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投研资讯
(来源:刘润)
前段时间,我去进博会,参观了一个下午。
对。就是那个,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在展馆里,我看到了没有后视镜的汽车,看到了服务器的液冷技术,还和机器人打了一架。回来之后,写成了一篇文章。
不过,在现场,我还留下了一个疑惑。
什么疑惑?
看图。
![]()
是的。这是展馆一角,美团的一个独立展台。
但是,等等……美团,不就是“美团”吗?我听过美团外卖,美团闪购,美团服务零售。这个“美团医药健康”,是干什么的?
于是,从进博会回来,我抓紧找了个机会,向美团的伙伴请教。坦白说,一开始,我就是冲着了解“美团医药健康”的业务去的。但没想到,在他们的分享下,我对整个医药行业,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渐渐的,一种隐隐约约的感觉,开始在我的脑海里出现。
一句话总结。
中国的医药行业,正在出现一个平行世界。
请允许我,与你分享。
![]()
01
“药”的世界,
从“跋涉”走向“响应”
提问。
你有没有发现,今天,“买药”这件事,已经和过去完全不同了?
的确。过去买药,我得出门,下楼,找药店。有时候,还不一定正好就有我需要的药。夜里迟了,药店也不开门了。但现在买药,我只需要在手机上下单。不用多久,就能送到。就像点外卖一样。
药品流通的逻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人找药”的焦急跋涉,变成了“药找人”的精准响应。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
是因为,用户有两个非常核心的需求。
第一个需求,叫“方便用药”。
面对这个需求,“快”就显得特别重要。
因为有些时候,这种“快”是为了便利。本来就身体不舒服了,还得穿衣出门,太麻烦。但还有一些时候,这种“快”是刚需,甚至是救命的。深夜,孩子突然发烧,你翻箱倒柜,找不到退烧药。窗外是一片漆黑,附近的药店早就拉下了卷闸门。那一刻的慌张,足以击垮一个成年人。
所以,无数这样的需求,推动了整个行业在“即时零售”基础设施上的建设。比如,美团就和全国超过1.5万家的药店合作,在App上推出了“24小时小黄灯”计划。这份计划,会像一座灯塔一样,给无数的用户提供确定性。
美团的伙伴说,有一次,我们的一位外卖员,就在凌晨接到了一个送药的订单。但是,送到家门口,却没人接听电话,他觉得很奇怪。于是,他立刻返回药店,告诉店员这个异常情况,确认药品是不是急救药。然后,一起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反复联系用户。终于,电话接通,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在确认平安之后,所有人才松了一口气。后来,美团还为这位骑手颁发了“守护健康奖”。
这就不只是“配送”了。它更像是一种“守护”。
而这种“快”,甚至还能在面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起到类似于“前哨”的作用。比如,之前的流感季,当监测到奥司他韦等药品的需求上涨的时候,平台就能提前预警,联动药企和药店,保障供给。
当然。“方便用药”,并不是用户的全部需求。还有一个需求,叫“长期用药”。
面对这个需求,“省”就显得特别重要。
就比如我自己。因为血脂指标的原因,我需要长期吃药。之前的药还没吃完,所以我不急。但是,我需要定期去“囤”。这个时候,我最关心的,就不是能不能30分钟送到,而是能不能更便宜、更稳定地买到。
数据也显示,在美团上,每个月都会发生超过1亿次的进口药搜索。这就意味着,一批巨大的药品需求,正在从传统的医院渠道,溢出到了线上。如果看得再细一点,你会发现,仅美团买药电商的糖尿病品类,月均搜索量超过800万次,同比增长超过1倍;高血压高血脂品类,月均搜索量接近700万次,同比增长近50%;和血脂相关的“立普妥”,月均搜索量超过了百万次……
所以,行业也建起了一张高效的药品配送网络。由百万骑手组成的外卖配送网络,原本就提供了30分钟内到手的买药服务。而因为对药的需求不只是“救急”,配送的方式也就不止于外卖。比如,美团自营大药房还和顺丰合作,共建了全国第一个医药电商航空物流中心,可以实现35个城市的“次晨达”,318个城市的“次日达”,以及更快的物流速度。一些对运输条件要求极高的药品,甚至会用上全程冷链。这张网,会确保大量的药品,能以更低的成本,更稳定的状态,送到需要的人手上。
即时零售,满足了药品需求的“时间价值”。快递电商,满足了药品需求的“经济价值”。
一个快。一个省。一个应对突发。一个服务长期。
这两种需求,共同构建起了一套全新的药品流通体系。
![]()
02
“健康”的世界,
从“非标”走向“信任”
理解了。
但如果是这样,那叫“美团买药”就行了。为什么要叫“美团医药健康”呢?
