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空结队行,青山绿水寄衷情。初冬时节,随着候鸟迁徙大幕拉开,张掖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高台段迎来了一年中最富生机的时刻——数以万计的南迁候鸟陆续抵达这片生态沃土,在此停歇休憩、补充能量,与广袤湿地共同勾勒出一幅灵动壮美的生态画卷。
![]()
位于保护区核心区的高台县,其黑河湿地面积占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71.6%,堪称这条跨越洲际的“空中生命线”上不可或缺的生态枢纽。近日,记者在马尾湖水库看到,大天鹅、赤麻鸭、灰雁等珍稀候鸟成群聚集,它们或悠然游弋于碧波之上,或展翅翱翔于蓝天之间,为静谧的冬日乡村平添了无限生机。
![]()
“环境一年比一年好,来的鸟儿也越来越多。”罗城镇张家墩村村民张常社告诉记者,“有些鸟类我们以前从未见过,现在连名字都叫不上来了。”这番朴实的感慨,道出了当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现实。
![]()
在大湖湾湿地,被誉为“西部天鹅湖”的水域更是呈现出一派壮观景象。成群的大天鹅时而低头觅食,时而引颈长鸣;成片的赤麻鸭在水面嬉戏游动,激起阵阵涟漪。每年9月至11月,来自西伯利亚、蒙古高原等地的候鸟沿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南迁,这片湿地便成为它们漫漫征程中至关重要的“补给站”。
据高台县湿地局生态监测站副站长范大龙介绍,根据最新监测数据,目前保护区内的鸟类已达100多种,数量超过3万只,其中以大天鹅、赤麻鸭、绿头鸭、灰雁等珍稀物种最为引人注目。
![]()
鸟类种群的持续增长,是生态环境优良的最有力证明。近年来,高台县通过系统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强化水资源保护管理、建立常态化巡护监测机制等多项举措,有效遏制了破坏湿地和非法猎捕行为。同时,通过持续深入的公众宣传教育,广大群众爱鸟护湿的生态文明意识显著增强。
![]()
如今,经过系统生态修复的高台黑河湿地,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提升,不仅成为候鸟迁徙途中安全舒适的栖息地和补给站,更被生态专家亲切地誉为沙漠中的“五星级服务区”。这片充满生机的湿地,正以其日臻完善的生态系统,迎接每一批远道而来的“空中旅客”,见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故事。
(记者:段 海 黄 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