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
杨鑫
云南七乡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
《创业者身边的税法》作者
LegalMVP谱法先锋税法专家
编者按:
大家好,我是LegalMVP律海芒芒的创始人姚俊倩CoCo。
今天我们律师故事的主人公,是杨鑫律师。
她毕业后就进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在体制内度过了三年多悠闲的日子。
而后,26岁,她不顾一切辞职“创业”,转型做了律师。她没有去抢传统业务,反而选了一条“无人区”——税务。
为了更好地在税务领域深耕,她砸下了“一套房”的钱去付费学习。同行都不理解说:“你学这个干嘛?这不是财务的事情吗?”
结果,她学习不久后,就拿下了10万的专项大单。现在很多同行遇到涉税的业务,也都会想到来找她。
采访她的过程中,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那股清晰、笃定,敢想敢干的“创业者”能量。
内卷当下,与其抱怨红海,不如像她一样,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蓝海。
以下,是她的故事。
01 大学毕业被父亲“套路”进体制内,我26岁辞职,二次“创业”,决心专攻“税”无人蓝海
02 我砸“一套房”的钱学税,被同行看热闹,实习期拿下3个涉税案源,我在“税务蓝海”里站稳了脚跟
03 1400字为客户省下800万,6年时间我立住“税务律师”标签,税务稽查趋严的当下,我坚信不懂税的律师将被淘汰![]()
大学刚毕业的我 vs 现在的我
01
大学毕业被父亲“套路”进体制内,我26岁辞职,二次“创业”,决心专攻“税”无人蓝海
我出生在云南文山州,一个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聚集地。
你可能会好奇,在这么一个小城市出生的我,为啥会选择学法、做律师?
小时候,我爱看电视剧,看到港剧、大陆剧里有不少精英律师的职业形象,就觉得这行特别有意思。所以,高考填志愿的,我就凭着这份兴趣,选择了法学专业,去到了广东财经大学。
我这人性格可能就不喜欢被管着,喜欢自己“创业”。在大学时期,我就没去实习,反而在校园里创业,开了家服装店。
![]()
毕业的时候我本来也铁了心当律师,压根没想过考公。结果被我爸给“套路”了。
他非让我去考试证明自己,我当时就报了一个事业单位,仲裁院。没想到真的考上了,我爸又说:“哎呀,你看,多少人想考都考不上!你考上了还是去看一下,不喜欢再辞职嘛!”
于是乎,我就又被我爸“套路”了,一毕业就进了体制内。
我在仲裁院待了三年多,说实话,那时候的工作真的挺无聊的。
我们那地方小,一年下来的劳动仲裁案件也就十个左右。培训很少,甚至连我们的领导也不是法学专业的。
我就觉得,我再待下去我学的专业都要废了,那种“一眼望到头”的工作真不是我想要的。
![]()
所以,2018年,想要折腾的、26岁的我,就辞职离开了体制内。
当时出来找律所,我的想法和要求也很简单:我不坐班,也不拿工资。我就要自由,我就要“创业”。
但具体往什么方向去“创业”呢?
在仲裁院工作的3年里,有一个案子非常触动我。
一家国企公司,没给员工买五险,结果员工出了工伤,要赔一大笔钱。其实像这类工作时间很短的员工,公司给他签个非全日制用工,只买个工伤保险,不就能完美解决了吗?
结果,就这么个小操作,他们不懂,最后要赔那么多。
我当时就特别震惊,心想,这些企业的法律意识也太差了。我发现,企业在劳动合规这块儿,简直是空白。
所以,我最开始决定辞职的时候,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出去做劳动法律师。
但现实很快就给我泼了盆冷水。
做了大概半年吧,我就觉得不那么得劲了。
因为,我发现,老板们根本不那么乐意在劳动合规这方面花钱。
诉讼仲裁的案子,代理劳动者,收费又很低,案子还比较麻烦;要是代理公司,那时候公司如果被仲裁,基本99%都要败诉。我就觉得,律师在这个领域里,好像体现不出什么价值,在我们这个小城市,感觉这条路是发展不出去的。
那段时间我就在琢磨,我还能干嘛?
