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傍晚,我在小区门口碰见老钱,他拎着一袋刚买的炸酱面和两块油饼,笑呵呵地说:“晚上不想做饭,就凑合一下。”我看他脸色发红,额头还有点冒汗,忍不住问:“你这几天血糖咋样?”
![]()
他摆摆手:“没事,吃点热乎的,晚上少吃点就好了。”可我知道,他这不是第一次这么说了。果不其然,第二天一早,他媳妇打电话跟我说,老钱夜里低血糖,冷汗直出,差点没挺住。很多糖尿病人都以为,只要饿了就吃,血糖就稳了,其实真不是那么回事。
特别是冬天,一顿吃错,能让血糖坐过山车。我跟老钱认识二十多年了,他退休前是个老电工,干活细心,可偏偏对吃这事不上心。每年一入冬,他就爱吃热乎的,爱吃面食、油炸、甜口的,觉得“暖胃”。可血糖可不认这些“心思”,一口热乎的下去,血糖能飙到天上去。
我不是吓唬人,去年冬天,小区就有个大姐,吃了顿羊汤配油饼,凌晨突发胸闷送医,医生说是血糖瞬间飙高,引发心血管负担。她女儿事后跟我说:“我妈以为吃得香是身体好,其实身体早就在报警了。”
![]()
冬天的饮食习惯,真的是很多糖尿病人绕不过去的坑。我也不是不让吃东西,而是想说,有些东西,糖尿病人真不能乱碰,尤其入冬后,血糖波动本来就大,稍微一不注意,就容易出事。
比如第一种,甜粥。很多人觉得早晨喝碗八宝粥或者南瓜粥,暖胃又养人。可你知道吗?一碗看似“健康”的甜粥,升糖速度比可乐还快。有个邻居王阿姨,血糖本来控制得不错,每天早上就习惯喝碗红枣糯米粥,喝完出门遛弯,结果一次走到半路,人一下子头晕眼花,差点摔倒。
医生说是餐后血糖飙高,脑供血一时跟不上。粥越烂、越甜,升糖越快。这不是养胃,是“养”出危险。建议大家早上吃点粗粮饼、鸡蛋,配点青菜汤,比甜粥强太多了。糖尿病人要的是稳,不是暖。
![]()
还有第二种,就是“应季水果”吃太多。冬天橘子、柿子、苹果都上市了,很多人觉得自己血糖不高,就想吃点解馋。可问题是,水果的糖分是“天然”的但照样会让血糖失控。
尤其柿子,含糖量高得惊人,有一次我陪人去看病,医生当场问一个大叔:“你是不是这几天吃了柿子?”那人一愣,说:“我这几天一天两个,还觉得自己吃得不多。”“不多”是对别人来说的,对糖尿病人来说,哪怕半个柿子,也可能让血糖飙升。
建议是,如果真想吃水果,选升糖慢的,比如青苹果、番石榴,而且要在两餐之间吃,绝不能饭后当“甜点”。
![]()
第三种,也很常见,就是火锅。冬天嘛,家里人聚一块儿吃顿火锅,热闹又暖和。可火锅里头的陷阱太多了。从蘸料里的糖和油,到锅底的脂肪,再到丸子、粉丝这些高升糖食材,样样都是血糖“杀手”。
我亲戚家有位叔叔,去年冬天吃火锅,吃到最后人都发抖了,测血糖一看,16.8。医生说再晚送半小时,可能就昏过去了。火锅不是不能吃,但得选对方式。
建议是,少放蘸料,放点白水煮菜,主食控制好,别吃粉丝、年糕这些升糖快的东西。吃火锅不怕寡淡,就怕你吃得太“香”。
![]()
还有第四种,看起来最“无害”的,其实有时候最容易忽视——夜宵。很多中老年人冬天晚上看电视,看着看着就觉得饿了,来碗面、几块饼,或者热牛奶加点饼干,结果是,夜里血糖猛涨,半夜出汗心慌,第二天醒来血糖还不稳。