因为,人们关心的,不只是“生不生病”,更是“健不健康”。
过去,很多人只有生病了,才会和医疗打交道。但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升级,大量的新需求,也开始出现。比如,最近工作太累了,想找个靠谱的地方正骨按摩。比如,这两天牙齿不太舒服,得找个时间专门去看看。甚至,对自己的容貌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始关注医美……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过去“被动的治疗”,走向一种“主动的管理”。
但是,这些新需求,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
举个例子。
今年的早些时候,我给自己配了几副老花镜。真去配了,我才知道,这东西的技术含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因为我既近视又老花,所以需要一种“渐进多焦镜片”。简单来说就是,镜片的上半部分用来看远,下半部分用来看近。但这中间的过渡区域,度数是如何平滑变化的,变化的区域有多宽,瞳距、瞳高如何精确测量,这些都会直接决定我戴上之后,是清晰舒适,还是头晕眼花。
是的。相比于标准化的药品,大多数“主动健康”的需求,都有着难以标准化的特点。一旦“难以标准化”,健康服务,就特别容易出“信任”问题。
而在今天,这种“信任”问题的情况,并不乐观。
比如,医美领域。
《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行业白皮书显示,市面上流通的医美针剂里,仅有35%是正品。这就意味着,当用户接受能让自己变美的服务时,推进皮肤的三支针剂里,就有两支是需要“赌一赌”的。
再比如,口腔领域。
很多人觉得,矫正牙齿,找个牙医就行。其实不是的。“正畸”是牙科下的一个专科,需要极强的专业技能。但实际上,今天有大量的不具备正畸临床专业技能的牙科全科医生,在开展正畸。结果,大量的失败案例,甚至还催生出了专门的“二次矫正门诊”。
货,不一定真。人,不一定专业。
那怎么办?
美团的伙伴说,这个时候,平台就不能只做流量的“连接器”,还得成为信任的“压舱石”。所以,我们试着推出了一套解决方案。
比如,用“放心美”,解决医美场景中“货”的信任。
美团把一套自研的AloT智能验真设备,免费铺设到了合作的医美机构里。现在,已经覆盖了126座城市,2300多家机构,累计提供了超过1000万次的验真服务。你打的每一针针剂,使用的每一款器械,都会有一个码。注射之前,你可以亲手通过设备检验,是真的还是假的。
比如,用“北极星榜单”,解决“人”的信任。
就像我们用“黑珍珠餐厅指南”来找好餐厅一样。北极星榜单,也是用一套严格的标准,去帮你筛选那些合规、优质、口碑好的医美机构和医生。你不用再在无数的信息中做决策。因为榜单已经帮你做了第一轮专业的判断。
比如,用“放心种”,解决“结果”的信任。
口腔领域,是信任的重灾区。价格不透明,动不动就上万。而且,失败了怎么办?机构跑路了怎么办?所以,美团用“认证机构、专职医生、脱落保障、价格透明”的承诺,以及“服务+保险”的模式,给用户的最终结果兜底。
货。人。结果。
我们就从这三个层面,把非标的健康服务,变得尽可能标准起来。
因为“主动健康”,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那“信任”,就必须成为行业里的通行证。
![]()
03
“医”的世界,
从“稀缺”走向“普惠”
明白了。
看来,“药”和“健康”的事儿,都有了新的路径。
那么,“医”的事儿呢?看病难,才是人们最大的焦虑。
过去,很多人为了挂上一个专家号,要凌晨四五点就去医院门口排队。为了更好的医疗资源,要买张机票,跨越大半个中国,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住上好几天。当然。今天,情况已经有些好转了。线上挂号,在线问诊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能不能看上病”的需求。至少,你不用在寒风里排队了。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但是,这依然不够。因为,这并没有完全满足“能不能看上好医生”的需求。
顶尖的医疗资源,天然就是稀缺的。而且,高度集中在少数大城市的三甲医院里。这种资源的稀缺,和分布的不均,才是问题的根源。
怎么办?
