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收集整理红色大别山历史,这几天专门到各种旧书平台查找,居然发现一件奇怪事。
有一个从大别山走出的老红军,既不是开国将领,也不是省部级以上领导人,可是他的回忆录居然突然成为抢手货,被收藏爱好者争相追捧,价格不断上涨,甚至已经远远超过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回忆录的价格,当然比陈昌浩书箱的价格更高。
这可是从来没有见到的稀奇事呢 ,怎么会这样呢?这就有点让人看不懂,顿时激起了我的兴趣,于是也花费重金买回了他的回忆录《走出烽火硝烟的岁月》。
![]()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虽然价格很高很高,高的似乎有些离谱,可是还真的是值得一读呀。读完之后我又发出感慨:真的是物超所值。
回忆录的作者名叫秦忠,可能好多人并不熟悉,即使喜欢研究大别山红色历史的人,也不一定了解,因为他既没有授衔,也没有担任过省部级职务,但是荆州、沙市和红安、麻城一带的人,可能应该有人知道他。因为他是从红安走出来的老红军,建中后曾在沙市担任重要职务。
1927年底,大别山的红色革命开始兴起时,秦忠虽然年仅10岁,由于机缘巧合的原因,他却开始成为黄麻起义、黄安独立团创建、黄安战役获胜和攻打麻城的历史见证人。
秦忠是湖北红安人,他的家就在县城东边不远处的竹林畈。他出生于1917年,1928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1月参加红军,曾经在李先念手下担任过红31军93师的交通队长。参加过川陕根据地的创建和长征。
抗战爆发时,秦忠虽然还只是八路军129师的一个排长,因为作战勇敢很快就一路提升,然后被派到太行军区的一军分区去担任供给部的政委。皖南事变后,活动在鄂豫交界处的李先念部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秦忠从太行山被调到湖北老家一带,在老领导李先念手下先后担任过鄂南军分区供给部的部长兼政委、湘鄂赣军区的供给部部长兼政委,中原军区干部教导员政委。
中原突围后,秦忠被提拔为一纵三旅九团政委,很快又随刘邓大军打回大别山,被改派到鄂西北军区的第三军分区去担任政治部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老领导李先念安排,秦忠转业到地方工作时被派往沙市,一人身肩三个重要职务,同时担任纱厂、油厂、电厂的总经理兼党委书记,这种安排似乎是很少见的事,但是却发生在秦忠身上。这就从侧面证明他的工作能力是能够得到省委肯定的。
由于领导有方、工作得力,秦忠后来被调到省城武汉,先后出任过工业厅副厅长、公路厅党委书记、交通厅副厅长兼党委副书记、交通邮电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最后于1993年在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的岗位上离休。
1
沙市纱厂、油厂、电厂
总经理兼党委书记
2
省工业厅
副厅长
3
省公路厅
党委书记
4
省交通厅
副厅长党委副书记
5
省交通邮电局
局长兼党委书记
6
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副主任
![]()
晚年时的秦忠
只要提到大别山,人们自然会想起黄麻起义,想起赫赫有名的红四方面军。
1927年黄麻起义爆发,秦忠虽然年仅10岁,因为他老家竹林畈就在县城东侧的不远处,有幸成为一段重要历史的见证人。他亲眼看见吴光浩、赵赐吾等人在村里宣传革命,领导当地人做起义的准备工作。
就在黄麻起义的当天晚上,由于人长得机灵,秦忠被紫云区两道乡的支部书记孟思林看中,派他到县城去给起义军副总指挥吴光浩送信。就是这段经历让他成为黄麻起义的见证人,也为他不久后参加红军打下基础。
三年后也就是1930年,秦忠报名参加红军,被编入当地游击队。他所在的这支游击队,就是黄安独立团的前身。1931年11月黄安城被攻占,黄安独立团被改编为红安独立第一师,由红四军原政策曾中生担任师长。
![]()
在那些开国将领的回忆录里,是见不到黄安独立团作战史的,就是正规的历史专著也很少提到。可是在秦忠的回忆录里却能见到许许多多的往事。他回忆录的文字虽然简洁,但是行文流畅曲折生动,史料价值非常高。