我一个刚出来的律师,我不想做那种“万金油”。那些传统的大额诉讼、建工类的案子,也早就被那些老律师们牢牢抓在手里了。我没办法跟他们抢。
而那些收费很低、很简单的案子吧,我又不甘心把自己定位成那样。我就想,我必须得找到我的差异化优势,我得有一个别的律师没有的标签。
好在,我这个人比较爱学,在摸索方向的时候,我就天天在各种线上法学院听各种各样的课。
![]()
![]()
![]()
我当时各种线上学习的记录(左右滑动查看)
突然有一天,我听到一个课程在讲,个税。
我一下就来精神了。
因为我发现,税务这个领域,好像没有律师在做,这可能就是属于我的蓝海。
如果我拿着劳动法去跟老板讲,他可能爱搭不理;但要是拿“税”去跟老板讲,他肯定立马就重视起来了,因为这是和企业老板们切身利益最为相关的事儿。
所以,我下定了决心,我要去系统性地学习税务,我要成为一名懂税的律师。
(PS:想了解更多我做涉税业务的故事,可以扫码入群,我会在今晚直播分享,我做涉税业务的经验和案例)
02
我砸“一套房”的钱学税,被同行看热闹,实习期拿下3个涉税案源,我在“税务蓝海”里站稳了脚跟
刚做律师没多久,我就开始花重金去各地学习税务知识。
说是重金,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那几年,我每年真的有大半年时间是在外面学习的。我经常开玩笑说,我花在学习上的钱,都够在文山买一套房了。
我们所里的其他律师,听说我一年要花十几万块去学习税的时候,他们都觉得我疯了,都说:“你学这个干嘛?这不是财务的事情吗?”
![]()
![]()
![]()
![]()
我去全国各地学习税(左右滑动查看)
那时候,他们几乎都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看我去学习税务的。
但时间证明了,我当时的选择没有错。现在,这些同行朋友,遇到了涉税的业务,都会介绍给我。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在那个时候,我主观上是对涉税业务充满信心,觉得自己可以做,也一定能做下去的。
但老实说,如果那时候,仅仅只是凭我的一腔热血和信念,但实际上一个涉税的案源都没有,我可能也坚持不了那么久。
好在,我运气不错。
就在2019年,我刚开始学、还在实习期的时候,就一口气来了三个关键的业务,它们给了我非常大的信心。
第一个,是个常法顾问单位。
这家公司的老板是我的初中同学。他们公司刚好要找法律顾问,而他看了我朋友圈,发现我做律师了,就来找到了我,最后我和同所的律师一起合作,用6万的客单价拿下了这个客户。
你可能觉得6万的律师费,不是什么很夸张的价格啊?但在我们这儿,这个报价,基本是我们本地其他资深律师给同等体量公司报价的5-6倍了。
当时,我初出茅庐,是如何拿到这个价格的呢?