美团的伙伴说,我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变出更多的好医生。也不能强迫他们从北京上海,搬到小城市里去。但是,一位好医生,白天在医院工作,服务病患,回到家之后,他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是不会消失的。所以,这些碎片化的时间,是我们可以利用起来的。
这,其实就是“在线问诊”的本质。它不是“多点执业”,而是一种“多时段执业”。
多点执业,是让一个医生,在A医院和B医院之间,分配他固定的工作时间。但是,医疗资源的总供给,并不会增加。因为他只是换了个地方。而多时段执业,是从医生原本不工作的时间里,创造出全新的医疗服务供给。这是一个纯粹的增量。
所以,我们就在美团的互联网医院上,聚集了超过1.5万名的,来自全国三甲医院的医生们。
这就意味着,一位新疆阿勒泰的用户,可以在晚上10点,通过手机视频,向一位上海瑞金医院的主任医师,咨询他孩子的皮肤问题。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而数据也证明,这个思路,是有效的。
你看。
![]()
这是一张,美团在线问诊24小时咨询量分布图。在线问诊的高峰期,恰恰是晚上8点到11点。这个时间段,医院已经只有急诊了。那个在晚上8点之后陡然升起的曲线,就是被创造出来的纯增量。
而在这张图片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
有位二胎宝妈,在一年里发起了300多次的在线问诊。她把这个平台,当成了一个7x24小时待命的“家庭健康顾问”。孩子半夜突然咳嗽,老人血压有点波动,她都习惯先在线上问一问专业的医生。这就避免了大量不必要的、拖家带口的深夜急诊奔波。
还有一些留学生,他们身处异乡,面对陌生的医疗体系和语言障碍,常常会感到无助。但在手机上,他们能用中文和来自祖国顶尖医院的医生交流。
再看。
![]()
这是一张,美团2025年问诊咨询量TOP5科室分布图。图上的科室,恰恰是线上问诊最能发挥价值的地方。
比如,皮肤科的问题,一张清晰的照片,就能让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比如,妇科的问题,尤其涉及到隐私,线上的一对一沟通,比在医院嘈杂的环境里更有安全感。比如,呼吸内科的问题,常常是突发的,需要立刻就诊的。
你看。这些数据的背后,其实都是一个个的需求。美团“秒问医生”也用平均9秒的响应速度,回应着这些需求。
因为,真正的医疗普惠,不是把所有病人都送到大医院的围墙里。
而是要让大医院的智慧,穿透围墙,走进每个需要它的手机里。
![]()
是的。
中国的医药行业,正在出现一个平行世界。
一个,终于线上化,数字化,互联网化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药从“跋涉”走向了“响应”,健康从“非标”走向了“信任”,医从“稀缺”走向了“普惠”。它围绕着“人”的需求,重新构建了人和医药健康的连接方式。
当然。这个平行世界,永远也不能完全代替物理的真实世界。遇到急重症,我们也依然需要第一时间去往医院就诊。而且,今天的这个平行世界,依然还有很多不够好的地方。
但是,它依然是一种对真实世界的重要补充。因为它能补上时间的缝隙,补上空间的距离,补上信任的缺失。
而让人高兴的是,很多像美团这样的参与者,正在一点一点地用技术的力量,不断建设着这个平行世界。
所以,祝福。
祝福这个平行世界,能够发展得更好一些。再好一些。
毕竟,医药行业,永远是在和生命打交道。
观点/ 刘润 主笔/ 二蔓 编辑 / 歌平 版面 / 黄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