举个例子说吧。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七里坪成立,立即南下发动黄安战役,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最终全歼守敌赵冠英部。胜利攻战黄安城后,马上把它改名为红安。但是黄安是如何被攻克的,在攻占过程中到底发生了那些有趣事,哪里的战斗最激烈,又是谁攻占了敌人核心攻事,在传统史书里是看不到的,只是看了秦忠的回忆录,才可揭开当年的真相。
秦忠是在湖北经济贸易员副主席的岗位上退休的,直到80多岁的时候才开始想起写回忆录。尽管如此,他的回忆录一经出版,就引起轰动,成为大家争相购置阅读的对象。在秦忠的笔下,当年的那些铁血征战,就像发生在昨天,不仅可以补正史的遗缺,而且文笔流畅精美,让人看了还想看,读了还想读。
![]()
就在1930年元旦那天,年仅13的秦忠报名参加红军。当红军本是件高兴事,可是他并不乐意,因为他被分在游击队,既无军装也无枪。这个游击队当时被当地人称为武工队,其实就是“白区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是他的入党介绍人孟思林。
经过孟思林的反复教育,秦忠最终愉快接受安排,开始真正走出革命道路。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秦忠越来越成熟,武工队也不断壮大,也先后从敌人手中夺取了许多枪枝弹药。接着就被改编为黄安赤卫军,不久后又被升编为黄安独立团。直到这个时候,秦忠才终于心想事成的穿上军装,开始成为正规红军。
在团长曹光南率领下,黄安独立团又打了许多胜仗,秦忠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勇敢。秦忠的回忆录之所以成为暴款,除了文字平实生动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首次多角度记录了黄安独立团的征战史,这在官修的史料是很少涉及的。
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蒋介石不再担心冯玉祥联手阎西山给自己添乱,开始腾出手专门围攻革命根据地。英雄的大别山开始到处都变成战场,可是蒋介石的阴谋并没有得逞,已经被改编为红一军的大别山红军,在徐向前领导下越打越勇,根据地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巩固,被敌人重点把守的黄安城就开始成为必须争夺的对象。
1931年11月,大别山红军被整编为红四方面军,下辖红四、红二十五两个军。部队整编后立即开赴战场,发动黄安战役。此时的黄安独立团,开始接受陈庚红12师指挥,独立攻打县城北部的制高点“锞子山”。
在黄安战役中,锞子山的战斗最重要,也最激烈。黄安独立团花了很大代价,终于圆满完成任务。守敌被迫放弃阵地,这为最终攻克黄安城打下坚实基础。
![]()
夺取黄安城以后,黄安独立团与其他一些地方部队被整编为“红安独立第一师”,师长就是闻名大别山的曾中生,政委焦福兴和副师长吴永达都是大别山本地人。
独立师下辖三个团,一团长是秦忠的老上级曹光南,二团长也是对秦忠有重量影响力的赵赐吾,三团长由副师长吴永达兼任。秦忠所在的第一团,除了下辖三个营,还有一个重机枪连和一个特务连,人数约一千人。不能不说红安独立师的规模还是很不错的。这支新创建的部队,到底是由哪些组成的,等以后有时间了再专门介绍。
红安独立第一师序列
师长
曾中生
政委
焦福兴
副师长
吴永达
第一团
曹光南
第二团
赵赐吾
第三团
吴永达
和孟思林一样,黄安人赵赐吾也是秦忠的革命引路人。在红安县乃至整个大别山,赵赐吾可是一个浑身上下充满传奇的人物。
在大别山一直流传这样的歌谣:“黄安的赵赐吾,麻城的邱江甫,黄陂的臭豆腐。”歌谣中的臭豆腐,其实就是指开国上将徐海东。
大别山人之所以把赵赐吾、邱江甫与徐海东并称,是因为他们都是大别山早期最重要的游击战领导人。关于赵赐吾,红安本地还流传一首歌谣:“黄安有个赵赐吾,革命坚决胆子粗,土豪见了吓得哭,白军见了直叫苦。”
![]()
赵赐吾烈士画像
黄安战役取胜后,主力红军全部向鄂豫交界的北部方向转移,接着又向东部方向的皖西进军,发后发动商光战役、苏家埠战役。两大战役获胜之后,又掉转枪口挥师西进,在大别山北部地区发动潢光战役。
接二连三发动的黄安、商光、苏家埠、潢光等四大战役,不仅打破敌人第三次“围剿”,还引领大别山根据地进入极盛时期。在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这是大别山最辉煌的时候。
黄安战役后主力红军又三战皆捷,此时秦忠所在的红安独立师部署在哪,他们又在干什么?
