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被中国捡便宜?美国打捞船现身南海,抢救尼米兹坠落的F/A-18。
看见这条消息在屏幕上蹦出来,人还没坐稳,脑子里先过的不是技术参数,而是一个画面,海面静着,下面一黑一浅的两团影子躺着,水流扯着,船在上面转圈,电缆从甲板一路滑下去,甲板边上人站一排,嘴里念着清单,谁拿扳手谁盯声呐谁看记录,节奏紧着,语气不高,都是按部就班的忙活。
两架掉水里,这事放在哪都要捞,谁家设备失手,流程就得走一遍,安全卡一个钩子,责任卡一个钩子,技术卡一个钩子,能不能捞全看天看流看装备,不捞说不过去,捞了心里才有底。
媒体那句“不能让中国捡便宜”,在标题上挂着,读的人眼睛先被字抓住,脑子往前一步,意思就明了,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故事套得很熟,像旧片子翻拍,台词换个场景还那几句,听得多了味道就淡了。
飞机型号也摆在台面上,F/A-18F那架双座的,旁边一架MH-60R反潜直升机,海上的活儿它俩都干过,任务完整,岁数也不小,拿今天这几年技术的步子来衡量,价值依旧存在,敏感点也有,不过剪开来看,能拿来当教材的部分不多了,像把十年前的主力机拿在手里,能用,能飞,真要往深拆,惊喜的位置不是主景。
打捞主角到位,萨尔沃号拐进南海,航迹一条弧,走的路不新鲜,这船老资历,1986年开始干活,船体不花哨,甲板上那些卷扬机吊点液压缆车才是重点,2018年帕劳那边的旧飞机它也摸过,深水这种活,拼的是能下去多深,电缆能抗多大拉力,吊点能不能稳住,数据写得明白,三千米四千米那一档的能力摆着,1000米的点在它眼里不算太刁钻,这回往下找的坐标圈好了,声呐扫一圈,潜器下去照一轮,节奏就是这个节奏。
这趟船开来,话术也跟着走一条线,重视事故,查清原因,团队在路上,程序在推进,账面上那一串数字也在背后站着,两架合起来的体量不轻,预算那边会看表格,公开层面讲流程,内部层面盯结果。
那天的节点卡得很紧,10月26日,尼米兹号上甲板忙,三十分钟里前后两次,直升机先落了水,舰载机又跟着下去,时间写进日志,谁在位谁签字,有些细节现在还没摊开,能公开的就这一段,节奏快到让人抬头停一下再读一遍。
特朗普冒了一句,说劣质燃油不排除,听到这话的人心里过一道杠,专业不专业另说,敢点题这一点倒是他的风格,燃油这条线,美军近几年确实拉过几次警报,尼米兹这个年龄的船体,管路老化这个词查起来也不陌生,不过定论现在没人往外放,底下两架还没上来,记录还没摊在桌面,黑匣子还在水里,结论这件事得排在调查后面。
海况不靠人意走路,南海的流速换向像一只手在底下轻轻拽,潜器顺着电缆往前爬,光照不到的位置全靠灯带和回声,一个月起步,两个也正常,三个月也有人点头,英国那架F-35B进地中海,2021年掉下去,忙到2023年,最后起了一身骨头,日本2019年那架F-35A在太平洋边上,主机没见着,黑匣子倒是回了家,美军2021年那架F-35C在南海,算是动作快的,一月左右把骨架拎上来,这几件放一起看,心里就有个谱,想完整,难,能把关键记录拿回来,就是进度条走到了绿色。
美国媒体两头说话,一个劲强调不能让别人趁机捡好处,又在另一个段落上写飞机泡久了也就那样,这种写法把政治和技术绑在一块走,懂行的人看一眼就分得开,话里更多是态度,少的是硬件,舞台搭好了,听众也明白节奏在往哪边带。
中国这边的舰载体系,这几年换挡,歼-15飞了这么久,从滑跃到弹射的歼-15T,节拍稳稳地往前走,隐身的那一型歼-35在福建舰上弹出去的画面,照片里看得清清楚楚,配套从直九直二十,到固定翼预警机,序列一条线串起来,这类进展靠的是自家的节奏往上累,靠的是系统把每个孔位填满,不靠翻别人掉在水里的零件袋。
二十年前的视角可能不同,海上遇到这种情况,工程船凑过去打个招呼看一眼,也算常见,今天这边的船队日程排得满,远海训练在跑,亚丁湾护航在跑,常态巡航在跑,计划表翻下来,一项接一项,真有人在海底看到那架F/A-18躺着,目光也就扫过去,不会伸手,意义不大,安全边界也清楚,规则有规则,秩序有秩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