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合资燃油车普遍被智能化浪潮“拍在沙滩上”的当下,日产天籁·鸿蒙座舱这次有点不一样。
这台车搭载了一块15.6英寸的HUAWEI智慧屏,并与华为深度合作,首次上车「鸿蒙座舱5」车机系统——这让它成为首款“吃上鸿蒙”的燃油车型,也让天籁·鸿蒙座舱的智能化体验实现了跨代式的提升。
![]()
鲁大师汽车实验室针对这台全新天籁·鸿蒙座舱进行了全面的实测。测试共包含34项交互单元,进行10轮验证,覆盖了「车机设置」「本地应用」「三方应用」「屏幕滑动」「手势控制」「语音唤醒」「功能交互」「设备连接」等八大场景。从每一次点击、滑动,到功能执行,精确记录响应与完成时间,用数据呈现车机流畅度的真实表现。
最终,这台天籁·鸿蒙座舱交出了令人意外的成绩单——驾舱流畅指数1571.1 ms。在鲁大师实验室已测的57台车型中,它成功跻身前列,排名第14位。
![]()
这一成绩让天籁·鸿蒙座舱直接追上了新能源阵营的主流节奏,它的流畅度已经与乐道L60、小鹏G6、小米YU7等热门新势力车型处于同一水准。
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首台搭载鸿蒙座舱5的燃油车,天籁·鸿蒙座舱的表现已经超越我们此前测过的搭载鸿蒙系统的“华为系”车型,新系统在流畅度和响应速度上的提升肉眼可见。
![]()
在细分测试中,天籁·鸿蒙座舱的表现称得上是“惊喜连连”。它不仅打破了合资车在智能化领域的“反应慢”刻板印象,在多个关键项目上更是拿出了堪比新势力的速度。
在本地应用板块中,天籁·鸿蒙座舱仅用510.42 ms 的速度就完成了导航规划的全流程响应,比第二名理想L7 Pro快了近1倍,拿下全场第一。
![]()
这项数据的背后,代表着鸿蒙座舱5在地图算力调用与路径生成算法上的深度优化。系统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目的地识别、路径规划和界面加载。
在功能交互板块,天籁·鸿蒙座舱也展示出了强悍的系统响应效率。“座椅调节”响应时延仅106.67ms,同样拿下第一名。
![]()
从体验来看,天籁·鸿蒙座舱的动作几乎是“触即动”,手指刚点下屏幕,座椅就立刻跟进动作,说明车机系统与座椅控制模块之间的通信极其顺畅,指令发出与执行几乎是同步完成。
“车窗控制”项目中,天籁·鸿蒙座舱以 2207.91 ms 的成绩拿下第二名,仅次于特斯拉 Model 3,这样的表现放在燃油车上几乎是“越级操作”。
![]()
它体现的不是单纯的响应速度,而是整套交互链路的稳定性——从屏幕触控到执行反馈,过程几乎无卡顿,操作的连贯性和执行一致性,已超越绝大多数新能源车型的水准。
在屏幕滑动板块中,天籁·鸿蒙座舱的表现也延续了这种“高效率”。
滑动3D模型的平均响应时延130.84 ms,排名第三,仅次于小鹏MONA M03和阿维塔07,无论旋转车辆模型还是缩放细节,都几乎没有掉帧或动画撕裂。
![]()
滑动应用菜单的平均响应时延为102.5ms,排名第四,带来了“手指动、界面即动”的流畅体验。这一项各车型之间的差距比较小,第一名和最后一名之间也只有382.91ms的差距。
![]()
至于车机设置板块中的“打开空调设置”项目,天籁·鸿蒙座舱也以234.59 ms的平均完成时延进前五。
![]()
这些具体数据的背后,其实揭示出鸿蒙座舱5在车机交互链路上的全面优化。
系统在UI动画渲染、线程调度与指令分发上均进行了深度调优,使操作指令能够被更快捕获、更高效执行。触控几乎实现了“无排队”响应,CPU与GPU的任务协同更加紧密,界面切换与动画过渡自然顺滑。
从实际体验来看,无论是应用切换、功能调节,还是滑动操作,天籁·鸿蒙座舱都能做到“指哪打哪”,几乎感受不到传统燃油车那种“半拍迟疑”的延滞感,整个交互体验可以说已经彻底脱胎换骨。
![]()
而这次实测的结果,也不仅仅是数据上的领先。它证明了在鸿蒙座舱5的加持下,传统燃油车同样可以拥有媲美主流新能源的交互体验。天籁·鸿蒙座舱在流畅度、反馈速度等方面全面超越了多款华为系车型,整车体验甚至能与主流新势力正面对刚。
作为一台燃油车,天籁·鸿蒙座舱也是目前鲁大师实验室实测车型中表现最优秀的燃油车。它不再只是“补课智能化”,而是真正完成了进化——从天籁·鸿蒙座舱开始,“燃油车=不智能”的标签,可能真的要被撕掉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