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6月以来,为全面落实《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执勤训练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创新制订了《“建管训战考”执勤训练模式改革督导工作实施方案》,以“建、管、训、战、考”一体化建设为核心,通过系统化、精细化督导,确保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推动全市消防救援队伍战斗力提升。本期聚焦松山湖北部消防救援站,在改革方案实施以来,于“建”这一方面的改革有何成效?
松山湖北部消防救援站作为松山湖消防救援大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与辖区内众多高新企业、商业广场、居民小区同频共振,消防安全历来是附近区域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几年来,这里以“就近、快速”的优势,将安全感织进街区的日常肌理。
在《“建管训战考”执勤训练模式改革督导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建管训战考”改革方案)实施以来,松山湖北部消防救援站如何高标准推进党支部建设,以精准构建并有效运行“站-班-组-号员”四级管理体系,为规范化建设提供组织和管理保障?
据介绍,自“建管训战考”改革方案实施以来,松山湖北部消防救援站从原来的“小远散”分站,扩编成现在的北部消防救援站,从原有的17人扩编至22人,下属还囊括了一个有14人的生态园执勤点,实力不论是从人数还是装备都有了巨大的提升,摆脱了过分依赖中心站的力量支持的弊端。
在党建方面,松山湖北部消防救援站也是“先头兵”。根据“建管训战考”改革方案要求,需健全消防救援站党组织设置,消防救援站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及以上的需设立党支部。
![]()
为此,东莞市松山湖北部消防救援站党支部成立于2025年7月8日,现有党员8名,其中正式党员8名。支部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年轻党员占比高,是一支富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先锋队伍。
支部党委紧密围绕消防救援实际,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引导党员在消防救援一线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有力推动了队伍建设。在面对应急突发事件处置时,支部党员冲锋在前,组建党员突击队,充分发挥了主心骨作用。
“班组改革,是支部党委工作的重中之重。”松山湖北部消防救援站站长谢耀辉表示,目前站里已完成班、车、人、职“四对应”的建设标准,采用“一班一组”模式,每组4人,支队党委对干部和班长进行了培训,结合战略分工分配车辆。
![]()
例如操作岗位实行长期绑定制,避免因人员轮换影响任务执行。开展实战化训练,包括水平推进、执行点专项训练及终极挑战项目,重点强化班长指挥能力。
设置三个班,日常监管分为两个小组,强化基层作战单元功能。每车原有6人基础上增加1名安全员,强化作业过程监督,提升任务执行的安全性与规范性。在片区协同方面,北部消防站辖区又分为北部片区和生态园片区,距离较远,为此站点设置了两组首车快反编成(每组1车6人),接警后可作为首战力量迅速到达现场。
![]()
“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支队党委的改革方针,不仅清晰了组织架构、人员分工,战斗力也大幅增加。”谢耀辉举例称,最近辖区内曾发生过两场较大火灾,按照以往的情况,两场火灾的扑救难度和所需投入的救援力量,本应让北部消防救援站面临不小的挑战。“但得益于改革方案的深入实施,我们的应对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同时,队员个人能力显著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
值得一提的是,站部还实施“领域专才精培”方针,定人、定位、定岗、定向骨干人才培养,确保灭火救援人才建设可持续性发展。
训练塔改建也是松山湖北部消防救援站近日开展改革工作时的独特尝试。站部在训练塔改建过程中按照“科学规划—走访勘测—模块设计—实地改造”等方式,历时1个月完成训练塔功能升级,成功实现训练塔功能集成化、训练场景化、效能复合化的建设目标,有效破解了基层消防站训练设施功能单一、场景适配性不足等难题。
![]()
下一步,松山湖北部消防站将根据实际训练需求,高效利用支队作战训练科、大队烟火特训教研室等专业平台资源,结合训练塔设施改造新功能,更好地模拟解决基层队站在实战中遇到的困难,将支队“建管训战考”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曾奕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