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三天实弹演习,外资开始撤离日本?高市派人访华,想体面认输

0
分享至

最近东亚政坛的剧情反转比连续剧还刺激,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一句触碰红线的挑衅言论,没换来预期的政治筹码,反而引来了中方军事、经济、外交的连环反制。连续三天的黄海实弹演习敲碎了日方的侥幸心理,外资加速撤离、GDP六个季度来首次萎缩的多重打击,让曾经嘴硬的高市政府彻底扛不住,急派高官访华试图“体面认输”,这波操作完美印证了“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老话。



事情的导火索还要从11月初的日本国会答辩说起。高市早苗公然将中国核心内政问题与日本所谓“存亡危机”捆绑,甚至放话要动用集体自卫权介入,这种二战后首次如此直白的挑衅,历届日本政府都讳莫如深。她本想靠这番“强硬表态”讨好美国、转移国内矛盾,却忘了“祸从口出”的古训,直接点燃了外交风暴的引线。更讽刺的是,美国驻日大使还在一旁煽风点火,高呼“感谢中国深化美日友谊”,全然不顾日本即将面临的严重后果,把高市的政治投机当成了牵制中国的棋子。

言论一出,日本国内先乱成了一锅粥。前首相石破茂直言“这已经越线了”,鸠山由纪夫更是直接发文明确该问题是中国内政,日本无权插手。就连执政联盟中的公明党也毫不留情,党首齐藤铁夫直指这番言论“令人震惊”,要求立即修正。11月15日晚,东京首相官邸前聚集了数百名抗议民众,高喊“撤回发言”“赶紧下台”的口号,不少人举着“不要战争”的标语,担心领导人的鲁莽会把日本拖入深渊。日本媒体民调显示,短短三天内高市的支持率暴跌12个百分点,执政根基瞬间动摇,原本就低迷的民意更是雪上加霜。

中方的回应则是“快、准、狠”,军事、外交、经济多管齐下,不给日方任何周旋余地。11月17日,中国海事部门正式发布通告,宣布在黄海中部开展连续72小时的实弹演习,这个区域堪称“战略要地”——正是日方若想介入相关海域的必经之路,相当于直接在其“家门口”亮肌肉。演习期间,055型驱逐舰领衔的舰艇编队穿越大隅海峡,中国海警同步进入钓鱼岛领海巡航,海陆联动的威慑力让日方坐立难安。《解放军报》更是直接把话挑明,若日方胆敢武力介入,整个日本都可能沦为战场,这番警告绝非危言耸听——日本90%以上的能源和原材料都依赖海上运输,中方的演习相当于掐住了其经济命脉,一旦局势升级,供应链断裂的风险近在眼前。



军事压力还没消化,经济上的暴击就接踵而至,最致命的莫过于外资加速撤离和GDP萎缩的双重打击。国际资本向来“嫌贫爱富、怕乱求稳”,中日关系紧张让日本市场的不确定性陡增,外资自然用脚投票。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截至11月7日,外国投资者已净卖出日本本土股票23亿美元,若计入期货市场,总额直接飙升至73亿美元,创下近期新高。与此同时,日元兑美元汇率贬值超过10%,进一步加剧资本恐慌性出逃,不少跨国企业暂停了在日新投资项目,甚至开始转移产能。雪上加霜的是,日本共同社11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日本实际GDP环比下滑0.4%,按年率换算下降1.8%,这是自2024年第一季度后,日本季度GDP增速首次陷入负增长区间。

经济滑坡的背后,是日本产业的全面承压。首先是旅游业遭重创,中方发布的赴日旅游预警直接击中日本软肋。2024年赴日中国游客达698.1万人次,占外国游客总数的18.9%,消费额高达1.73万亿日元,占整体旅游收入的21.3%,东京银座、大阪心斋桥等热门商圈超三成销售额来自中国游客。预警一出,国航、东航等航司立刻推出赴日航班免费退改政策,旅行社纷纷停发赴日团,日本旅游零售类股票集体重挫,资生堂暴跌11%,伊势丹三越控股跌幅超12%。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估算,这波冲击可能让日本损失2.2万亿日元,GDP再降0.36%,对本就萎缩的经济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