很简单。因为在和客户聊的时候,我不仅能聊他们的合同,我还能聊我之前在仲裁院看到的那些劳动用工风险。
最关键的是,我还能从税务的角度给他们提建议。就是这个“劳动+税务”的复合能力,让他觉得请我做常法律师特别值。
这一刻,我明白了,“懂税”这个标签是有实实在在溢价的。
没过多久,我接到了第二个案子,也是我的第一个专项。一个十万块的社保优化专项。
昆明的同行律所推荐过来一位客户,当时客户正好处在一个“劳动碰瓷”的案件里,刚刚才赔了大几万块钱,非常肉痛,想找专业律师给自己的公司做一做社保优化。
当时“社保入税”刚开始,社保问题已经不单纯是劳动法的问题了,它更是税务合规问题。
我被推荐过去后,跟他一讲劳动用工的风险,再讲怎么去优化他的社保结构,他一听,立马就决定请我帮他做了。
这个案子用实践告诉了我,涉税业务真的是可做的。它不是飘在天上的理论,它是能实实在在帮老板解决剧痛、能成交案源的领域。
![]()
后来,我接到了我的第一个税企争议案子。
这个案子是朋友推荐的。
客户的情况非常紧急,他们公司收到了税务局的文书,行政复议的期限第二天就要到了,在这种火烧眉毛的时候,客户需要的就是一个能立刻看懂文书、知道怎么跟税局打交道的专业律师。
我和客户连面都没见,他把文书发给我后,我立马电话和他沟通、分析了案情。客户听完之后,就立马决定委托了。
我当时也还是实习律师,证都还没拿到,但因为他知道我是专门学了税务,非常懂税,所以,他就非常信任我。
于是,晚上10点,我赶紧拉上另一个执业律师,连夜开了3个多小时的车,开到隔壁州,第二天一早,马上就去帮客户去税局沟通,最后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
在实习的这一年里,我接到了3个涉税相关的案子,让我在律师行业站稳了脚跟,同时也让我明白了:
“懂税”的律师有溢价
税务问题是老板的“刚需”
在税务危机面前,“专业”是唯一的通行证
它们让我确信,花那么多钱、那么多时间去学税务,这条路,我没选错。
(PS:想了解更多我做涉税业务的故事,可以扫码入群,我会在今晚直播分享,我做涉税业务的经验和案例)
03
1400字为客户省下800万,6年时间我立住“税务律师”标签,税务稽查趋严的当下,我坚信不懂税的律师将被淘汰
从那以后,我就在涉税业务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了。
我后来又处理过一个案子,一家公司,被实名举报偷税漏税800多万。他们当时也慌了,跑去问税务局。结果税务局的人看完,给了他们一个错误的方向,说:“多少补一点吧,我们尽量让你少补一点。”
这家企业就去找他们的法律顾问。刚好这个法律顾问是一个同行,他想在云南地区想找人合作办这个案子,于是,第一个就想到了我。
他把材料拿过来,我们一看,发现根本不是税务局说的这么回事。
看完他整个合同和交易模式,我们认为,从法律上,这个性质应该被定义为“甲供材”。而一旦定义为“甲供材”,就不需要向承建方开发票交税。而税务局之所以认为他要交税,是因为他们对这个交易的性质定性出了偏差。
最后,我们就从这个法律框架出发,澄清了这个交易的性质,给税务局写了一个1400多字的情况说明。
这个案子最后的处理结果,是一分钱都没有补,一分钱都没有罚。
我们当时还开玩笑,说这1400多个字,收了20万,真的是一个字就值千金啊。
但你想想,我们收20万,帮企业省了多少钱?800多万的税款,加上滞纳金、搞不好还有罚款,那可能是上千万的风险。
这就是“懂税”的价值。它不是财务的记账,它是法律定性。
这种案子做下来,我“懂税”的这个标签就彻底立住了。
到现在,我大概80%的涉税案源都是同行推荐过来的。
![]()
![]()
![]()
左右滑动查看
有一次,一个当事人,他分别问了他的律师、他的财务公司、以及其他朋友,结果三条不同的渠道最后都推荐了我。
我就知道,我当初想要的“差异化”做到了。
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这几年做下来,我有一个非常深的感受,也是我为什么今天一定要跟你聊这个的原因:税企争议,在不远的未来,一定会井喷式地爆发。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大环境变了。
税务和社保是当下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税收和社保管理也会必然趋严。我去年跟稽查局的朋友聊天,他们还可闲了。今年呢?就开始变得非常忙了,我去他们办公室沟通案子,卷宗堆得满当当的。