关于这段重要历史,许多史书都没有记载。即使偶有提到也只是短短几句话,唯有秦忠的回忆录记载的最全面。
这个时候的红安独立师,被部署在红安、麻城两县的南部地区,除了监视武汉方向敌军的动向,还近距离的监狱黄陂、麻城两个县城的敌军。也就是说当红军主力在皖西、豫南一带作战时,根据地的南部地区,主要由红安独立师镇守。
![]()
四大战役相继获胜,张国焘开始头脑发热,一口拒绝徐向前关于立即安排主力休整,防止敌人随时发动第四次“围剿”的正确建议,一意孤行的说:一鼓作气,立即攻打麻城。
遗憾的是烈日当空之下,麻城久攻不下,敌人第四次“围剿”的部署已经完成,红军很快就会陷入被动。此时的徐向前急得直跳脚,反复建议应该立即从麻城撤围,但是还是遭到张国焘的拒绝。
敌人已在鄂皖交界处的新县、黄麻、大悟、罗山一带动手,红四方军主力却仍然在打麻城。孤军镇守在淮河南岸霍邱县城的红25军一个师,也同时遭受强大敌人的轮番进攻,可是张国焘仍然坚持要打麻城。
可是麻城还是没有攻下,北部方向的根据地早已受到重创,防守霍邱城的红25军那个师,基本已经快被打光,霍邱城不幸失守。
![]()
面对残酷现实,经过徐向前再三劝说,张国焘最终下令从麻城撤围,紧急北上保卫根据地。遗憾的是由于战略部署早已失误,无论红军战士如何英勇奋战,也改变不了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
当时的秦忠虽然只是一个战士,但是由于他记忆力惊人,晚年又研究吃透了许许多多战史资料,他把麻城战役的起因与失败,记载得较为详细,再一次补全了正史的不足。对于每一个喜欢研究大别山红色历史的人来说,真的应该读一读他的回忆录。
为了在绝境中找生存机会,红四方面从麻城撤围后,在红安南部与黄陂交界处一带,在红安七里坪南部的柳林一带,在河南新县西部地区,先后三次与敌人交手,虽然取得一些局部战果,但是总体上看红四方面已陷入被动。
于是红军主力就想转到皖西去找机会,可能仍然无法得手,反而又陷入被动,只好再从皖西经英山、罗田、麻城和红安南部等地区,再次回到黄陂与红安北部的交界处。遗憾的是还是难以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四方军只好向西突围,不得不转移到了川陕地区。
![]()
对于这段让人遗憾的历史,秦忠的回忆录都有所涉及,写的既惊险又真实,史料价值不言而誉,自然得到人们点赞。
特别是对攻而不克的麻城战役,还有战士们从麻城撤围后跑步开往李先念老家所在地的高桥进行防守的经过,写的更是惊心动魄,让人看了还想看,读了还想读。
红四方面军向西部转移时,曾先后三次发生大规模激战。第一次是在枣阳南部地区的新集,第二次是在鄂西北地区的南化塘,第三次是在鄂豫陕三省交界处的漫川关。
这三次战斗,一战比一战惊险,一战比一战难打。特别是漫川关突围战,红军被全部阻死在一条狭窄的山沟里。前有杨虎城陕军据险阻击,后有强大敌军拼命追击,张国焘也吓得六神无主,竟然想把部队化整为零打游击。
![]()
徐向前
关键时刻幸亏有徐向前的坚持,徐向前说绝不能分兵,否则会被敌人一口一口吞掉;幸亏有一支部队抓获俘虏后处置得当,终于找到一条隐蔽小路;也幸亏有陈昌浩亲自率部打前锋,红四方面才终于在漫川关的东北方向找到一条隐藏突围路,抢在敌人面前占领突破口。
不过还是经过一场大规模血战,最后才侥幸转移到安全地带,然后又想办法打到秦岭山脉的南部地区,开始建立川陕根据地。
想要知道红军究竟是如何从漫川关突围,究竟是如何运用声东击西战法,先打到豫陕交界处的竹林关,再挥师西进打到陕西南部的杨家斜,然后再次修改计划开往西安南部地区,接着又翻越秦岭打到汉中南部地区,再翻越大巴山开往通江、南江、巴中地区,进而创建川陕根据地的历程,就应该好好读一读秦忠的回忆录。要是再能多看看一些开国将帅的回忆录,你才能真正了解这段铁血征战的来龙去脉。
![]()
在秦忠的回忆录里,还有许多精彩史料,由于时间关系和文章篇幅限制,今天难以一一介绍,如果有时间和精力,我再打机会给大家介绍。
或许有人会有疑问,秦忠的文化程度并不高,红军时期的职务也不高,晚年时的年纪也已经很大,他怎么能写出如此重量级的回忆录?
