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闺蜜上周去西湖边参加官方相亲,现场女生排了三百米,男生那条队连拐角都没拐过去。
![]()
杭州政府给硕士发八百块补贴,结果还是女多男少,照片被全网疯转,有人直接吐槽:这哪是相亲,这是姐妹团建。
![]()
她回来把包往沙发一扔,说现场像极了我家楼下抢限量面包,只不过抢的是活人。
工作人员偷偷告诉她,报名男女比1比3,本科起步,硕博优先,有房有户口再加分。
她隔壁队一个浙大博士姐姐,33岁,年薪五十万,听完条件后翻白眼:我靠自己买了两套房,现在还得排队让男人挑?
我打开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15到49岁全国性别比94.7,城市更低,只有89.3,北上广深25到34岁女性比男性多12.8%。
数字冷冰冰,可落在饭桌上就是真尴尬:我们四个女生吃火锅,三个单身,唯一脱单的闺蜜老公还是外地考公上岸的,同事给他介绍了八个女生,他一天见俩,周末排满。
农村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我表哥在赣南,村里30岁以上男青年一抓一把,彩礼从十八万涨到二十八万,还得县城有套房。
今年春节他相亲,女方带着姨妈团,开口就问车问房问社保,聊十分钟没下文。
表哥妈回家抹泪:养儿子就像开盲盒,砸锅卖铁也凑不够结婚礼包。
风向早变了。
以前说“男低女高”难配对,现在连“男等女”都成了奢侈。
教育部公布2024硕博女性占55.7%,教师体系82%是女老师,县域体制内男女比1比4。女生靠读书冲出小镇,留下大批男生在原地打转;城市高楼里又挤满了学历高、收入高、年龄也不低的女生,两边互相够不着。
更扎心的是,房子成了移动城墙。
贝壳报告说,一线城市婚房首付要干满8.2年,还是双职工一起攒。
很多男生算完账直接躺平,女生一看对方没房就划走,互相秒删,连解释都懒得给。
于是杭州政府砸钱补贴,想拉高学历男生进场,可八百块连酒店一晚都不够,谁稀罕?
有人把希望扔给新社交。
去年飞盘、剧本杀爆红,户外App用户暴涨210%,听起来很浪漫,可真能走到最后的只有12%。
我试过,飞盘局里女生占七成,男生多半已经有对象,来兼职教练赚外快。
剧本杀更离谱,一车六个女生,拼到最后拉了个外卖小哥凑人数,打完本大家互加微信,三天后头像全灰。
情绪价值被提到前排。
智联招聘调研说67%高学历女生把“聊得来”排在钱前面。
可什么叫聊得来?
我另一个闺蜜总结:外形得顺眼,收入不能低于我,还要秒回信息、记得住我随口说的口红色号,最好会做饭。
她列完摊手:条件看着不高,合在一起就是大熊猫。
成都把红娘驿站塞进社区,苏州把婚恋友好度写进政府KPI,全国23个城市正把相亲当成公共服务。
想法挺好,可没人回答核心问题:人从哪来?
女生愿意向下兼容吗?
男生凑得够房子吗?
如果答案依旧是否,那驿站再漂亮,也只是给单身男女提供一个带空调的排队区。
我闺蜜最后把补贴八百块拿去买了瓶香水,她说味道好闻,至少自己闻了开心。
听起来像赌气,可我突然觉得,这也许是眼下最诚实的选择:先把自己过成一个人,而不是统计表里的分母。
等哪天房子、户口、彩礼不再成为入场券,也许队伍才会真正变短。
否则,再多的补贴,也只是让女生在排队的路上,多领一份安慰奖。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