另一个更关键的感受,是我这五年多来,跟税务机关打交道的直观对比。
5年前,做第一个行政复议案子的时候,我和税务局一线执法人员沟通,提出一个程序问题,他们就说:“你等我问一下省厅”;我提一个专业问题,他们又说:“你再等我问一下省厅”。作为一线执法人员,他们当时的专业能力,并没有多高,光靠他们自己是拿不准的。
但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我今年也在处理两个稽查的案子,再去跟他们沟通时,我发现税务局一线执法人员的能力,得到了非常大幅的提升。税务局这几年来,招了大量专业对口的人,还会进行各种培训、各种学习、业务大比拼。
不得不说,税务机关现在已经是“武装到牙齿”了。
你想想这个局面:一边是税局的专业能力在飞速提升,另一边是国家要加大查处力度。
而我们很多企业老板呢?还停留在“税务是财务的事”的阶段,根本不重视。
那会怎么样?将来一旦发生争议,企业肯定会死得很惨。
以前,税务局一线执法人员办案子可能不那么熟练,我们律师去做复议,能找到很多“空间”。但现在,真的没有那么多所谓的空间,能留给律师去争取了。
所以,我们律师介入的环节必须更早。
你不能等到处罚决定书都下来了才去。你得在税务局刚叫企业“自查”、刚开始“检查”的阶段,就得介入。
这样,我们律师还能作为桥梁去沟通,用我们的专业,去给税局和企业递一个“合法的梯子”。
另一方面,对于律师服务企业客户来说,我现在真的觉得,那种常规的、传统的法律顾问,价值会越来越低。
AI发展这么快,网上信息这么多,你那点审合同、改章程的活儿,很快会被替代。
你拿什么去跟别人竞争?
我的理念就是,律师,必须要懂税。
就算不做税务的律师,只是做个合同,你的合同条款里也必须要有涉税条款。如果你不懂税,你提供的法律服务,它就是不完整的。
正是基于这个理念,我在律海芒芒平台,联合全国各地的税法专家,一起成立了“LegalMVP谱法先锋税法专家团队”,我们一起做的首个项目,就是打造业内第一本税法普法漫画书——《创业者身边的税法》。
![]()
我们用漫画形式,结合2026年1月1日即将生效的《增值税法》,为企业家和财税人员打造一本普世性的普法读物,把老板最关心的税务风险讲明白,让他们一看就懂。
通过这本企业老板们一看就懂的漫画普法书,进一步打牢我专业税务律师的标签,同时,也构建全国的税务律师获客和交付网络,打开我做涉税法律服务的新路径。
另外,今年社保热度很高,再加上社保入税了,它本质上也成为涉税业务的一个大板块。
所以,明年,我也会把社保专项也作为一个重点项目去推。
把“社保优化”和“税务合规”结合起来,正好能把我之前的经历和经验都串起来,把我的优势最大化。
04结语
一晃我从体制内辞职,都快8年了。
回想26岁那年,我辞掉了“一眼望到头”的铁饭碗,顶着绝大多数朋友不理解的目光,砸下了“一套房”的钱去学了当时一个无人问津的税务专业。
时至今日,我坚信,律师懂税,已不是“加分项”,而是“生死线”。
这是我破釜沉舟的决心,我感谢自己当初的“一意孤行”。
律海芒芒遇见你,很开心。
面对即将“井喷式爆发”的税企争议案源机会,11月17日-11月19日,是我们《2026增值税法时代,涉税法律服务新机遇》线上论坛。
连续3天,每天19点-21点,每天都有深耕税务专业,拿到结果的律师伙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懂税的律师是怎么做业务的。
我也会在今天晚上,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五线城市做涉税业务,3倍报价十拿九稳》。
![]()
想要围观的律师,可以扫码入群(如群满,加legalmvp321,拉你进群):
添加杨鑫律师微信
![]()
如果你也想加入LegalMVP谱法先锋税法专家团队,成为《创业者身边的税法》这本书的作者,可以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LegalMVP律海芒芒”公众号为北京律海芒芒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律海芒芒以法律AI平权为使命,由姚俊倩(郡主CoCo)、王德浩(Wonder)、齐天宇三位创始人领衔。核心产品包括AI 赋能培训、AI 技术产品、私域IP打造、法律服务产品落地咨询与工具赋能。了解律海芒芒全部产品,请点击链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