其实在此之前我也有这种疑问,直到认真读完《走出烽火硝烟》,再反复的看了书的前言和后记,我才猛然发现其中的秘密:这部书的口述者的确是秦忠来人,许多史料和线索也都是由秦忠本人口述的,但是真正把这些史料写成书的,却是秦亚平。
秦亚平是个什么人?怎么会掌握这么多重磅级的史料,怎么会整理出这么好看的回忆录?
秦亚平其实就是秦忠的儿子。这也是一个军史谜,也是一个红色历史爱好者。他从小就听着父亲的故事长大,后来又研读了许多将帅传记,也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研究过革命史。不知不觉中,秦亚平就在红四方面军战史研究领域有了很高建树。得知已年老体弱的父亲想写回忆录,他自告奋勇的说:还是交给我吧。
![]()
秦忠与三子秦亚平合影
经过几年的收集整理,经过反复的撰写和修改,《走出烽火硝烟》一书终于问世,迅速引起史学界重视,也得到相关领导人肯定。
孔庆德曾担任湖北省委书记,他是秦忠的老战友,也是他的老领导。得知秦忠的回忆即将出版,孔庆德仔细读过全文,于2003年11月亲自为他作序。
![]()
孔庆德作序
在书的序言里,孔庆德除了介绍秦忠的生平,回忆战争年代的铁血征程,还用这样的话语对秦忠进行评价:“我与秦忠同志在红军时期就认识。他在加忆录中记述的许多史实,都是我所经历和熟知的。新中国成立后,秦忠同志脱下了军装,转业地方,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长年奋斗在湖北的工交战线上。后来我担任湖北省委书记,分管湖北的工交工作,与秦忠同志有了更多的接触。他为湖北工交战线的许多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呕心沥血,付出了辛劳,取得了显著的业绩。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谦虚谨慎的优秀品质,从不居功自傲;他能上能下,任劳任怨,光明磊落,无私奉献。”
孔庆德的评价是中肯的,也是实事求是的。记得曾经看到过一则资料,秦忠转业到沙市工作时曾这样说:“我穿上军装是个兵,为人民扛枪,跟着共产党打出了一个新中国;我脱下军装还是一个兵,修路架桥,造福人民,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尽着自己的绵薄之力。”
秦忠的回忆录将出版时,曾担任湖北省委副书记的沈英洛,于2004年元月为他亲自题词:
巍巍大别红旗飘,堂堂男儿斗志高;
战争岁月洒血汗,建设时期立功劳。
![]()
沈因洛题词
![]()
徐向前
往事已过去近百年,总有些人让我们难以忘怀,总有些事让人津津乐道,秦忠的回忆录之所以能够成为暴款,除了这书写得的确好,更重要的是我们都需要宝贵的精神食粮,都需要源源不断的获得前进的动力。正是有了无数革命先辈的浴血付出,才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向所有革命先辈致敬,向英雄的大别山人致敬。
大别山上红旗飘,革命精神代代传。
每一个大别山人,都应该永远记着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业。每一个大别山人,都应该有责任传承好红四方面军的红色历史,你说是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