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在我们这个文化里,有很长的历史。上一篇文章,说李白喝白酒,是有问题的,不该在这中医的场合开个玩笑,太误导人了。
《吕氏春秋》记载:“仪狄作酒。”然而,仪狄造的酒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酒,而是由糯米经过发酵工而成的醪糟。《酒经》记载:“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杜康所造的酒是用高粱发酵制作的黄酒,因此,目前大多数说法认为夏朝的杜康是酒的创始人。
北宋有一本叫《北山酒经》的典籍。朱肱所著,系统记载黄酒酿造工艺,涵盖制曲、发酵、蒸馏、储存等全流程,还包含原料选择、器具使用、酿酒禁忌等实操细节。
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酿酒专著,首次将酿酒技术系统化、理论化,为后世酿酒业提供了重要技术规范和参考,推动了古代酿酒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借着宋朝的繁荣的的市民经济,这让酿酒在民间普及开来,在唐代,喝酒还是贵族,文人。到了宋代,就是家家户户都能喝到。这个时候的,还是低度的米酒,黄酒。没有经过蒸馏,度数不高。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
我们可以这样讲,从宋到明,烧酒(蒸馏高度酒)开始慢慢走进百姓家。烧酒,也叫烧刀子。“黄酒价贵买论升,白酒价贱买论斗”,上层人还是喜欢喝黄酒,老百姓喜欢喝烧酒,爽,刺激。蒸馏技术出现得早,海昏侯墓里就发现了蒸馏器,但不一定是用来蒸馏酒。
《水浒传》成书年代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约14世纪中后期),这本书么并非一时一人之功——它以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历史原型,融合了宋、元时期的民间传说、话本故事(如《大宋宣和遗事》)及戏曲演绎,经长期口头流传与文人整理润色,最终在元末明初形成完整的章回体小说定本。
![]()
里面有个情节,是三碗不过岗。小说里说是喝的烧酒,其实应该是水浒传话本成型的这个时期,烧酒开始在个别地方流行,说明是刚流行,成为个别特色小店的特色密藏酒。
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唤做‘三碗不过冈’。若是过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更不再问。”
![]()
清中后期,白酒势头起来了,清末民初,白酒流行起来,走进主流。
缺漏之处,请酒友补充。
好,到这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