汽车产业作为日本经济的核心支柱,更是腹背受敌。一方面,美国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让日本汽车出口遭受重创,此前日本汽车对美出口关税仅2.5%,如今被上调至15%,而美国市场占日本汽车出口总量的30%。受此影响,日本七大主要汽车制造商净利润累计下降约2.1万亿日元,降幅达三成。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的萎缩让日系车雪上加霜,2024年本田、丰田、日产在华新车销量已全面下滑,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专家纪雪洪指出,若日本政府不纠正错误,将进一步加剧日系品牌在华市场份额收缩。除此之外,中国作为日本清酒等烈酒的主要出口市场,2025年1-8月日本烈酒对华出口额达3073.7万美元,中日关系恶化让这些依赖中国市场的行业也面临订单锐减的风险。



更关键的是,日本制造业对中国的依赖早已深入骨髓。数据显示,日本1406类商品高度依赖中国进口,数量是美国的2.5倍,其中40%的稀土等战略物资几乎只能从中国采购,而这些物资正是半导体、汽车、军工等产业的核心原材料。从远程办公设备到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日本众多制造业领域都离不开中国供应链支持,一旦中方采取进一步反制措施,这些产业将面临“断粮”风险,届时别说经济复苏,就连基本产业运转都成问题。

内忧外患之下,高市政府终于慌了神。从发表挑衅言论到派出高官访华,前后不到48小时,这种“急转弯”在外交史上十分罕见。11月19日,日本外务省高官紧急飞抵北京,同行的还有经济产业省代表,显然是急着“灭火”。据知情人士透露,日方在会谈中姿态极低,反复强调之前的言论“不代表政府政策”,还承诺“不让相关人物再触碰该议题”,核心诉求就是希望中方停止反制,恢复旅游、经贸等领域正常交流——说白了就是想不公开道歉就蒙混过关,实现“体面认输”。

但中方态度相当明确,没有任何含糊。会谈中直接划下红线:必须公开收回错误言论,停止在涉华核心问题上制造事端,这是恢复对话的最低门槛。中方代表直言,主权问题从来不是讨价还价的筹码,日方既然敢迈出挑衅一步,就必须承担相应后果。央视新闻旗下“玉渊潭天”更是明确表态,中国已做好对日实质反制的准备,言外之意很清楚,想靠几句轻飘飘的解释过关,根本不可能。

目前来看,这场风波远没结束。专家分析,中方反制才刚刚开始,后续不排除采取稀土出口管制、高科技产品进口限制等更具针对性的手段。而日方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公开收回言论,会被国内保守派批评“软弱”,进一步动摇执政根基;不收回的话,外资撤离、经济萎缩的局面只会愈演愈烈,最终可能真面临下台危机。更讽刺的是,高市原本想靠讨好美国稳固地位,却没意识到美国只是把日本当棋子,一旦真出问题,美国只会隔岸观火,不会真正出手相助。



其实这场事件给所有国家提了个醒:国际交往中,“谨言慎行”是底线,尤其是涉及他国核心利益时,任何侥幸心理和挑衅行为都是在给自己挖坑。日本如今的困境,完全是高市政府咎由自取,这正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生动写照。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和则两利、斗则俱伤,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3083亿美元,多年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如今因一句不负责任的言论就面临付诸东流的风险,实在得不偿失。

说到底,外交博弈的背后是实力的较量。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过去那个只能口头抗议的国家,军事、经济、外交多管齐下的反制手段,足以让任何挑衅者付出沉重代价。日方想要“体面认输”没问题,但前提是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用实际行动纠正错误。毕竟,信任就像一张纸,皱了就再也展不平了,想要修复受损的双边关系,光靠急急忙忙派人访华“求放过”可不够,真金白银的诚意和实打实的行动,才是化解危机的唯一出路。后续日方会如何抉择,中方是否会调整反制措施,值得持续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爱下厨的阿酾
爱下厨的阿酾
分享美食视频,分享生活
340文章数 1658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