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
![]()
![]()
![]()
![]()
![]()
N晚报记者 徐杨蕾 通讯员 陈 艳 李 佳 图片由崇福镇提供
古之语溪,今之崇福。桐乡市崇福镇坐落于杭嘉湖平原腹地,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既孕育了运河两岸的良田沃野,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一座承载6000余年文明、积淀了1000余年建县历史的古城,崇福镇拥有江南地区独有的“三河并流”景观,隋唐运河、明代运河与新开运河在此交汇。南宋时期,作为京畿重地、漕运孔道的崇福镇,人才聚集、经济繁荣。如今,城河相环的古县城格局仍保存完整,护城河、城墙旧址与运河中轴共同勾勒出清晰的古城空间脉络。
行走在崇福,如推开一扇“时光之门”:方才身处现代街市,转步之间便仿佛穿越回千年前。近年来,崇福镇以古街、古巷、古运河为脉络,串联起司马高桥、老字号遗址、名人故居、中山公园、崇德孔庙与千年运河,让典雅与时尚交融、运河文脉与宋韵文化共生,在古今对话间续写着运河古城的当代风华。
横街寻古,解码千年文脉
纵观古城千年风华,其精髓浓缩在350米长的横街里。横街形成于宋元,繁荣于明清,旧时为县衙的中心,是崇福镇历史上最繁华的一条古街,至今仍保持着宋代鱼骨状街巷肌理和清代城市风貌。
此前,崇福镇以古城复兴为契机,对近代著名女诗人徐自华的故居进行了系统性保护与修缮。徐自华出生于横街,曾长期任教并管理竞雄女校,杏坛耕耘十余载,桃李满天下。
在修缮过程中,崇福镇对其生平与文学成就进行了系统整理与研究,使这座文人旧居焕发新生。走进徐自华故居,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间,既能了解这位江南才媛的婉约风范与传奇人生,也能领略徐氏家族绵延不绝的书香传承。
崇福镇自古人文荟萃,名人旧居遍布街巷。位于西横街保安弄西侧的来鹭草堂,为清末著名画家吴滔的故居,占地约300平方米,属清代晚期建筑;横街138号是徐乃萱旧居,其一生致力于崇德县社会事业与教育工作,长女徐力民亦曾在此创办小学。此外,徐多绅故居现已辟为崇福镇历史文化馆,当地的待雪楼则成为书画展览、交流与培训基地,程庆国故居、永丰当等多处名人旧居和历史建筑也已修缮完成。以这些名人旧居的保护与修缮为基础,崇福镇正系统打造千年古城文化传承基地,串联起一部可触可感的古城人文史。
每一座千年古城的形成和发展都经历了千百年的漫长过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弥足珍贵。如何在保护街区历史真实性的情况下,改善街巷、建筑外观风貌,提升街区品质,打破传统街区与现代城市之间的边界?
崇福镇在横街改造中,注重在原有功能布局基础上合理导入新业态与新场景,实现新旧空间的有机融合与功能衔接。例如,原建于1985年的烟糖公司厂房,通过“以修缮抵租金”的模式引入餐饮品牌,在保留建筑原有特征的同时进行提升改造,现已转型为运河畔精致而有格调的寻园花园餐厅。“旧场景+新元素”的组合,既保留了建筑的历史肌理,又避免了过度开发与重复建设。如今,这里已成为横街的新地标和热门打卡点。
在横街项目规划改造初期,崇福镇便积极推动招商引资,着力实现从开发建设向持续运营的转变,目前已有51家商户签约入驻。
宋韵新生,重塑当代风雅
香囊、非遗历本袋、手作饰品琳琅满目;传统糕点、复古零食、地方土特产满载童年滋味;露天电影、月兔捣药、月上屋脊等主题打卡点吸人眼球……日前,崇福镇横街历史文化街区推出一场持续7天的怀旧集市,让周边市民与游客沉浸式体验穿越时光的复古旅途。
崇福的魅力,不止于一条横街。这座小镇如一坛深藏岁月的老酒,留有诸多历史遗存,老屋檐、新桥、新地里等古文化遗址,将崇福的文明史追溯到6000余年前;崇德孔庙、文璧巽塔、崇福寺金刚殿、司马高桥、古运河以及数个古民居群、牌坊、碑刻等古建筑、古山水和人文遗址更是保存良好。目前,崇福镇共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处、浙江省文保单位2处、桐乡市文保单位35处。
“正是基于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精心打造了‘千年运河·宋韵崇德’共富风貌游线。”崇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游线全长约2.5公里,通过共富风貌游线点亮“巷遇古城”“璀璨运河”两大主题,让游客在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中、文化与生活的共鸣中,感受千年古城的不灭烟火。
若你的崇福之旅从横街的晨光与烟火气开始,下一站该去往何方?以特色集市为载体,你可以感受璀璨运河“水陆双游线”的北塘直街,也可以在聚焦民生需求的运河健康广场感受儒学文化底蕴,欣赏江南园林曲径之美的中山公园。
值得一提的是,崇福镇在游线塑造上着重强调将无形之韵转化为有形之举,以文化活动为纽带,强化游线品牌输出,围绕宋韵特色打造“宋韵崇福·十二雅韵”,推出“礼学、珠玉、风物、艺文”四大主题雅集,让游线火起来。2025年,该镇开展了宋韵生活节、宋韵戏剧、非遗集市等节庆特色文化传承活动12场。接下来,这里还将不断推进运河线路与街巷线路的深度融合,真正做到游线可感、可赏、可玩。
循脉向新,书写古城答案
站在横街的青石板路上,脚下是宋元时期留下的肌理,耳边是游客的欢声笑语。一旁的老建筑里,飘出咖啡的香气;转角处的二小姐驿站外,一群出门“溜车”的摩友正在小聚畅谈。
在崇福镇,历史与未来的交融不仅体现在建筑与文化中,更涌动在当代产业的脉搏里。当地正积极培育电动摩托车产业生态,通过推进一批重点项目落地,聚焦摩托车、电动车及其核心部件的研发与制造,为上下游企业构建完善的产业平台,致力打造“中国电摩之都、世界机车小镇”。
京杭大运河蜿蜒流淌,滋养着这座因河而生、依河而兴的千年古城。2021年2月,崇福镇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名单。同年,崇福镇对运河文化历史街区横街进改造提升,推动古城区块保护利用再提升。2023年初,经过修缮改造的横街正式对外开放,千年古街抖落一身旧尘,再度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此后,崇福镇成立专业运营公司,围绕文化传承、体验、培训、购物、旅游等内容实现可持续运营,并将“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这三大原则贯穿横街改造始终。
更令人惊喜的是,崇福镇不仅修复了建筑,更复活了文化。通过重点打造“宋韵崇福”文化IP,引入经营宋式点茶、风雅宋宴等品类的商家,做精美食文化,为游客提供宋朝人间烟火生活的沉浸式体验。
如何在唤醒历史建筑的同时,深入解码其文化基因,从而赓续千年城市文脉?崇福镇给出的回答是:向史而新、循脉而行。未来,该镇将以礼学文化为底蕴,以宋韵文化为脉络,以运河诗路文化、商贾水市文化为特色,以古城休闲、餐饮购物、文旅体验及城市服务景观核心为主要功能,总体形成“一带一环、一街一园”的空间结构,重点打造风貌特色镇示范区域,推动古城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