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卓立(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近年来,我带领千余名企业家前往全球各地二十余个国家进行考察交流,深知当下,中企出海机遇巨大,难度也高。
在此过程中,出海企业家是作用最大、压力也最大的一个群体。他们或因集团出海战略而奉命出征、或因经营压力而向外求发展、或因一腔热情选择“肉身出海”。
但归结到底,跨国经营一家公司,对于改革开放已过去四十载的中国管理者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我们与他们做了很多交流,成功与失败的例子都不少。有人曾告诉我,中国企业出海的成功率不到20%。为此,我时常在想,如何能让这个成功率变得更高?如何能真正帮助到出海的企业家?
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开过出海课程、举办过出海峰会、开展过线下资源对接活动,但我们需要用一种更为深度、更有力量的方式来帮助那些下定决心“肉身出海”的企业管理者。
最终我们将目光投向“东盟私董局”,用深度参与的方式,来帮助出海企业家。

为何选东盟
我们将东盟作为出海私董局的首选,是因为东盟背后特殊的结构性出海机会。这个判断,是基于如下考量。
第一是从地缘政治角度,东盟整体而言是与中国政治友好度最高的地区,没有之一。
近期安世半导体事件就是地缘政治博弈下对商业经营风险的极致体现:一家被中国闻泰科技收购的荷兰安世半导体公司,被荷兰政府以“可能对荷兰及欧洲的经济安全构成风险”为由,对其进行强行接管。
这不仅可能造成中企闻泰科技340亿元对价收购打水漂,还直接导致包括大众在内的诸多欧洲车企面临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企业如何能与一国之力进行抗衡?地缘政治开始成为影响企业商业决策的重大因素。
相比之下,东盟大部分国家政局相对稳定、且与中国友好度高,且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伙伴。
今年8月,外交部发布了《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6—2030)》,其中第一条就提及了政治安全合作,通过保持国家元首、领导人之间的高层交往与会议,来保证经济合作、社会文化合作等顺利开展。
第二是从地理距离角度看,“远亲不如近邻”。
地理距离会深刻且直接地影响企业出海的方方面面。比如,如果距离较远,存在时差,企业的管理与协作难度将更上一个层级。
企业总部若在西半球有分公司,时差的影响,将导致单条信息需要花费至少半天时间来送达、并在一天后进行反馈。
在竞争加剧、效率为先的当下,如果不是具备现代化管理体系的跨国公司,中小企业很难处理好这样的管理链路。
商业感知是另一个重要因素,虽然现在视频技术十分发达,但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而言,在商业谈判、市场洞察和重大事项管理中,“见一面”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方式。
你愿意在一年内乘坐几次超过10小时的航班?如果这个时间被缩短到6小时以内呢?
此外,物流运输的时间与成本也是考量的一大重点,许多出海东南亚企业的供应链仍依靠国内。
得益于一带一路合作与海外基建,中国与东盟之间不断构建完善的海上和陆路运输航线。比如,2024年开启的“东盟快班”,其物流时间较原海运缩短了22天、效率提升达53%。
第三是文化距离,企业出海不仅要考虑“走出”国门,更要学会“融入”当地。这里最关键的是,在文化认同上是否相近。
东盟各国在宗教、民族、语言等方面差异较大,但与中国的文化距离并不遥远。东南亚是全球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华人数量约3600万人,占全球华人总数约68%。
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国都将春节视为重要节假日;新加坡将中文作为官方语言之一,其他许多国家由于华人众多,中文也在商业、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另一方面,华人在东南亚的商业领域影响巨大,比如印尼前五大富豪均为华人、泰国最大两个财团掌门人也是华人。
华商在东南亚的资产主要集中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这几国华商资产占东南亚华商总资产的90%。
综上,地缘政治、地理距离、文化包容对应了企业出海的天时、地利、人和,并为企业出海带来了供应链优化与消费市场拓展的双重结构性机会。

东盟出海的结构性机会
