
六养融合:
打造全生命周期康养体系
![]()
崇州依托天然优势,在首届西部疗愈产业生态博览会上推出 “六养十二境” 康养资源画像,构建起“自然+人文+科技”深度融合的沉浸式疗愈场景。其中的“六养”融合(即:医养、颐养、动养、食养、艺养、心养),已经成为“医养结合”的新特征。
![]()
“六养”的医养,是以成都青城山医院为引领,引入创新业态,构建可逛、可学、可玩、可购的中医文化聚落;稳步推进白头镇国医小镇建设,探索“中医药+康养”模式。
“六养”的颐养,是着力培育“健康崇宿”品牌,推出“中医体质辨识+温泉调理”特色套餐,同时依托生态温泉资源,构建“居于林、养于泉”的立体颐养体系。
“六养”的动养,是深度推广八段锦养生功法,积极拓展多元运动场景。
“六养”的食养,是挖掘文井江枇杷茶等资源,扶持本地药膳餐厅发展,推动白头镇发展“中医药+功能农业”融合产业。
“六养”的艺养,是积极推动竹编、藤编、木雕等非遗项目与康养产业深度融合,丰富美学疗愈形式。
“六养”的心养,是让老年人在古刹、书院、林盘的怀抱中颐养身心,体验“禅修静心营”等心理疗愈产品。同时,打造“中医诊疗+自然风光+特色民宿”的康养旅游特色路线,实现身心健康一体化体验。
“我们不仅要让老人活得长,更要活得好。”成都青城山医院院长罗树春介绍,医院创新“医、养、康、护”四位一体服务模式,通过37个专科联盟协作,为老年人提供全周期服务。
![]()
与此同时,随着与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合作的深入推进,崇州正在街子古镇共建适老化智能穿戴设备测试基地。未来,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将应用于银发一族的生活场景。
![]()
从AI守护到“六养”融合,从四级网络到产业升级,崇州正以创新的勇气和温暖的关怀,描绘着一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身心皆安”的民生画卷。在这里,银发时光不再是岁月的负担,而是生命中另一段精彩的开始。
记者|强罡 李颖
编辑|余霞 周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