我一个表姐夫就是这样,晚上习惯性地吃点东西,结果每次测晨起空腹血糖都偏高,后来医生说:“你这不是病,是嘴的问题。”入冬后,糖尿病人最怕夜里血糖乱跳,夜宵是罪魁祸首之一。建议是,晚餐吃得踏实点,晚上实在饿,喝点淡豆浆或温水,别再碰那些高碳水的食物了。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那是不是糖尿病人冬天就什么都不能吃?其实不是。我也有糖尿病,但我活得挺自在。关键是你得懂得哪些食物“看着无害,其实伤人”,哪些食物“看着平淡,实则护身”。很多时候,误区不是吃得多,而是吃得“错”。
![]()
我还有位邻居刘大哥,60多岁,刚退休那年查出血糖高,开始还不当回事,觉得反正不胖,没事吃点甜的也无妨。结果半年后,体检发现糖化已经9.2,医生说再不控制就得吃胰岛素。吓得他一晚上没睡好,第二天一早就来找我,说:“你带我慢慢调吧,我信你。”
从那之后,我们每天早上一起散步,我教他怎么选食材,怎么搭配三餐。现在两年过去了,他的血糖一直在6.5左右,精神也好了,人也瘦了,还跟我开玩笑说:“这糖尿病啊,其实是让我活得更上心。”控制血糖,不是靠饿自己,是靠懂自己。
还有个信号,很多人不当回事:冬天手脚冰凉,觉得是天气冷,其实可能是血糖波动大导致的末梢循环差。我一个婶婶,手脚冷得不行,泡脚也没用,后来一查,发现血糖忽高忽低,血管都在受罪。医生建议她饮食规律、别吃高糖食物,结果一个月后,手脚就暖和不少了。
![]()
很多中老年人把身体的不适归咎于“老了”,其实是血糖在作怪。还有些人冬天特别爱犯困,尤其下午刚吃完饭就想躺下。你以为是困,其实可能是餐后血糖过高导致的疲乏感。
我姐夫就老说“下午脑子转不过来”,我让他饭后测个血糖,一测12.3,吓一跳。后来他午餐改吃清淡一点,饭后走一走,困意就没那么明显了。血糖高不高,有时候不是嘴巴告诉你,是身体在提醒你。
还有一种信号,是夜里容易醒,尤其是凌晨三四点,心慌出汗,以为是做梦,其实是夜间血糖波动过大,甚至低血糖。我一个老同事,冬天总是凌晨惊醒,早上头发晕,后来我建议他检查夜间血糖,发现波动特别大。调整饮食后,他睡得也踏实了。
![]()
这些信号,说大不大,但拖着不管,就容易出事。说到底,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边嘴上说重视,一边又嘴不管住。尤其是冬天,食欲强、活动少、外面冷,很多人就靠吃来“取暖”,可这份“热乎”,可能是对身体的一场慢性伤害。
我常常跟身边的朋友说:“你不管嘴,血糖就管你。”不是咒人,是过来人的话。像老钱那样,吃一顿炸酱面、两块油饼,就能让身体吃苦头。
![]()
我们中老年人,吃东西不能靠嘴馋,要靠脑子。每一口进嘴的东西,都可能决定一整天的血糖走向。想让自己少跑医院,就得从餐桌上守住健康。别等到身体报警再去“后悔昨天吃了什么”,现在就可以做选择。
老钱那次之后,终于听进去了。他现在早餐吃全麦馒头,午饭选糙米饭,晚上清淡少油,血糖稳了,心气也顺了。前几天他见我,还笑着说:“你这话有道理,得听懂身体的‘小脾气’,别老跟自己较劲。”
![]()
冬天不比春夏,糖尿病人更得“会吃”,才能不被血糖牵着鼻子走。
参考文献: 1.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0年版)》 2. 《中老年人糖尿病饮食控制与生活干预手册》 3. 《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研究报告》 4. 《中国营养学会中老年人膳食指南》 5. 《糖尿病人群冬季饮食干预实证研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