根据《202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统计公报》(由商务部、统计局、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东盟是除中国香港外,中国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直接投资量最大的区域,远超欧盟、美国。
![]()
对东盟的投资,从2024年流量的行业构成来看,第一目标行业是制造业,占比44.8%,批发零售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分别列居第二、第三。
同样的,投资存量前三依然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东盟毋庸置疑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供应链出海的主要目的地。
东盟承接中国供应链出海时间早、数量多。与非洲、中东、中亚等地区相比,东盟的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配套已经取得先发优势;与欧美地区相比,东盟则更具备成本与劳动力红利优势。
生产制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水电配套、物流转运、劳动人口、生产资料成本等因素都会对最终效益产生重大影响。
经过多年的供应链集聚,东盟在以上方面均具备一定的承接优势,并最终体现为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制造业的勃发,也将进一步带动制造服务、企业服务相关行业的跟进。
东盟与其他区域经济体相比,最亮眼的优势在于,他可以实现生产地与消费市场的联动。东盟是一个十分年轻且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消费市场,7亿人口,占全世界的8.5%,且近年来收入增长快、消费意愿高。
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六国2024年消费总量为2.1万亿美元,占GDP的55%,相比之下中国这一比例为不到40%。
结合当地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结构改善等因素,东盟市场的结构性消费机会得以凸显。加上中国与东盟较为接近的文化背景,使得中国的消费产品和商业模式在东盟市场更具优势。
同时我们不可忽视的一股隐形的消费拉动力则是由供应链出海带动的。制造带动就业-就业带动收入-收入带动消费。我们对东盟的供应链出海,大概率又会为我们创造一个新兴的消费市场。
这就是东盟的双结构性机会:供应链出海、新兴消费市场。

东盟私董局不只是私董会
私董会大家都有所耳闻,这是一个有门槛、小圈子组成的社交团体,通过定期举办交流研讨会,能让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决策水平。
但传统私董会存在几大弊端。
一是受益者有限,比如一场私董会结束,案主所获颇丰,但其他参与讨论的人感受不一定好,因为与自己关联性不高,除非轮流做案主,但这样需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
二是传统私董中的行动计划与实际落地之间,仍然存在可操作性的差距,如何推进、如何落地是难题。
三是缺乏现场感,出海需要深入所在国当地感知、感受,圆桌会议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这一次,我们引入“私董局”而非“私董会”的模式。所谓“局”,即各方资源汇入的一个场景,如棋局、饭局。
我们组建的东盟私董局,从以下5个维度进行组局,汇集各方资源助力企业出海:
◎ 组局局长:由我本人担任,作为战略组局者,也是资源与商机的整合中枢
◎国别局长:从政治、经济、周期、产业、机遇等维度全方位梳理企业出海机遇与风险
◎国别嘉宾:深扎当地市场,提供理论实践双指导
◎国别资源:精准对接东盟核心政商企资源
◎学员资源:集结行业破局者、链接各国同学、智慧共创、资源互链
我们选定了印尼、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作为核心国家,安排四场海外私董局,并在流程与模式上作出如下创新。
1. 国别特点与私董主题相结合
在东盟各国中,我们深度把握重点国家的经济文化基础与产业结构特点,归结了企业出海最为重要的四大主题。
印尼是东盟最大经济体和最大消费市场、全球第四大人口大国,我们将关注印尼的消费市场,寻求如何进行品牌破局与营销制胜。
越南仿照中国开展革新开放,作为东南亚新“世界工厂”,我们将探究如何在越南重塑商业、布局供应链。
