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2015 年本科毕业的我,把父母 “考公考编” 的劝诫当耳旁风,一头扎进民营创业潮,结果摔得头破血流。直到读研 3 年、经历口罩期就业寒冬,我才幡然醒悟:普通家庭的硕士,读研的尽头早就是考公考编!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
本科意气风发:瞧不上铁饭碗,偏闯创业潮
2015 年的经济有多火?腾讯、阿里这些大厂风头正劲,创业故事满天飞,年轻人都觉得 “打工没前途,创业才是王道”。我也不例外,父母说 “体制内稳定”,我却嗤之以鼻:“每个月死工资,哪有闯一闯来得痛快?”
毕业后果断扎进热门的在线教育行业,我敢拼敢冲,业务能力也在线,短短一年就成了部门骨干,领导还破格给了我 2% 的股份。那时候我飘得不行,觉得离 “财富自由” 就差一步,完全没察觉公司高层在盲目扩张。直到某天上班,看到公司大门紧锁、人去楼空,才知道老板卷款跑路了 —— 我不仅没拿到股份分红,连拖欠的工资都打了水漂。
失业碰壁后:考研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第一份工作的打击让我瞬间认清现实,之后又换了几份工作,不是公司效益差,就是岗位没发展,兜兜转转始终没找到归属感。痛定思痛后我明白,普通家庭出身没背景没资源,想进更大平台,只能靠学历铺路。
我拿出刚毕业的拼劲,没日没夜复习 9 个月,终于考上武汉一所 211 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读研 3 年,我拼命提升自己,以为拿到硕士文凭就能顺理成章找到好工作,可命运又给我上了一课 —— 毕业那年刚好遇上口罩事件,就业市场一片惨淡。
即便顶着 211 硕士的光环,我投的简历要么石沉大海,要么面试的岗位薪资还不如本科毕业时。曾经的棱角被现实磨平,我终于懂了父母当年的良苦用心: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稳定比高薪更重要。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
一、体制内,才真正认可硕士学历的价值
在企业里,老板只看你能创造多少效益,很多工作本科生就能胜任,硕士学历反而成了 “高不成低不就” 的尴尬存在,薪资和本科生没多大差距,读研的时间成本全成了沉没成本。
但体制内完全不一样!硕士考公考编,入职定级直接比本科生高 1-2 级:硕士入职是四级主任科员,本科生只是一级科员,起点更高,后续提拔速度也更快。你的学历不是 “摆设”,而是实实在在的晋升资本。
二、待遇稳、生活体面,体制内的幸福很踏实
别觉得体制内工资低,硕士学历在体制内的薪资福利,在任何城市都能达到中等偏上水平。更重要的是 “稳定” 二字 —— 不用担心中年失业,不用怕公司倒闭,五险一金足额缴纳,节假日从不缩水。
对普通家庭的硕士来说,体制内给不了大富大贵,却能给你持续的体面生活:不用为下个月房租发愁,不用为裁员焦虑,这种 “稳稳的幸福”,是很多民营企业给不了的。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
三、硕士考编,上岸难度直接减半
每年国考、省考的岗位表一出来就知道,一线城市的优质岗位大多限制 “硕士及以上” 学历。这一下子就把占考生绝大多数的本科生挡在门外,竞争压力直接大幅下降。
更关键的是,硕士还能走 “人才引进” 通道,很多单位免笔试直接面试,这是本科生想都不敢想的捷径。同样是备考,硕士的选择更多、门槛更低,上岸概率自然更高。
考编上岸,是对硕士学历最好的交代
兜兜转转几年,我最终考编成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每天工作稳定、生活规律,终于不用再为未来焦虑。回头看,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也彻底想明白:读研不是为了去企业 “内卷”,而是为了给自己多一个选择的底气。
对普通家庭的我们来说,考公考编不是 “躺平”,而是认清现实后的务实选择。它让我们的硕士学历发挥最大价值,也让我们在不确定的时代里,握住了最稳的 “安全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