泰国被誉为亚洲底特律,同时也是东盟第二大经济体,具有大量中资出海多产业发展与投资机会,我们将以组织建设和文化融合作为出海主题。
新加坡是东盟的战略中心,也是世界第三大家族财富中心;马来西亚被称为“东南亚硅谷”,是华人文化保存最完整的东盟国家。我们将在这两个国家开展企业全球布局与家业传承的主题私董局。
我们不仅会围绕国家安排先导学习、提高私董局效率,还会特别安排对企业出海有深刻见解的国别局长参与行程,提供具有全球视野、国别洞察的辅导。
![]()
津上俊哉
独立经济学家、东亚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原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参赞
曾任职于日本经济产业省,经历了日美贸易争端及日本企业大规模出海阶段;后任职于日本驻华大使馆经济部参赞,在华期间专注中日经济政策研究,著有《中国的崛起:日本应该做什么》《中美冲突之后的前景》等著作;为中日产业对比及中资企业出海提供历史经验借鉴。
![]()
秦朔
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发起人
长期关注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主编有《出海:联想全球化20年实战方法论》,系统提炼了“出海十策”等本土化方法论,助力中国企业破解海外市场文化、合规与运营挑战。
![]()
顾清扬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亚太区域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专家
长期聚焦东南亚市场环境、全球化战略及跨国投资政策研究,为中资企业提供东南亚投资的政策风险评估、本地化运营策略及区域产业链布局建议,推动可持续的国际化发展。
2. 探访交流与资源落地相结合
所有的探访交流也需要以最终业务落地为导向,我们在选取探访对象时也做了精心挑选,引入当地财团或龙头企业,如印尼的金光集团、泰国的正大集团、新加坡银行等。
这些本土机构拥有丰富的当地渠道、金融、人脉资源,也极为了解当地商业规则与文化背景,有助于导入中企在当地落地。
此外,我们还会在每一个国别私董局中都安排商业交流会,打通产业、渠道、金融资源通路,并视各国情况与资源举办项目合作路演、政府招商会等活动,力求整合资源、快速落地。
3. 实战学习与方案行动相结合
在每个国家的私董局中,我们还将深入中国大型跨国企业在当地设立的分公司,如小米(印尼)、长城汽车(泰国)、TCL(越南)、TikTok(新加坡),并邀请国别嘉宾参与,通过研讨或复盘的方式来还原企业当时进行海外拓展和管理经营时的重大决策。
国别嘉宾的筛选从两个维度出发。
一是学术智囊层面,汇聚各国知名经济学家及全球化研究领域权威学者,专注地缘政治演变、企业国际化战略与本土化实践,提供跨文化管理的前沿框架支撑。
二是实战先锋层面,集结深耕海外市场10年以上的企业核心管理者,均来自早期出海标杆企业的海外总经理团队,分享从市场开拓到属地化运营的完整实战案例。
我们还会在国别私董局中安排单独的市场考察环节,在私董局长和国别嘉宾的带领下,深入海外零售门店、工厂产区、批发市场、物流中转枢纽等商业场景观察、访谈、记录,并在共创会环节中开展商机识别与研讨。
每一次私董局,对应的每一个国家和主题,我们都安排了智慧共创环节帮助阶段性成果总结。
在带队局长、实战嘉宾以及出海企业家的共同参与辅导下,完成一份属于自己企业的国别商业行动方案,让企业出海能够快速启动、快速推进、快速落地。
为方便大家了解,以下是我们“东盟私董局”的运作流程
主题导入
提前预习学习资料,拆解国别主题机会
问题聚焦
梳理企业个性化挑战,精准定位待突破议题
实地考察
带着问题走进海外现场,触摸一线商业脉搏
资源整合
对接企业、政府、市场、渠道等关键资源
智慧共创
小组私董形式深度研讨,碰撞破局路径
行动落地
产出可执行出海方案,高效落地

你将收获的
通过这样的安排,我们希望每一位参与的出海企业家能够在以下方面获得应有的收获。
▶▷ 一是深探索,击穿国别信息壁垒,通过一系列在当地的学习、探访、共创、对接等安排,深度感知东南亚的发展环境、重塑商业认知。
▶▷ 二是抓商机,零距离感受海外当地市场,结合了解当地的资深专家、企业家的洞见,找到属于自己企业的海外发展方向。
▶▷ 三是落资源,获取由华商出海联盟经过数年积累的海外靠谱资源,跟着私董局在海外与资源方面对面即刻对接、即刻洽谈、快速落地。
▶▷ 四是学实战,学习来自拥有成功出海经验企业的独家、前沿、经过验证的实战经验和出海方法论。
▶▷ 五是破痛点,聚焦经营痛点和出海难题,集合各方力量完成落地导向的商业行动方案。
出海路既崎岖,也宽敞,希望看到更多同行者,我们相互取暖。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